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甲状腺doctor分化型甲癌的概述:我们都知道甲癌中预后最好的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尽管发生转移或复发都是可以治疗的,只要病灶能够摄取碘131就有治愈的机会。一般情况下,碘131治疗后DTC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为92.38%,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因此碘131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但是,分化型甲癌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失分化后,治疗效果相当差,预后很差。据统计,在治疗过程中,约有1/3的复发及转移性病灶发生失分化。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甲癌的失分化:到底什么是甲癌的失分化?哪些因素会导致甲癌失分化?甲癌失分化后,如何治疗?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甲癌发生失分化?到底什么是甲癌的失分化?甲癌失分化是指分化型甲状腺癌在经过治疗后,包括使用碘131治疗,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发生退行性改变。甲癌细胞不能正确的表达TSH受体,且不能摄取碘元素或摄取能力极度下降。因为这类甲癌细胞对碘元素不敏感,就不能继续使用碘131治疗。通俗讲,就是原来分化程度高的甲癌转变成分化程度低的、恶性程度更高的肿瘤。失分化的过程也是甲癌恶性程度增高的表现。哪些因素会导致甲癌失分化?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失分化可能与以下情况相关:1、与治疗相关的因素很多分化程度良好的甲癌,在经过一定剂量的碘131治疗或者其他放射治疗后,对治疗敏感的甲癌细胞被杀死灭活,但是部分未被及时消灭的甲癌细胞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因为受到辐的影响,其辐射能量使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比较常见的是因为甲状腺球蛋白Tg的合成和癌细胞对碘代谢障碍,从而失去摄碘能力。最终结局就是癌细胞对碘-131的摄取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不摄碘。2、年龄因素大多数研究表明,甲癌转移灶发生失分化的概率与患者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分化率逐渐增加。这也表明肿瘤病程越长,肿瘤发生失分化率就高,恶性肿瘤也随之增高。因此,发现甲癌后,需尽快治疗,有必要进行碘治疗的就做,虽然碘131治疗有辐射,对身体也有一小部分的伤害。但是,从获益方面考虑,大多数甲癌碘131治疗后,利仍是大于弊。3、甲癌本身因素由于甲癌恶性肿瘤的特性,有部分分化型甲癌合并多种病理亚型,如乳头状癌合并滤泡亚型、高细胞亚型、实体亚型、弥漫硬化亚型、嗜酸细胞亚型、Warthin样亚型、透明细胞亚型等。不同病理亚型对TSH受体的表达和Tg合成不同,导致其对碘-131的摄取能力不一样。在进行碘-131治疗时,碘131选择性的消灭摄碘能力强的癌细胞,剩下对碘131不敏感的残余灶或者转移灶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异,摄取碘131的能力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失分化的出现。甲癌失分化后,如何治疗?研究表明,发生远处转移的失分化甲癌病灶10年生存率在10%以下。目前针对甲癌失分化的治疗有以下几种1、维甲酸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代谢物,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生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维甲酸治疗失分化甲癌的有效率为30%—40%。但是,有很多副作用,暂停使用维甲酸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由于维甲酸对部分失分化病灶有诱导分化作用,因此,部分失分化甲癌可选择使用。2、外照射辅助治疗(放疗)分化型甲癌对外放射治疗不敏感,不建议作为常规使用。但是,对于有肉眼可见、无法手术的局部残留或复发肿瘤,或位于关键部位无法手术(如脊椎转移、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某些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骨盆转移等)的远处转移尤其是疼痛性骨转移,在肿瘤不摄取碘131或碘131治疗效果差出现碘难治性状态时,在TSH抑制治疗的同时,可考虑外照射治疗或影像引导下放疗,主要以局部姑息治疗为目的。3、化学治疗(化疗)化疗仍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后的尝试治疗,作为姑息性治疗。目前,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甲癌转移的唯一化疗药物是阿霉素(多柔比星)。但因其疗效差,逐渐被靶向药物代替。4、靶向治疗有研究表明,要想突破甲癌失分化治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是关键。