李凌江
主任医师 教授
4.1
精神科谢光荣
主任医师 教授
4.2
精神科陈晋东
主任医师 教授
4.1
精神科赵靖平
主任医师 教授
4.1
精神科谭立文
主任医师 教授
4.1
精神科刘铁桥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郭文斌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刘哲宁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罗学荣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吴仁容
主任医师 教授
4.0
向小军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郝伟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张亚林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张燕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李则宣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精神科欧阳萱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精神科谌红献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苏林雁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曹玉萍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薛志敏
主任医师 教授
3.9
蒋少艾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心理咨询科李卫晖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陈远光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李乐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王小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陈晓岗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黄春香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精神科李秋香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李雪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9
精神科高雪屏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周建松
主任医师
3.9
精神科邓奇坚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精神科邹定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精神科张丽
副主任医师
3.8
精神科廖梅
副主任医师
3.8
精神科贺莹
主治医师
3.8
精神科唐慧
主治医师
3.8
精神科杨峘
主治医师 讲师
3.7
精神科陈旭东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欧建君
主治医师
3.7
崔夕龙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吴国伟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向慧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伍海姗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陶好娟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沈屹东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刘帮杉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吴秋霞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黄小丽
医师
3.7
精神科周日盛
医师
3.7
李则宣 黄任之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卫所 410011(如蒙贵刊采用,请务必注明作者单位“湘雅二医院”,谢谢)心蓝曾经是个睡美人,源于她人生得美,又喜欢睡眠。每晚,头一落枕就很快地香甜入梦。而立之年,她尝到了一种无法睡眠的愁滋味。她非常悔恨,不该心血来潮去参加什么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那天,人潮涌动,衣香鬓影,大家都喜笑颜开地交换着近况。心蓝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寒碜,做着一份没地位的薄薪工作,买不起昂贵的珠宝时装。老公也很卑微,连房子的首付都还没有着落。同学们大多都有房有车,有人甚至将生意做到国外,资产千万。想到自己先前在校园里也算个风流人物,而如今却是最让人感叹的穷人。没等聚会结束,敏感的心蓝悄悄地离开了会场。无法坦然面对得失,心蓝染上了失眠症。无论是数羊、吃苹果、喝牛奶,还是到后来的安眠药,都无法解除这种大睁眼睛,等待天亮的痛苦。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并影响到日间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只要每晚的睡眠时间少于3个小时,就可以判断为失眠。从持续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暂时性失眠,只维持几天,大多数人可自发地调整过来。短期性失眠,持续数天到三周的时间,在人患有严重疾病或个人遭受巨大压力时常会发生。长期性失眠,可维持数年之久,形成了一种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显然,心蓝的失眠与心理因素有关,她自述,聚会上的尴尬场景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翻腾着,让她体会到强烈的自卑感和羞耻感。这就是心因性失眠的诱发途径:生活负性事件引起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诱发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情绪波动带动生理警觉水平提高,越担心睡不着,越容易产生一种期待性失眠。失眠对身心的损害极大。如今,心蓝变得面色无华,形容枯槁,发落如僧。耳鸣,呓语,深夜里能听到各种细小的声响。胸部像被压上了一个磨盘,心跳迟缓而沉重,血液粘稠地流动着,还患上了高血压症。心病还须心药医。心蓝可考虑到焦虑失眠门诊接受心理治疗。总的来说,在药物辅助的同时,心蓝需要认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淡化失眠,不要过分强调睡眠的价值。学习一些睡眠卫生的知识,了解睡眠只是大脑休息的一种模式,如果没睡好,第二天冲个热水澡,锻炼一下身体,都也算是休息。不要整天就想着如何才能睡得着。否则,睡觉就成了一件有负担的艰难任务。有研究表明,受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的干扰,75%的人都会在一生中出现失眠的现象。所以,不要夸大睡眠的效用来增加自己的情绪困扰。第二、获得一些支持性治疗。心蓝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人际对比所引发的失落,如果有强大社会支持系统,心蓝的失衡的心就容易找情绪的宣泄途径。比如,在丈夫肩膀上哭泣一回;或者在朋友面前倾诉,将生活的不如意带来的烦恼和苦闷抛洒。通过亲友的劝慰,心蓝能够更多角度地看待自己的生活,虽然生活清苦,但亲友都很关爱自己;自己在事业上也是能独当一面,也能获得认同和赞许。