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需要早诊早治(通常女孩要在10岁之前;难孩在12岁之前)寻找病因最为重要 身材矮小是当今儿童生长发育中最为常见的内分泌疾患,也是儿童自身、家长、教师、社会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但是尽管如此,儿童身材矮小的就医、诊断和治疗总是过迟,经常有超过25岁的矮小症患者前来就医,虽然经过治疗,身高能有所增加,但要想达到成人最终的平均身高已不可能。因此,矮小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矮小症最常见的病因是生长激素缺乏,通过化验检查不难发现,CT扫描可见正常的颅底蝶鞍内藏着一个体积如花生米大小般的东西叫脑垂体,它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骺增长,骨往两端增长,身材就会不断增高;青春期前生长激素的分泌过少,身材就会矮小;其他尚有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青春期延迟、营养不良性生长障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可以引起生长发育障碍。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至少要在骨骺闭合前2年开始效果才好 身材矮小症,开始正确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研究表明,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症患儿在3岁以前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获得近乎完全正常的快速生长的身高,最终身高与正常人几无差别。可是能做到在3~4岁时就开始治疗的患者甚少,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才因为上学、分配工作、参军、婚姻等遇到挫折才来要求诊治,此时治疗,疗效虽有,但远不如小时候治疗的疗效。矮身材的治疗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选择。治疗的目标:一是保持正常生长速率,二是赢得青春期快速增长,三是达到成人最终身高。当今内分泌科学研究充分证明,没有一种药(包括生长激素)能够使所有矮身材者都长高,特别是当青春期发育过后,骨骺已经闭合,任何药物都不能起到增高作用。增高鞋、磁场垫、断骨增高术等更是骗人钱财的把戏。但是,矮身材患者也不要绝望,想长高的人应早作打算。比如早晚各饮一杯牛奶,常食虾皮、海产品是长高的营养基础,保持牵伸运动(如跳绳、登楼梯、打篮球、跳高、游泳等),使骨骺达到足够的刺激;保证良好的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有助于使矮小身材能接近正常身高。 长身高必须具备的条件儿童体格生长是否协调一致,最终在相应年龄阶段内达到应有的身高,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如遗传),有些因素是可改变的(如营养)。对身高问题早点重视,会事半功倍。遗传因素:身材高矮是多基因遗传。如果父母身材不高,要重视后天的环境,来弥补先天不足。对于父母遗传因素者,最终的身高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保证睡眠: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正常人在入睡后45~90分钟,血浆生长激素有很明显的升高,可达白天的10倍以上。因此,少年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重要因素,每晚在10点以前睡,每天确保熟睡时间7小时。如儿童有尿床要早治,以防影响身高。坚持运动:正常人空腹过夜,早晨醒后生长激素水平很低;运动后,尤其登楼梯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体育运动,如打篮球、游泳、跳绳、立定摸高、登楼梯等,不仅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而且还可以刺激骨骺的生长,从小坚持这些运动有助长高。营养调理:牛奶中富含精氨酸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所以如果一日三餐有奶制品或饮新鲜牛奶,对长高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睡前饮牛奶更为重要。牛奶中富含的活性易吸收的钙,也对骨化起着重要作用。鲜虾和海虾米也富含精氨酸。杜绝焦虑:焦虑及家庭不良环境均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积极向上的环境对身高改善也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避免肥胖:血中脂肪酸浓度增加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经测定,肥胖儿童自发的和刺激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均受抑制,肥胖儿童的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儿童。如发现儿童较肥胖,应积极通过锻炼或其它科学治疗减轻体重,以降低血中脂肪酸的水平,使生长激素的释放更通畅。总而言之,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较高,营养较充足和体力活动较勤者,身材较高。但这些影响因素均需要以生理量的生长激素为基础。当发现4岁以上儿童年增长速度少于4.5厘米时,应做生长激素与骨骺的检查,如发现有不足,该早点补充治疗,越早越好,18岁以后补充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差3倍。愿天下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矮小身材,贵在早治疗。
糖尿病患者完全“戒”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但水果所含的葡萄糖又是糖友所惧怕的。其实水果不是洪水猛兽,糖友也是可以开心“享受”水果大餐的。 一般说来,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友(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mmol/l以下,年迈患者可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 可以选用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对于一些血糖高、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只能选用含糖量在5%以下的蔬菜、水果,例如 西红柿、黄瓜等。 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含糖量及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升糖指数表或食物能量表)。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或者体力活动之后,作为能量和营养素补充。通常可选在上午9点半-10点半左右,或者晚睡前1小时左右。不提倡餐前或饭后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后血糖过高,加重胰腺的负担。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每种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议家中有血糖仪的患者在吃水果之前,以及吃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血糖在8mmol/L以下就好,并以此方法摸索各种水果的每次食用量,慢慢的您就把握好进食量了。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进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摄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随意进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进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必须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更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一.饮食治疗的目的(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总访问量 2,802,000次
在线服务患者 4,775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