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外松解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赵立军,沈文,顾宝光(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骨伤科,北京100050)[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内外联合松解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针刀微创松解术配合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及单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1.2个月。治疗组近期优24例(66.67%);良9例(25%);,总有效率91.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椎管内外联合松解、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相比可明显缩短疗程,迅速缓解症状,起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外松解;针刀;胶原酶化学溶解术Thetreatmentofspinaljointinternalandexternalreleaseofacute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ZHAO Lijun,SHENWen,GUBaoguang(OrthopaedicsDepartment,Beijing,XuanwuT.C.MHospital,China.10005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ofspinaljointinternalandexternalreleaseofacute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s:Minimallyinvasivelysisbyacupotomywithlumbardisccollagenasechemonucleolysisandsimplechemicaldissolutiontreatmentofacutelumbardischerniation.Results:68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6monthsto2years,anaverageof11.2months.Excellentrecentofthepatientsinneartermtreatmentgroup,24cases,accountingfor66.67%;goodin9,25%;totalefficiencyaccountedfor91.67%,andthecontrolgroup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Conclusion:Theuseofinternalandexternalspinaljointrelease,theWesternandminimallyinvasivetherapyinacutelumbardischerniationwithsurgeryalonecomparedwithcollagenasechemicaldissolutioncansignificantlyshortenthetreatmentcourse,quicklyalleviatethesymptoms,bothinsideandoutsideplay,theroleoftacklingtheproblem.【Keywords】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internalandexternalrelease,acupotomy,collagenasechemonucleolysis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IDH)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属“腰腿痛”、“痹证”等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压迫症状的一种病症。它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好发于3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患者急性期腰腿痛十分严重,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腰椎牵引、局部按摩、理疗针灸等,但疗程长,疗效缓慢,开放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自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采用椎管内外联合松解、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来源于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38-81岁,平均52岁。均有临床症状、体征,通过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盘突出62例,2个间盘突出6例。L3/4节段5个、L4/5节段36个,L5/S1节段33个,共74个椎间盘。病程为3个月-3年半,平均11个月。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或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入院时表现为急性神经根炎的症状,即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无明显差异。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1]及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1.3病例纳入标准:[3]①临床诊断明确、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②急性和亚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③侧型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④合并轻度骨性椎管狭窄但未出现神经卡压和马尾神经综合征。1.4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骨性椎管狭窄并出现神经卡压和马尾神经综合征;② 严重的双侧侧隐窝狭窄或病变同侧侧隐窝狭窄;③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出现脊髓变性或瘫痪者;④ 有严重药物过敏史;⑤ 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肝硬化、活动性结核、重症糖尿病者;⑤孕妇及14岁以下的儿童;⑥患者对治疗存在明显的忧虑。2.治疗方法2.1 设备:透视定位采用荷兰PHILIPSBV-25C型臂X光机,,穿刺针选择16号15cm长静脉留置针,胶原酶为上海味邦乔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胶原酶,600U/支。针刀采用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汉章针刀。2.2治疗组治疗步骤:第1步在患者入院初期,采用急则治标的方法,应用针刀松解术进行椎管外松解,针刀松解部位选在腰部压痛点,如关节突关节、横突间、棘突间等;臀部压痛点,如梨状肌卡压点、臀上皮神经卡压点进行纵形切割剥离。