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主任医师 教授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肿瘤内科张磊
主治医师
3.3
中西医结合科张亭栋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西医结合科赵晓刚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中西医结合科成秉林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西医结合科姜长玲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西医结合科张春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西医结合科姚建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中西医结合科夏青
主治医师 讲师
3.1
中西医结合科李津
主治医师
3.1
李磊
主治医师
3.1
中西医结合科吴海艳
主治医师
3.1
中西医结合科李娜
主治医师
3.1
中医肿瘤科辛红
主治医师
3.2
中西医结合科王平原
医师
3.1
中西医结合科张倩
医师
3.1
中医科任鹏鹏
医师
3.1
1.腹痛和背部疼痛约半数以上胰腺癌患者有腹痛,多数由轻逐渐加重,多由肿瘤推挤或侵袭胰腺周围神经或器官所致。2.体重减轻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少突出,一般是早期症状,可能会在没有任何疼痛或消化功能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无故的体重减轻应当受到重视。3.黄疸血液中过量的胆红素会引起皮肤和眼睛巩膜黄染,也就是黄疸,还会导致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梗阻性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侵犯或压迫胆总管下端的重要症状。4.症状性糖尿病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控制良好,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应当警惕。5.其他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消化不良,呕吐等。6.血管血栓性疾患约10%-20%的胰腺癌患者可出现游走性或多发性血栓性静脉炎,并可以此为首发症状。7.情绪变化焦虑、急躁、忧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8.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约4%胰腺癌患者以突然发作的右上腹绞痛伴发热、黄疸等急性胆囊炎或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为首发症状。
肿瘤标志是指肿瘤组织产生并可以反映肿瘤细胞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化学分子,故又可称为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肿瘤细胞或组织的大小呈平行关系,并能通过定量或定性检测而应用于临床以反映癌症患者的期别(早、中、晚)和治疗预后。胰腺癌为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起病隐匿,一旦发现多属晚期,预后差,目前改善预后的主要干预方针仍集中在早期诊断,医学界非常重视寻找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仍未找到一种对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胰腺癌有足够敏感性、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由于单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不高,故需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研究发现CA19-9、CA242、CA50和CA724是诊断胰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它们的灵敏度有的为89.2%,特异性有的达92.3%,是胰腺癌诊断首选的肿瘤标志物,但需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胰腺癌方具有一定意义。①CA19-9:胰腺癌的重要诊断标志物,但其早期诊断阳性率并不高,但对胰腺癌的预后及药物治疗有重要的监测意义。②CA242:消化道恶性肿瘤时,血清CA242水平明显增高。其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独立价值。可以认为CA19-9升高如无CA242升高时,应注意排除胆、胰腺、肝及心脏等良性病变或非胰腺癌;而CA19-9升高伴CA242升高时应高度怀疑胰腺癌可能。③CA50: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中CA50含量升高,其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低,但其含量变化与胰腺癌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组织的浸润转移等生物行为,常作为胰腺癌由早期向进展期发展的提示指标。④CA724: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724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CA724与CA242联合检测胰腺癌敏感性高,对于胰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及良、恶性的鉴别都具有重要意义。
癌性乏力有何症状?在一项研究中,癌症患者认为疲劳对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干扰超过恶心、抑郁和疼痛的总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癌症相关性乏力描述为:非特异性乏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或失眠、疲劳、精力不集中、悲伤感、易怒、肢体沉重感、行动缓慢、无力、焦虑等症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认为,癌性乏力是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疲惫感。它与人体的活动量不成比例,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常伴有功能障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比例的乏力?这种乏力可以缓解吗?航空总医院肿瘤医学中心副主任董文川解释说,目前大概认为有5方面原因导致乏力,而要缓解或者克服这种乏力,个体的情绪十分重要,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为什么会出现癌性乏力?1.肿瘤直接影响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机体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例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会影响食物的摄入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机体所需的热量和电解质等不足,引发乏力;骨肿瘤或肿瘤发生骨转移,常会发生高血钙等典型肿瘤急症,特征是疲劳、反胃、口渴、频尿等;淋巴瘤与血液肿瘤常导致贫血,这也是乏力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还会从人体固有的脂肪、蛋白质中夺取营养物质。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疲劳感就会随之加重。晚期肿瘤患者还会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病情恶化,导致乏力。2.肿瘤治疗65%以上的化疗患者、82%~96%的放疗患者、70%以上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都会经历癌性乏力。放疗使得毒性细胞降解产物积聚,增加能量消耗,造成肝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的氧化改变等,都会引起疲乏。化疗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使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排便不通畅、疼痛和失眠加重了身体能量的消耗,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超过能量供给,这些都会导致疲乏。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也会导致乏力,尤其在化疗后7~14天左右最为明显。止痛的辅助药物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有镇静催眠作用,会被患者误认为是乏力。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后,骨骼内的钙质流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行走无力。此外,手术治疗本身的伤害、术后疼痛、后续的修复反应、麻醉的后续影响、卧床引起的健康状况失调、失血性贫血等都可能会影响患者体能。3.乳酸堆积肿瘤组织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葡萄糖的利用率上升,乳酸生成增加。正常人乳酸循环占葡萄糖转换的20%,而肿瘤患者的乳酸循环增加至50%,乳酸的堆积易导致患者乏力。4.慢性合并症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容易导致睡眠紊乱。肿瘤及其治疗诱使免疫系统激素稳态改变,激活促炎细胞因子网络,产生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疲乏的症状。5.心理因素肿瘤的诊断、治疗、功能障碍、经济负担、自我形象改变等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社会心理因素通过影响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及免疫系统,改变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机体防御体制,最终导致乏力。癌性乏力,该拿什么战胜你?1. 积极认识引起癌性乏力的相关原因,是治疗的首要措施。当出现以下症状,如癌症疼痛、抑郁、睡眠障碍、贫血、营养不良、运动水平下降以及其他合并症,可进行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干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社会干预等,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2. 要想克服癌性乏力,患者的情绪十分重要。患者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敢于承认癌性乏力的真实存在,并认识到它的独特表现,及时把疲劳感告诉主治医生,以便其做出相应处理,最大程度上缓解乏力症状,减少痛苦。3. 患者还应注意营养补充,在手术治疗期间应以多糖类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脂肪有助于防止机体能量水平发生过高或过低的波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改变原来的食谱和规律,避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量。4. 保证每晚至少8个小时的睡眠。但是过多的休息会使人感觉更加疲惫。患者最好把睡眠时间和第二天的感觉记录下来,以便了解最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的休息时间。5. 适度进行锻炼活动和娱乐活动,对患者也很重要。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癌性疲劳。目前还很难说究竟是哪些运动项目最好、多长时间最合适。建议患者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活动时间和强度以感觉舒服为度。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过度运动,一次只选择一项活动即可,保证休息与活动的能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