虽然很多研究对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凡得替尼、阿昔替尼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但是尚无1例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达到50%,难以长期维持使用。目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已获得FDA批准,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靶向药物。如何避免甲癌发生失分化?1、一旦确诊为甲癌,积极规范治疗,包括手术、碘131和TSH抑制治疗。2、对于有碘131治疗适应症的甲癌,更应该积极碘治疗。为了防止碘131对转移灶或者残留灶引起失分化,可以考虑清甲剂量尽量偏大,使能够被碘131杀灭的病灶尽量一次性杀灭,避免因剂量不足。3、定期复查,包括颈部彩超、碘131全身显像、Tg、TGab,必要时做胸部CT、骨扫描。4、规律服药优甲乐。优甲乐在TSH抑制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患者可以不做碘131治疗,但是不能不吃优甲乐。因此,分化型甲癌只要明确诊断,建议尽量早期规范治疗,争取在失分化前达到临床治愈。
转自甲状腺大讲堂 有甲状腺疾病,医生经常嘱咐要忌碘饮食或低碘饮食或适碘饮食。但病友们往往听得很糊涂,存着一肚子疑惑。 哪些甲状腺疾病需要控制碘的摄入量? 什么是忌碘饮食、低碘饮食、适碘饮食? 有哪些食物可供选择、哪些食物应该避免? 看看这篇文章,或许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确定自己需要哪种饮食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甲状腺问题对应着哪种饮食。 无甲状腺问题:适碘饮食 甲亢:忌碘饮食 桥本甲减:低碘饮食 甲状腺结节:适碘饮食 甲状腺癌术后(半切)?:不吃海带、紫菜、海苔、虾贝,一周不超过一次海鲜,其他随便。沿海地区生活人士,吃无碘盐。 甲状腺癌术后(全切):无禁忌。(如果淋巴转移较多,建议参照次全切半切病人饮食要求)。 其他甲状腺问题:需咨询医生 如果结节合并甲亢 / 甲减,要按照甲亢 / 甲减的要求饮食。 忌碘、低碘、适碘,有何区别? 健康的成人每天需要摄入 150 微克碘(怀孕和哺乳期需要摄入 250 微克)。 忌碘饮食: 通俗的说就是用尽洪荒之力避开所有含碘的食物。当然,完全不吃碘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水源、土壤中都含有碘,总不能不喝水、不吃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吧? 所以,需要忌碘的病友,只要尽力而为就好,起码高碘的食物一定不能沾。 低碘饮食: 通俗的说就是比正常人少吃一点儿碘,每天摄碘量 < 150 微克。 适碘饮食: 和正常人一样,每天摄碘量约为 150 微克。可见,单纯的甲状腺结节,饮食上无需顾虑太多。也就是正常吃! 忌碘饮食怎么吃? 1. 不吃加碘盐 买盐时注意查看成分表,成分表中没有「碘」,就是无碘盐。认准包装上的「无碘盐」字样,不要被「竹盐」「低钠盐」「健康平衡盐」等字眼迷惑。 2. 不吃添加了盐的加工食品 如咸菜、泡菜、火腿肠、香肠、肉松、薯片、豆腐干、辣条、面包、饼干、糕点……(此处省略一万字)。 除非是你自己亲手制作的,确定使用的是无碘盐。 3. 不吃海鲜、海产品 海带、紫菜、海苔、虾贝类……(此处省略一万字)含碘量都很高。 黄花鱼、带鱼、鲅鱼、马哈鱼、以及淡水鱼含碘量不高,可以食用。 4. 不吃蛋黄 可以吃蛋清。 有些加工食品里可能含有鸡蛋,只要鸡蛋不是主要成分(比如排在成分表的前三位),稍微吃点也无妨。 5. 不吃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是指酱油、豆奶、豆腐干等。 但豆油、大豆卵磷脂(一种保健品)是可以吃的。 6. 不吃含碘的保健品和营养品 很多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可能含有碘,购买之前需要先看清成分表。 所以,还有什么是我能吃的吗? 需要忌碘饮食的病友可以吃:蛋清、新鲜的生肉、大米、小麦粉、谷物、麦片、新鲜水果和蔬菜、水果罐头、不加盐的花生酱、非盐焗坚果、咖啡和茶(非速溶咖啡)、糖、蜂蜜、醋、黑胡椒、香料、植物油等。 低碘饮食怎么吃? 和忌碘饮食相比,低碘饮食就宽松多了。 如果选择加碘盐或低碘盐,就不要吃海带、紫菜、海苔、虾贝等含碘高的海产品了,也尽量避免含盐的加工食品。 如果选择无碘盐,海产品就不必控制的那么严格了。 适碘饮食怎么吃? 和忌碘饮食、低碘饮食相比,适碘饮食就更加宽松了。正常吃饭即可。 注意不要长期、大量进食海带、紫菜、海苔、虾贝等含碘高的海产品(一般人也很难做到长期、大量吃海带、紫菜)。 甲状腺癌(全切)为什么也可以正常吃饭呢? 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甲状腺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工厂”。“工厂”已经不存在了,补充再多的“原材料”(碘)也无法生产出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全部切除后,人体对于碘几乎没有需求,没有必要刻意摄入含碘的食物。 但也没有必要刻意排斥含碘的食物,甲状腺全部切除后,人体摄入的碘由小肠吸收入血,无法被利用和储存,多余的碘会被肾脏排出体外。 忌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 忌碘饮食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 一日三餐最好都自己做,因为在外就餐不能保证吃上无碘盐、不能避开添加了碘盐的加工食品。 如果在外就餐,好多食物都不能选择,只能吃清淡的、加盐少的菜品,或者吃纯天然、无添加的低碘食物,比如新鲜水果、鲜榨果汁、不加沙拉酱的蔬果沙拉、少盐无酱油的凉拌菜。 朋友分享美食时,可能不得不拒绝他们的好意,像薯片、海苔、鱼片、辣条、豆腐干等,都有一定的含碘量。 …… 忌碘饮食这么痛苦,给我个咬牙坚持下去的理由! 甲亢:忌碘是为了限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甲亢病情好转。等甲亢完全治愈了,就又可以吃海鲜了。 放过自己 万一不小心吃了含碘高的食物怎么办? 放过自己,不要一直自责、郁闷或情绪低落。偶尔的饮食失误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反倒是长期紧张焦虑、精神压力大对甲状腺疾病的康复更不利。