第2步针刀松解术后一周行椎管内松解即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chemonucleolysis,CCNL),采用椎间盘外注射法,方法是:患者俯卧位,下腹部垫枕。采用局部麻醉加监护,穿刺进针点应选在距棘突旁8-11厘米处,呈约45°-60°角向内下进入,到达椎间孔内突出的椎间盘外,检查注入空气无阻力,C型臂检查针头位置良好,然后抽取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5mg至4ml,注入椎间孔内,10分钟后再测定双下肢的感觉和肌力,如无延迟性脊髓麻醉表现,说明针头未进入蛛网膜腔。将1200U注射用胶原酶溶于4ml生理盐水向椎间孔内缓慢注入。观察10分钟,无不良反应,拔出穿刺针,针孔用创可贴覆盖,术毕。术后患侧卧位卧床6-8小时后可允许患者带腰围下地行走。2.3 对照组的操作方法同治疗组的第2步。3.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改良JOA下腰痛评分标准(29分法)。根据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表评估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4],即正常总分29分,具体如下:①自觉症状9分:a腰痛-3分,b下肢疼痛兼麻木-3分,c步行能力下降-3分;②体征6分:a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分,b感觉障碍-2分,c肌力下降-2分;③日常生活能力14分:a翻身受限-2分,b站立受限-2分,c洗刷不便-2分,d向前弯腰受限-2分,e坐不能超过1小时-2分,f不能持重物-2分,g行走受限-2分;④膀胱功能:a正常0分,b轻度排尿困难-3分,c中重度排尿困难-6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s,VAS)表示。(VAS:0-10,0为无痛,10为最痛)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100%改善率达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优+良为优良率。3.2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随访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3.3随访方式 建立随访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病史、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描述及术后的变化记录。方式有复诊、电话或书信询问等。本组68例患者均获随访,失访1例。3.4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2个月(6个月至2年)。术前JOA评分于术前1d评定;近期疗效于出院前(约术后2周)评定;中期疗效以随访6个月患者进行评定,并计算术后改善率和优良率。JOA评分见表1,术后改善率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分析得出:1)术后近期改善率和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中期JOA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中期与近期JOA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提高(P<0.001)。表1两组患者JOA评分(X±S)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术前近期中期术前近期中期例数363636323232JOA评分9.78±3.2822.46±2.72△24.14±3.38△10.07±2.5321.05±2.13△23.99±2.51△△与术前相比,P<0.001表2两组患者术后改善率比较 例(%)组别例数(n)优良可差优良率(%)治疗组近期疗效3624(66.67)9(25)2(5.56)1(2.78)91.67*对照组近期疗效3219(59.38)8(25)3(9.38)2(6.25)84.38治疗组中期疗效3623(63.89)11(30.56)2(5.56)094.44对照组中期疗效3218(56.25)11(34.38)2(6.25)1(3.13)90.63*与对照组比较,P<0.014.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疼痛比较剧烈,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咳嗽或用力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可减轻。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外伤、闪挫引起纤维破裂。髓核冲破纤维环向侧后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及外伤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症状多为腰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所致,多浮居于足太阳膀胱经。《诸病源候论·腰腿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可见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外因。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分为3种: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全、半椎板切除摘除椎间盘髓核手术对腰椎三柱结构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腰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外科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化学溶核术的发明。微创介入技术在外科亚学科包括脊柱外科上越来越流行,其核心在于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同时获得同开放手术一样的疗效[5]。化学溶解术属于发展较早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方法之一。胶原酶是一种主要溶解胶原蛋白的酶,全称胶原蛋白酶,能有效地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中的Ⅰ型和Ⅱ型胶原,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部位,利用胶原酶对椎间盘中胶原组织的特异性溶解作用,将胶原降解为多肽以及相关的氨基酸,最终被血浆中和吸收,从而使腰椎间盘的体积逐渐缩小,减轻或解除了其对神经组织的刺激或压迫,起到了椎管内松解的作用。其治疗的基本要求是:“药达病所,酶达底物”。只要严格选择适应症,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积极预防并发症和注重术后处理和康复指导,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6]。目前国内外胶原酶注射方法分为椎间盘内和盘外注射两种。盘内注射药液集中,溶解彻底,但适应症狭窄,术后疼痛剧烈,后期往往出现脊柱失稳,术后恢复期长。因此国内多采用盘外注射[7]。根据文献报道[8],手术摘除与化学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几乎相等。