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勤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儿科郑荣浩
副主任医师
3.6
儿科闵仲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儿科贵琳
主任医师
3.5
儿科覃婉茹
主任医师
3.5
儿科芦映红
主任医师
3.5
儿科游金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科彭显亮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儿科安长青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皮桂秀
主任医师 教授
3.4
何学琴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科苏杭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科黄涛
副主任医师
3.4
儿科罗燕军
主任医师
3.4
儿科胡赤军
主任医师
3.4
儿科吴晓林
主任医师
3.4
儿科于飞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科祝婕
副主任医师
3.4
儿科龙珍
主任医师
3.4
儿科许慧
主任医师
3.4
吴亚斌
主任医师
3.4
儿科黄洋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舒俊华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朱松柏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严玉群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方海宁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宁爱梅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姜敏
主任医师
3.3
儿科鲁明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陈颖
副主任医师
3.3
李恒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李勇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詹晓芸
主治医师
3.3
儿科尹延凤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黄娟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刘洋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杨磊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夏治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远文瑛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张佳佳
副主任医师
3.3
苏玲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任玉英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胡柯
主治医师
3.3
儿科汤文
主治医师 讲师
3.3
儿科任加红
主治医师
3.3
儿科汪洋
主治医师
3.3
儿科邓文华
主治医师
3.3
儿科朱键
医师
3.2
儿科王凤革
医师
3.2
儿科秦芳
医师
3.2
发烧是孩子发炎反应的一种反应。人体脑部下视丘的地方有个体温调节中枢,在这里会设定一个体温定位点,平时不生病的时候体温都设在 37℃ 左右。人体因为感染等各种疾病出现发炎反应的时候,发炎反应所制造的一些小分子会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 发烧可以抑制某些病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发烧时孩子的免疫功能会增强,这也有助于清除致病菌,促进疾病的恢复。因此,不是一发烧就要作退烧处理。 烧退只是为了孩子感到舒适,不是治病 传统的观念是,孩子一发烧就要退烧处理:大于38.5℃,吃退烧药,小于38.5℃物理降温。现在的观点是,发烧孩子退不退烧不再有温度规定,而是在孩子表现出不适时才考虑使用退热烧药。现代观点认为,退烧处理不是治病,而是为了减轻孩子的烦躁和不适感,同时也缓解家长对孩子发烧的紧张或恐惧情绪。也就是说,尽管孩子正在发烧,但他/她的精神还好、食欲不减、睡眠正常,那就让他/她烧去。 流感季节时会持续3-5天,如果是明显的着凉1-2天就会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一天中也会有反复,即有时烧有时不烧。 发烧有一个曲线规律,即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孩子高烧,四肢发热,开始出汗,这就是温度到了最高了,马上要下来的表现。这个时候即使烧到39度了也可以不吃退烧药,让温度自己慢慢下来。但如果体温很高了(超过39度),孩子四肢还是冰凉的,那就要服用退烧药了。 本文系吴晓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确定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即生后第二天才会出现,黄疸先在面部显现,淡黄,第3-5天再至躯干,四肢,5-7天最黄,一般不到小腿,足月儿一般14天以内消退,早产儿略长一些。在此期间孩子一切均好。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黄疸重,持续时间长。需要测血中胆红素等判断原因和程度,皮肤测量仅供参考。新生儿早期黄疸严重时会影响脑的代谢,造成核黄疸, 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运动,必须尽快积极治疗。 黄疸出现早,最常见的原因是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很快加重,最容易发生核黄疸,必须立即治疗,必要时换血 黄疸重,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范围,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蓝光治疗。增加喂养次数,口服宝乐安,茵栀黄胶囊。 黄疸持续时间长时,常见的原因是: 1.感染: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或其它的肝炎,分娩时宫内感染,早破水,胎粪吸入等均为致病因素! 2.胆管堵塞或闭锁:黄疸会进行性加重。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少吃、少哭、少动,腹胀,大便干少,要马上检查,立即治疗,否则会有智力低下。 4.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一切均好,只是黄疸较重。确诊的方法是停喂母乳2-3天,黄疸明显消退。可以继续母乳喂养,2-3月才消退。口服宝乐安,茵栀黄胶囊,加强喂养,多见自然光!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组。 远文瑛
总访问量 9,035,78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039位
科普文章 54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