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简介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箭头 中医科 箭头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I科成立于50年代初,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重点科室。1985年该院经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中医温病研究室,2004年被批准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基地,2007年该院成为由卫生部、中管局、总后颁发的全国优秀中医示范单位(该市首批示范医院),2009年该院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传染病研究室,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6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传染病教研室的召集单位。

科室在天津市名中医贾建伟主任的带领下,始终本着“衷中参西”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的融合,重点开展疑难肝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诊疗肝硬化、肝癌、肝衰竭、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及技术。

科室立足于病毒性肝病,把握脂肪肝、自身免疫肝病的流行趋势,本着“治未病”的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定位,形成3个优势病种: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此外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疑难性肝病也有着丰富经验。

科室拥有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国家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名、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名、天津市名中医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名,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国家级学会常委3名,国家级学会委员3名,省市级学会主任委员1名、省市级学会副主任委员3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研究生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20余项省(市)级及局级课题研究,获得天津市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研成果10余项。

科室本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原则,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肝病、传染病方向的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的发展。

1.中医特色

取鲜药“汁醇,气味纯正”之性,截断肝衰竭病势

以鲜生地为代表用于重型肝炎治疗,把胃肠道作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了鲜生地用于危重肝病治疗的机制,并探索研发出鲜生地冻干粉制剂。

立足痰、瘀病机,归纳了肝纤维化治疗三法

一是,肝病当“肝脾(胃肠)同治”,创立治肝理脾法;二是,重视“命门火”,采用温阳活血法治疗难治性黄疸;三是,肝病为先,脾病在后,血瘀之体在肝,虚损之根在脾,常有气郁、血瘀、痰凝、化热、化湿等,立解郁畅中法。

寒温并用、体用同调、燮理阴阳治疗自免肝

体阴用阳之理论贯穿肝病诊治过程,肝硬化、肝癌、自免肝常出现阴阳失乖,水火不济,临床可有不寐、月经不调表现,治当脾胃为中心,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燮理阴阳,此时一字记之曰调。

涤痰通阳法治疗脂肪肝

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在脂肪肝治疗上,把握痰湿的核心,以通阳为要务,创立涤痰通阳法用于脂肪肝治疗。

2.中西医结合特色

精准病理分子生物学指导下中西医结合诊疗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

随着分子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已经从最初的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到今天的精准医学。面对难治的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采用精准病理分子生物学能够更有效、更精准的选择治疗方案。

立足肠道微生态,从“脾”论治慢性肝病

肠道菌群的稳态、肠道屏障的完整及肝脏内的免疫细胞对慢性肝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紊乱能加速慢性肝病的进程,同时两者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因此,立足于肠道微生态,能有效的缓解慢性肝病的进程。从“脾”论治慢性肝病,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控制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