许多切除突出椎间盘的患者术后仍有残余的疼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9],突出髓核的压迫不是引起疼痛的唯一原因。椎旁组织改变(包括退变)导致的脊柱生理结构的改变及生物力学的改变,即椎管外的病变,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因素。失去由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等的外源性稳定,脊柱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因此,肌肉的力学关系失调,既是腰部功能失调的原因,又是它的病理结果。小针刀就是针对椎管外失衡的力学关系,对局部粘连疤痕等具体病灶进行松解、剥离和切割,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韧带及小关节,恢复脊柱力学平衡,解除腰椎软组织的粘连和痉挛,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从而建立新的动态平衡[10]。因此本法突破了传统西医骨科只重视椎管内减压松解的观念,借鉴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思想。因此,笔者采用椎管内外联合松解、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治疗本病,既可调节脊柱周围肌肉组织的功能失调,松解劳损和痉挛的肌群,又可以溶解缩小突出的椎间盘,解除了其对椎管内神经组织的刺激或压迫,起到了椎管内外松解的作用,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较单纯采用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本病见效快。本法应用于临床,可明显缩短疗程,迅速缓解症状,起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且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于患者接受,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46SFDA.GuidingprinciplesfornewdrugclinicalresearchofChinesemedicine.Beijing:Chinesemedicine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2:342-346.[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一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State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iagnosticefficacyofstandardTCMSyndrome,Firstpublished.NanjingUniversityPress,1994,201[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14-315The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linicaltechnicaloperation-Volumepainstudy[M],Beijing,People'sMedicalPress,2004,314-315.[4]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Assessmentofsurgicaltreatmentoflowbackpain.JJpnOrthopAssoc,1984,58:1183-1187[5]OgonM,MaurerH,WimmerC,etal.Minimallyinvasiveapproachandsurgicalproceduresinthelumbarspine[J].Orthopade,1997,26(6):553-561[6]金星,张达颖,杜宁,等.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Ⅳ期临床研究总结,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第16卷第4期:295-296JINXing,ZHANGDa-ying,DUNing,etal.CollagenasechemicaldissolutiontreatmentoflumbardischerniationclinicalstudyconcludedⅣ[J].Chinesejournalofspineandspinalcord,2006,16(4):295-296.[7]蔡维富,刘宏滨,施国良,等.胶原酶髓核溶解疗效不佳原因分析.颈腰痛杂志,1998,19(1):27CAIWei-fu,LIUHong-bin,SHIGuo-liang,etal.TheanalyzesofthereasonforCollagenasechemicaldissolutiontreatmentoflumbardischerniationnotgoodeffect[J].Necklumbagomagazine,1998,19(1):27[8]杨述华,杜靖远,罗怀灿.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16(7):415-417YANGSu-hua,DUJing-yuan,LUOHuai-can.Chemicalfusionforlumbardischerniation[J].Chinesejournaloforthopaedics,1996,16(7):415-417.[9]钟吉富.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03年第3卷第2期:39Zhongjifu.Acupotomytherapyforlumbardischerniationclinicalobservation[J].Practical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ordenMedicine,2003,3(2):39.[10]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12-123ZHUHanzhang.Acupotomytherapy[M].Beijing: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Press,1994:112-123.(收稿日期:2010年7月20日)—通讯作者:赵立军,北京市宣武区万明路8号北京宣武中医医院骨伤科,邮编:100050,电话:010-63156308,E-mail:zhaolijun7392@yahoo.com.cn(本文发表在2011年2月《中华中医药杂志》第26卷第2期上)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炎28例经验 赵立军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骨伤科 北京 100050[摘要] 目的 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28例臀上皮神经炎。结果 痊愈19例,占67.8%;显效8例,占28.6%;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达96.4%。结论 针刀疗法是臀上皮神经炎的首选治疗方法,较手术及其他治疗有创伤小、无疤痕粘连、病人痛苦小、见效快、费用低等许多优点。 [关键词] 小针刀 臀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炎是因为损伤而造成严重的腰臀部疼痛,亦可以称为臀上皮神经损伤。认为系臀上皮神经离位所致,中医学属“筋出槽”范畴。 