第三、接受心理分析,找出强烈失落的心理根源。心蓝如此在意他人的成功,而对自己暂时处于下风的处境而郁郁寡欢,难以安眠,这必然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或许,通过自由联想等技术,心蓝能够追溯到先前成长过程,寻找出某类由金钱引发创伤事件等。在相似的环境内,是否唤醒了创伤体验,体会到难以消弭的焦虑、愤怒、悲伤、羞耻等混合的复杂情绪,这些情绪记忆导致睡意全消?四、带着失眠,坚持继续工作和生活。坚持尽可能地工作和学习,在睡意来临时,卧床休息,不要强迫自己去补觉。发现自己不能安静下来的时候,学一点保持身心宁静的松弛疗法,因为自我暗示也可以达到类似睡眠状态。首先是全身肌肉的松弛,来促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发生。致亲爱的朋友们:您好!李则宣和黄任之博士会不定期地更新相关的科普文章,欢迎您随时访问和浏览。这些科普文章都是发表在《健康报》、《家庭医生报》、《健康时报》、《大众卫生报》、《心理与健康》、《大众医学》、《家庭医生》、《健康博览》、《大众心理》、《校园心理》、《心灵世界》、《心理医生》、《中华养生与保健》、《网易健康》、《湘雅二医院报》等各类媒体,内容的专业性是有足够的保障。如果您身边有同类的心理案例,或者你曾经或正在经历某种心理困扰,欢迎在评论区里留下您的感受和想法!我们期待与您有更多的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
在日常诊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和家属这样询问:“医生,精神病能不能根治?为什么电视上不少广告宣称能包治、根治精神病?中药是不是能够根治精神病?为何有一些精神病人经过治疗后不复发,而我家的病人停药以后就复发?长时间服药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面对病人和家属的种种疑问,我这个当医生的只能耐心地解释——所谓包治、根治精神病完全是欺骗性的宣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广告上声称的疗效只不过是暂时的,并不能真正断根。在临床中,我们见到不少轻信者上当受骗后后悔不已。当然也不可否认,经过正规治疗后确实有部分病人终身不会复发,这个比例约为20%。但这种不复发并非是使用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结果,而是疾病本身决定的。 至于长时间服药对身体是否有影响,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事情都要看到其主要的方面,维持治疗对患者的益处远大于副反应对身体的影响,况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恰当地掌握维持治疗的剂量,既能有效地防止复发,又能把药物产生的副反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另外要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虽有明显效果,但这种治疗是对症性的,停药后容易复发,且停药时间越长,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有研究显示,停药4周,复发的可能性为25%,停药半年为51%~75%,停药1年则为73%~95.4%。国外曾有人做过研究,对1018例患者不予维持用药治疗,结果698人复发,复发率为65%;而2127例用了抗精神病药巩固治疗,只有639人复发,复发率仅为30%。用药维持与不用药巩固复发率至少有2倍的差异。 由于科学界目前对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复发的确切原因也未明了,对精神病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从病情演变的总趋势来分析,维持治疗是控制病情复发的关键一步,患者万万不可随意停药。
咨询的父母多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让我患病的孩子出去工作,哪怕能够自立也行呀,我们已经不求他能够做出什么成绩,可是他做什么事情都超不过一个星期,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孩为什么要逃避,为什么要躲起来。在我做咨询中,成功的也是老师和医生的孩子,还有的是父母文化不高,在工作事业有成就的一群人。同时失败也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尽管没有统计过,当时这个群体的孩子精神问题发病的占有很大一部分。我想一个教师和医生都是严肃的行业,特别是老师的孩子,她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老师,自己把自己固定到老师这个形象,对自己的孩子同样严肃。当一个家庭失去感性,那么这个家庭就如死水一潭,死水怎么会有活鱼呢? 问题是父母的条条框框太多,有一个小孩想要到沙滩上玩沙,母亲说:不行,因为沙很湿,你可能会弄脏衣服。那个小孩想要去水边玩水,母亲说:不行,绝对不行!那里很滑,你或许会跌倒。那个小孩想要在附近跑跳,母亲说:不行,你或许会在群众里走失。那个小孩说要吃冰淇淋,因为卖冰淇淋的小贩就在附近,母亲说:不行,吃冰淇淋常常会引起喉咙痛,而且对健康不好。然后,她问一个站在旁边的人说:你有没有看过这么神经质的小孩?很多人看到这件事一笑了之,可是那个家长没有做过这些呢。 这里说的是,孩子有病的根源在父母,可是这些父母都会装聋作哑,他们都在逃避责任。你一个正常人都逃避责任,你还要求那个不正常的孩子承担问题。想想可能吗?父母才是压力源,才是孩子恐惧的根源。认清这一点咨询才有用,认不清这些,自己不想改,还指望孩子走出来,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要想让病人走出来,还要重建一个温暖,慈悲与滋养的环境,不要着急让他出去工作,不要让他为自己人生负责,明白他真实的想法,陪伴他去过吃喝玩乐快乐的生活,慢慢的在舒适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的自信会慢慢建立,但是家长一定要允许他做他自己,你一干涉,他就会躲回原来的世界,就像扇贝一样的,有人一触碰,他就合上了自己的硬壳。所以要允许她的脆弱,用时间陪伴,即使他出去要学什么东西,也别动心,实际上他是干不了什么的。一定要明确告诉他,我们原来错了,我们约束你太多了,你不用努力,我们也一样爱着你,你不用证明给我们看,你只是暂时遇到了问题,我们会陪着你。 家长和心理咨询师共同的配合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治疗精神疾病,一定要家庭成员集体疗愈,偏执要求完美的的父母,做事严肃的家庭,争强好胜,出人头地,望子成龙的所有期望。我消除家长的恐惧不安全感,孩子就会永远得不到安宁的环境。所以想把父母疗愈了,他自然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爱的环境。这样的咨询才会成功,不逃避父母才会有一个不逃避的孩子。当父母承担起责任,孩子自然也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受伤的父母一定要疗愈好自己,我们才会懂孩子的心。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受伤的小孩,所有的父母都是百分百爱孩子,可是因为我们不懂什么是爱,才会造成互相伤害。 所以要多引领、鼓励、表扬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只有正确的引领、鼓励和恳定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要学会平静的和孩子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出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因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总访问量 10,358,71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788位
科普文章 15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