转自:甲状腺Doctor 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作为监测分化型甲癌复发和转移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说是让人又爱又恨! Tg是甲状腺滤泡细胞生成并合成的一种碘化蛋白质,占全部甲状腺蛋白的75%,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前体蛋白,经过水解酶水解可生成甲状腺激素T3和T4。因此,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是体内甲状腺组织存在的敏感指标。生理情况下,TSH是甲状腺球蛋白产生和释放最重要的调节因子。正常人Tg的正常值是3-40ug/L。 一、那么,是不是只有正常甲状腺组织才能合成Tg? 当然不是! 我们都知道,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分化好的甲癌细胞是外周血中Tg的唯一来源,对Tg水平检测是DTC病人随访中一项敏感和特异性都较高的方法,这也是Tg能够作为检测分化型甲癌复发和转移的重要理论基础:分化型甲癌病人在甲状腺全切术和碘-131去除治疗残留甲状腺组织后,Tg是分化型甲癌的特异性指标,Tg应完全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若Tg重新出现或升高则是分化型甲癌未治愈、复发或转移的标志,那么这个病人很可能有甲状腺癌复发或癌病灶持续存在。 二、当Tg水平很低,甚至测不到,代表万事大吉了吗? 当然也不是! 影响Tg 的因素很多: 1、残留甲状腺组织。 当残甲较多时,毋庸置疑,Tg会升高,反之,Tg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只做了甲状腺次全切的病人,tg就不能作为唯一的检测指标。实际上,残甲对Tg 浓度的波动不会有太大的 影响。 2、血清TSH指标。 TSH是甲状腺球蛋白产生和释放最重要的调节因子,TSH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产生Tg,此时的Tg也称之为刺激性Tg;而当TSH受到抑制时,肿瘤细胞产生Tg也会下调,此时的Tg称之为抑制性Tg。这就是为什么甲癌患者在做碘-131之前需要停一段时间甲状腺激素(优甲乐), TSH升高使得分化型甲癌细胞包膜上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充分表达,摄取碘-131增强。一般当TSH>30Mu/L时可明显增加癌细胞对碘-131的摄取。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当TgAb升高时,Tg的临床价值会受到很大影响,大多数情况下Tg水平非常低,此时Tg的参考价值很低。但是,有研究表明,在甲癌病人随访中,循环存在的TgAb可能与病灶仍然存在后复发有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TgAb降低或者消失是一种重要的有利预后因素;甲癌治疗后,即使Tg阴性,若Tgab持续存在,特别是高水平的Tgab,可能提示存在复发或转移病灶;甲癌术后血Tgab水平>1000IU/L时,应将其纳入随访的考虑因素;Tgab、Tg和碘-131浓聚之间存在着分离现象,因此,三者的综合应用可提高DTC转移或复发的检出率,有助于甲癌术后检测与治疗。 4、病灶大小及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病灶小而局限,分泌Tg的量也少,病灶大或者远处转移灶,分泌Tg的量也会增加。病灶的分化程度对Tg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 因此,Tg水平低,并不能完全排除体内复发转移可能,需要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更要结合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超声、CT,必要时PET/CT、MR等检查结果。 三、TG水平很低,有必要做碘131治疗吗? 尽管Tg分化型甲癌中的应用举足轻重,但是,分化型甲癌是否需要做碘131并不仅仅是参考Tg。还需要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将甲癌术后的病人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复发风险。 因此,甲状腺癌术后是否要行碘131治疗,Tg不是唯一的依据,还需要看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当处于高危复发风险时,必须尽快行碘131治疗,当处于中危复发风险时,大多数情况下建议碘131治疗。
总访问量 934,528次
在线服务患者 5,284位
科普文章 107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