临床上比较多见,主要是腰臀部疼痛。疼痛为钝痛、酸痛或刺痛,并向患侧臀下部及大腿放射,多不过膝。弯腰、转体、下蹲起立等动作使疼痛加重。笔者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松解术治疗2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4年9月~2004年11月共诊治臀上皮神经炎病人28例,男8例,女2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31岁,以35~50岁为多见;病程最短2天,最长35天。治疗方法 采用朱汉章的小针刀疗法,患者取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铺巾,于标记点用1%利多卡因做局麻,用小针刀四步进针法在臀上皮神经区、梨状肌区等压痛点处进针,进行纵向剥离、横向铲剥,每点剥离3~5刀,当手感针下粘连被松解后,退出针刀,创可贴覆盖针孔。每次剥离2~4点,5~7d后,如症状未完全消除,再治疗1次。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能从事正常工作和体力劳动,触不到“条索样”物,亦无压痛;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仍可触到“条索样”物,有压痛;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结果痊愈19例,占67.8%;显效8例,占28.6%;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达96.4%。最短治疗1次,最长治疗3次。讨论臀上皮神经是感觉神经,由腰1、2、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所发出的一组皮肤分支,分布于臀上外侧以至股骨大转子区皮肤。由于各支在行程中穿过坚厚的肌层与腰背筋膜,并跨过坚硬的髂骨嵴后,到达臀上部。现代研究证实: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稍而发生疼痛,反射性引起肌痉挛和小血管痉挛,软组织供血不足,发生新陈代谢和营养障碍,由炎性反应变为炎性粘连或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挛缩变性的软组织对小血管和神经末稍产生“嵌压”作用。因此,当腰部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损伤时,臀上皮神经往往受累。该神经发生损伤时,可引起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甚至出血,日久可导致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变性反应,神经束呈梭状增粗,从而出现神经痛症状 [1] 。 臀上皮神经炎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臀部疼痛,呈刺痛,如撕裂样,大腿后侧可有放射痛,但疼痛不超过膝关节。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弯腰受限,起坐困难,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检查时可在髂嵴中点直下3-4cm处触及“条索样”硬物,压痛明显,有麻胀感,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不出现神经根性症状。 在损伤早期,病理变化可为可逆性,应用保守治疗,如按摩、封闭等均可收效。晚期病变发展到不可逆性时,上述保守治疗往往难于奏效,必须采用外科手段,即软组织松解术才能彻底消除病源而治愈。因此,借用上述软组织松解术的病理基础,用现代的微创手术与古代的针灸结合的小针刀,采用定点松解被卡压的小血管和神经末稍,可对病变部位、粘连及卡压的部位进行较强的刺激,以提高局部组织的兴奋性,加速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阻断疼痛对神经的不良刺激,消除或减轻疼痛。通过对病变部位的剥离组织粘连、松解瘢痕,促进病变组织的自体修复,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效果[2]。因此,针刀疗法是腰、腿痛等软组织疼痛及部分功能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较手术及其他治疗有创伤小、无疤痕粘连、病人痛苦小、见效快、费用低等许多优点。参考文献1 吴文豹,徐光耀,饶小康.人体软组织损伤学.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3.2 朱汉章,针刀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17[注]本篇论文于2005年9月发表在《中华实用医学研究》第1卷第9期上。名医简介:赵立军,男,37岁,生于1970年6月,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汉族,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伤科学》的授课教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11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书名为《老年病中医治疗学》,研究方向是老年骨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微创疗法。通讯地址: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邮编:100050 E-mail:zhaolijun7392@yahoo.com.cn
[摘要] 目的 探讨习练易筋经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方法 采用教练易筋经练功法治疗腰肌劳损病人38例。结果 38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1.2个月。总有效率94.74%。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6)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1.3 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在30~60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属于中医证候分类血虚寒凝型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1.4 病例排除标准 排除腰椎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病变、椎管狭窄症及骶髂关节和臀部疾病;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2 治疗与观察方法2.1治疗方法每日晨起向病人教授易筋经十二势功法,并每日带领病人练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调整动作难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直至病人完全掌握整套功法。一般需1—2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后嘱病人坚持自行每日早晚各习练一遍易筋经功法,以巩固疗效。2.2 观察方法2.2.1 主要观察指标疼痛采用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直观模拟量表判断腰部的疼痛变化(VAS:0-10,0为无痛,10为最痛)、压痛、功能障碍、失眠。