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喷发剂,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诱发。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表现:急性湿疹极痒,伴有烧灼感,多见于婴幼儿。皮肤呈红斑或颗粒状小丘疹,进一步发展可有小水泡,溃破后可流出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有时为黄色痂皮覆盖。若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则病损扩大,渗液增多,还可出现小浅溃疡。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增厚,表皮脱屑,局部颜色加深,表面粗糙不平,可致外耳道狭窄。鼓膜表面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耳聋及耳鸣。治疗:1、去除病因,避免致敏因素,如因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引流者,应清洁外耳道脓液并滴有效药液。2、局部忌用肥皂或热水清洗,或涂抹刺激性药物。3、若有干痂,可用3%双氧水洗净后,再涂上述药液或药膏。4慢性湿疹有皮肤增厚或皲裂者,可用70%酒精清洁外耳道,保持其干燥。5、全身治疗,可口服抗过敏药物,静滴10%葡萄糖酸钙,口服大量维生素C,口服强的松片。
传导性耳聋的防治:1、积极治疗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各种外耳和中耳疾病,约有70%-80%的传导性耳聋和部分混合性耳聋通过熟练的耳科手术可以使听力达到实用水平。2、双侧传导性聋,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手术无望提高听力者,可以佩戴适当的助听器。3、积极预防和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4、认真治疗鼻,鼻窦及鼻咽部疾病。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仍是当前困扰耳科学界的最大难题,在所有感音神经性聋中除了特发性突聋等极少数病种有可能自愈或通过及时适当的治疗,有可能使听力提高到部分或全部地恢复外,其余几乎均无有效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
咽异感症是耳鼻喉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主述之一,在临床上常将咽异感症泛指除疼痛外地多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粘着感,梗阻感等。另一类患者述颈部有紧迫感,重者如束带样,自觉呼吸不畅,检查是未发现呼吸困难体征,中年女性患者居多。
总访问量 9,067,186次
在线服务患者 4,305位
科普文章 5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