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主任医师 教授
肺部内科主任
肿瘤内科张会来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蒋日成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钱正子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黄纯
主任医师
3.7
肿瘤内科李丽庆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刘贤明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陈鹏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王晶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陆宁
副主任医师
3.6
邱立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李兰芳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梁彦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张传桂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周世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刘锐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蒋湘俐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李维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候芸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刘鹏飞
主治医师
3.6
范倩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宋拯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赵静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孟祥睿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刘妍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刘霞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孟昭婷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程亚楠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李晓晴
主治医师
3.6
肿瘤内科刘晓东
主治医师
3.6
赵阔
医师
3.5
疼痛科王姗姗
主治医师
3.0
肿瘤内科夏文彬
主治医师
暂无
遗传性肿瘤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性肿瘤大约占到全部肿瘤病例的5-10%。大部分人的遗传易感基因遗传自父母,也有少数人属于不是来源于父母的个体新发突变。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较普通人群的肿瘤易感性要高,针对”环境因素”对肿瘤的影响,肿瘤易感性高的人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避免接触致癌物质环境等,学会科学防癌;针对”遗传因素(基因)”对肿瘤的影响,此类人群可以进行遗传性肿瘤的基因检测,通过检测唾液或外周血,观察是否携带遗传性肿瘤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从而达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目的。
1.决不能忽视上肢或胸部轻微的水肿,如有加重,及时告诉医生; 2.避免患肢抽血和注射; 3.避免患肢测量血压,如果双侧上肢淋巴水肿,可在下肢测量血压; 4.保持患肢皮肤尤其是褶皱处和手指间隙清洁干燥,洗浴后擦润肤露; 5.避免做增加患肢阻力的剧烈重复运动,如擦洗或推拉; 6.不提过重的物体(5kg),可以在健侧挎包; 7.不戴过紧的项链和弹力手镯; 8.淋浴或洗碗盘时,避免温度过高,避免桑拿或热浴,使用防晒产品; 9.避免患肢损伤,如割伤、灼伤、运动伤等,修剪指甲时避免任何损伤; 10.保持理想体重,进低盐、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 11.做家务或种花时可戴手套; 12.避免患肢过度疲劳,当肢体感到疼痛时要休息,抬高肢体; 13.淋巴水肿的患者乘飞机及爬山时戴弹力袖套,远距离飞行时还要加用弹力绷带; 14.戴轻重量的假乳或合适的、没有钢托的乳罩; 15.使用电动剃须刀除去腋毛; 16.不要因为手臂有患就避而不用。只要不过于疲劳,不时用患肢手臂做些轻巧的动作,例如:梳头、洗澡、瑜伽、太极拳等对身体恢复大有帮助; 17.定期运动手臂但不要过于劳累;避免力度大而重复的动作,比如拖地、用力推拉、剁肉等; 18.不要用患肢提重物,不要提超过5 kg的物品,特别不要患肢肩部背沉重的袋子,包括抱孩子、提菜篮子买菜也不例外; 19.建议保持良好的手足卫生,保持手和指(趾)甲四周的皮肤柔软、润滑,防治皮肤干裂;修剪指(趾)甲时使用干净的工具。穿尺寸大小合适的鞋、手套; 20.水肿的肢体避免割伤、烧伤、针刺、昆虫叮咬、宠物抓伤,一旦皮肤损伤,立即清洁并保护伤口;用干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但不要包扎过紧;出现任何感染症状,如皮疹、瘙痒、发红、疼痛、皮温增高或发热时要及时就诊。祝您早日康复!
新辅助治疗助力早期乳腺癌患者走向治愈之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被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在乳腺癌家族众多亚型中,HER2阳性乳腺癌因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等特点,往往让人谈HER2色变。有研究显示近80%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是由早期乳腺癌复发所致,由此可见,尽早接受有效、系统的治疗可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治愈机会,将乳腺癌扼杀于摇篮。新辅助治疗,即在实施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先进行系统治疗,是早期乳腺癌实现治愈的关键步骤。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将不可手术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将不可保乳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还可以通过率先系统治疗了解体内对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中,有63%的专家认为对患者采用预期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1。 然而non-pCR患者仍有未愈之痛那么什么是pCR 呢?pCR是指乳腺原发灶中找不到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证据或仅存原位癌成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到活检样本中有癌细胞残留。那么达到pCR又有什么好处呢?CTNeoBC荟萃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预示着长期生存较好。同样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pCR与提高长期生存有着密切联系2。既然pCR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长期疗效的早期指标,那么现实中又有多少患者可以达到pCR呢?我们从众多新辅助研究中看到pCR率从40%到70%不等3,4,也就是说仍有30-60%的患者被评估为non-pCR。在这些患者的乳腺原发灶中,仍然残留着顽固的癌细胞。non-pCR的出现意味着患者对当前新辅助方案的药物敏感性并不乐观,这是她们的未愈之痛。有研究显示,non-pCR的10年无事件生存率
总访问量 2,680,607次
在线服务患者 3,246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4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