以3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进行疗效评定,之后每3个月进行定期随访。2.2.2 观察指标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1]拟定。见表1。表1 腰肌劳损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轻(2分) 中(4分) 重(6分) 疼痛 轻度疼痛,时轻时止,VAS评分3 疼痛可忍,时常发作,3<VAS7 疼痛难忍,持续不止,VAS评分>7 压痛 重压时疼痛 中等力度按压时疼痛 轻度按压即感疼痛 功能障碍 腰部功能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 腰部功能中度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劳动 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失眠 睡眠时间稍有减少 时见失眠 不能入睡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1]拟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腰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腰部活动自如。显效:腰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腰部活动不受限。有效:腰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腰部活动改善。无效:腰痛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腰部活动无变化。3.2 治疗结果 3.2.1总有效率38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1.2个月。38例中,痊愈17例,占44.74%;显效10例,占26.32%;有效9例, 占23.68%;无效2例,占5.26 %,总有效率94.74%。3.2.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祥见表2,说明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表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分,xs): 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疼痛 4.320.48 2.440.77* 压痛 3.670.19 2.210.34* 功能障碍 3.960.22 1.450.39* 失眠 3.450.51 1.770.41* *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 ,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中医则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是谓五伤”。阐明了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造成组织劳损。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最易患腰肌劳损。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常规治疗主要是注意休息、减轻腰部负荷、适当用药、辅助理疗,封闭疗法及中医手法治疗。但治疗后往往容易复发,迁延难愈。“易筋经” 源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多认为是天竺和尚达摩所创[3]。《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过去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目前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咸丰八年潘蔚整理编辑的《颐身集内功图说》[4]中的易筋经十二式。它以中医为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应用价值。通过正确的教练方法,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能使习练者挛缩的筋肉逐渐舒展开,使局部气血通畅,通则不痛,疼痛症状及压痛的体征随之改善;筋肉舒展,疼痛减轻则活动受限的症状也得到好转,由于疼痛导致的失眠症状亦随之减轻。如十二式中的摘星换斗势、九鬼拔马刀势、青龙探爪势通过身体的扭曲、伸展等运动,可提高腰背颈肩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功能;三盘落地势通过下肢的屈伸活动,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壮丹田之气、强腰固肾的作用;卧虎扑食势通过虎扑之势,身体的后仰,胸腹的伸展,可使任脉得以调养,并起到强健腰腿的作用;打躬势及掉尾势通过头、颈、胸、腰、髋的逐节牵引屈伸,使背部的督脉得到充分锻炼,阳气得以充足,腰腿得以强健。随访期间,36例病人无复发或加重的病例,无中途退出及失访者。并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症状及体征改善得也越明显。因此整套功法有助修练者防治腰肌劳损,也可以作为病后的康复运动之用,是一套老少皆宜、强弱具宜、易学易练的养生功法,具有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不易出偏,实用性强,便于推广,无副作用等优点。每天只須约二十分钟的练习时间,便可使人全身各个关节和筋腱得到次数多、幅度大、强度适中的牵拉和负荷,尤其适合生活繁忙、工作紧张的都市人。它还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特点,能预防和减少腰肌劳损的发生,是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的一种养生导引功法,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由于是初步的临床观察,缺少对照组的对比,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比较。参考文献: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46.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一版,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3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 ,健身气功,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4.4 潘蔚,颐身集内功图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本文于2007年10月发表在《北京中医》第26卷第10期上 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 北京 100050手机:13611216289单位电话:010-63156308单位地址:北京市宣武区万明路8号E-mail: zhaolijun7392@yahoo.com
总访问量 249,65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9位
科普文章 1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