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糖友,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赖选择我们珠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也非常感谢您和您的家人对我工作的肯定来到好大夫的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您的血糖水平已基本稳定出院了。作为医务人员,看到您的血糖水平趋于平稳,我们感到很欣慰。在您出院之际,向您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供您出院后休养的指导和参考。一、检测血糖监测血糖不仅仅指测定手指血糖,还包括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后者需要去医院抽取静脉血检查。手指血糖,能反映实时的血糖水平,用来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以及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等对血糖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则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用来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 综合二者数值,能够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宜<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宜<7%多久查一次呢?(1)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周3天,每天空腹和三餐后2h,测4次,1周内复诊。(2)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分别是空腹以及晚餐前后,每月复诊1次。(3)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做1次检查。二、服药/胰岛素注射(1)合理服用各类降糖药,注意服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例如格列齐特:餐前30分钟 ;二甲双胍:进餐后;阿卡波糖:与第一口饭同食。服用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和胃肠道不适 。(2)未开启的胰岛素笔芯可储存在2℃—8℃环境下(冰箱内),开启 后装入胰岛素笔内的笔芯在室温下(< 25℃)可保存1个月左右。注意胰岛素笔芯不能冰冻,也不能暴露在阳光下。此外,每次使用前都应检查有效期,并观察药液是否有结晶或絮状物(预混胰岛素为浑浊状),一旦发现,应停用。(3)胰岛素注射的部位:腹部、臀部、上臂侧面及稍向后面、大腿前侧及外侧。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每次在同一注射点注射应相距1~2cm。(4)口服或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食,未进食前避免外出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规律运动,应在进食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运动和空腹运动。为防止注射胰岛素时出现低血糖现象,外出时随身携带饼干、糕点、木糖醇等代糖食品,在发生心慌、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服用。低血糖的表现:虚汗、眩晕、心悸、颤抖、嗜睡、视力模糊等。(5)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同时禁止患者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三、饮食(1)早、中、晚三餐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正餐时防止血糖偏高不能吃太多,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点心为主,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控制总热量,少吃油炸、油煎、红烧的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合理分配三餐热量,一般早、中、晚三餐的热量分配依次为1/5、2/5、3/5或1/3、1/3、1/3。(2)尽量吃含淀粉多和糖分高的蔬菜,如土豆、山药、莲藕、蒜台、 胡萝卜。多吃含叶子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3)每日保证6-8杯水的摄入. (4)各种比例摄入不同,碳水化合物(淀粉和水果):选用相当于2 个拳头大小的淀粉类食物(主要由粮食来提供要多样化,以谷类、薯类为主)。水果相当于1个拳头大小。蛋白质:选择1块相当于掌心大小的,厚度相当于小指厚度。蔬菜:选择相当于两个手能够抓住的菜量,都是低碳水化合物蔬菜,带叶子的蔬菜。脂肪:限制脂肪仅在拇指的尖端(第一节)。每餐不超过250ml低脂奶。(5)严格戒烟、限酒!四、合理运动(1)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运动2—3次,每次15—30分钟。(2)运动以餐后一小时血糖升高时进行有利于降低血糖,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最适合的运动是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3)如出现胸痛、胸闷,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必要时应及 时就诊。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止,应进行一些恢复性运动。(4)运动时带上少量饼干、糖果备用。外出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保健卡,卡上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保健卡应放在明显的地方,外出活动时应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五、自我护理(1)皮肤护理:洗澡不要过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以免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瘙痒,抓伤皮肤。(2)呼吸道、口鼻腔的护理:天气变化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口腔卫生。(3)泌尿系护理:保持外阴部清洁,多饮水。(4)足部护理:预防外伤和感染。每日检查足部各个足趾,足底、足跟,发现破溃,请立即就诊。经常按摩足部,选择轻巧柔软、 前头宽大的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羊毛、棉毛质地为佳,鞋袜不宜过紧。 每天用中性肥皂盒温水清洁足部,每日温水泡脚,水温40℃上下,避免烫伤。修剪指甲避免太短,与脚趾平齐。以上是我们对你出院后的基本指导,若有什么问题,欢迎您随时向我提出,我会尽心尽力回答,并根据您的血糖作进一步的指导,患者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谢谢您和家人这段时间同我们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望您出院后可遵循以上原则,自我管理,定期门诊随访。糖尿病的防治重在预防,保持血糖在安全范围内尤为重要,可避免或推迟心、脑、肾、眼等并发症的发生。张医生在此由衷得祝愿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在血糖管理中获益!有了各位的支持与信赖, 我们珠海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团队会做的更好!本文系张茜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缺乏「正能量」,身体不在状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产热、促进代谢等作用,是一种具有「正能量」的激素。若缺少「正能量」,体内其它营养物质的代谢都会「慢半拍」。1. 蛋白质不足甲减时,胃肠道「效率」变慢,吸收蛋白质的速度也减慢,因此可能造成体内蛋白质不足。若缺少蛋白质,身体将出现消瘦、水肿、免疫力下降,影响心、肝、胃肠等器官的正常运转,未成年人的发育也因此变得迟缓。2. 骨质疏松除了蛋白质吸收变慢外,此时钙质的吸收也减少,易造成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3. 维生素 A 缺乏皮下胡萝卜素也因甲状腺素的缺乏,转化为维生素 A 的能力减弱。于是维生素 A 供不应求,由此造成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眼结膜或角膜干燥、皮肤干燥脱屑、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加。4. 体内胆固醇水平增高甲减时,尽管胆固醇的合成减慢,但其代谢的速度将变得更慢,即胆固醇水平势必会升高。因此,甲减也成为血脂升高的「祸首」之一。5. 贫血贫血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一方面甲状腺素的缺乏,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患者因食欲下降、胃酸分泌减低、某些抗体的产生导致造血原料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 吸收减少。最终导致机体红细胞不足,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70% 左右的甲减患者会发生贫血。饮食调理,七大注意针对甲减患者营养代谢的特点,饮食需注意以下七个方面:1. 碘摄入要适量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缺碘引起甲减的患者理应加强碘摄入,但对于碘充足患者,过多的摄入碘,反而可能导致甲减的加重。(1)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缺碘还是碘充足呢?需借鉴「尿碘」这个检查,简单地说,留取清晨空腹尿或 24 小时尿送检即可。儿童及成人(非孕妇)尿碘尽量控制在 100~199 μg/L,孕妇尿碘应维持在 150~249 μg/L。(2)如何补碘?缺碘的甲减患者主要通过食用碘盐来补充,并可多吃一些含碘的食物,如海参、虾、海带、紫菜等海产品。(3)选择加碘酸钾的加碘盐碘酸钾较原来的碘化钾稳定,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含碘量不易变化。2. 少食用致甲状腺肿的食物卷心菜、白菜、油菜等蔬菜及木薯、核桃,这些食物含有的某种成分可引起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将进一步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故甲减患者需少食用上述食物。3.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1)供应足够的蛋白质,能改善甲状腺功能。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公斤体重 1~1.2 g,比如一个 60 kg 的成年人,一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 60~72 g 之间。蛋白质补充可选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这其中也含有钙质及维生素 A 的补充;植物蛋白也可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2)一般正常饮食中每天可以补充到 400 mg 的钙,但建议绝经后女性和老年患者再额外补充 600 mg 的钙,可通过服用含钙的制剂如碳酸钙补充。注意这里说的钙,指的是钙剂的含钙量,并不是一颗 / 粒钙剂的重量。如果已经出现骨质疏松,还需要针对已有的骨质疏松进行相关治疗。(3)每日摄入各种蔬菜及新鲜水果,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A。4. 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甲减常伴高脂血症,故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不要食用,如奶油、动物脑及内脏等。限用高脂肪类食品,如食用油每天不要超过 20 g,花生米、核桃仁、杏仁、芝麻酱、火腿、五花肉、乳酪等要少吃。5. 预防贫血有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维生素 B12 的食物,如动物肝。平时注意多吃些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猪血等,必要时还要服用纠正贫血的药物。6. 低盐饮食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盐分摄入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虽说甲减患者不像肾病患者那么严格要求限制食盐的摄入,但也要少吃偏咸的食品。7. 其它(1)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甲减患者因甲状腺素不足而易出现腹胀、便秘,因此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粉、糙米、燕麦、豆类、薯类、蔬果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而且在大肠中吸收水分,软化大便,从而防治便秘发生。(2)烹调方式由于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烹调方式以选用清蒸、炖煮,少油炸。
服药方面:1.按时服药,遵医嘱复诊早期1-2周复诊,病情稳定之后1个月到3个月,总疗程1年半到3年,复诊时间和总疗程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症状开始缓解一般要在服药两周之后,治疗两个月后症状会显著改善。2.抗甲亢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1.过敏,2.肝功能损害,3.白细胞减低。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了解疗效、治疗反应,指导调整药物,提高治愈率。3.如果治疗期间出现皮疹,皮肤瘙痒,发热,咽痛,腹泻(>稀便3次/日),应及时复诊,及时复查血常规。皮肤过敏多见于用药早期,也可以出现在服药治疗任何时期。4.甲亢复发率高达50~60%,坚持服药,按时复诊,避免注意事项,按医生指导停药,可以减少复发。生活饮食方面:1.减少摄入含碘食物: 海带、紫菜、海鲜等海产品,碘盐(建议服用无碘盐,需要医生开具证明购买),少吃燥热食物。2.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和过大的精神压力,调整好作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