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郎
主任医师 教授
心血管内科主任
心血管内科李永红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刘松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于海初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田建会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徐传金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徐庆科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褚现明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于玲范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傅增泮
主任医师 教授
3.7
郑方胜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辛辉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李健
主任医师
3.7
心血管内科安毅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心血管内科任桂芝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陈清启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陈作元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董果雄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廉哲勋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蔡智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谭丽娟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林淑美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赵青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刘淑香
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郭永芳
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沃金善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心血管内科葛均华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郭俊杰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王霞霞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张继东
副主任医师
3.4
李丹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杨斌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梅少平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永彬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张学志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路军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茂敬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文忠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宇仁超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勇涛
副主任医师
3.3
潘娜娜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李姗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骆锋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荃方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范靓靓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郭洁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莹莹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谭凯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赵丛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成娅
主治医师
3.3
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3种心脏检查的临床意义,最详细解读!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去心脏内科咨询或就诊,诉说着自己心脏方面的各种问题,包括胸痛、胸闷、心慌、憋气、头晕等,随后心我们会开出相关的检查。 有的时候会要求患者做好几项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等。也经常有患者抱怨: “我做了心电图,为什么还要做彩超?” “我一会就要做造影,还有必要做彩超吗?” ······ 还有些患者嫌做这么多检查太麻烦了,还“浪费”钱,为啥要做这么多检查? 其实,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这三个检查各有用途,不能相互替代。有位大夫比喻的很形象,如果把心脏看成是一座房子。那么,心电图是看房子的电路通不通;心脏彩超是看房子多大,漏不漏水;冠脉造影检查水管堵不堵,这管子里锈成啥样。 接下来,就详细的和您说一说最常见的3种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这3种检查都预示哪方面疾病,帮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心脏电活动改变,心电图当场捕捉 先说一下心电图。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比如心律不齐、早搏,以及急性心肌梗死都可以靠心电图诊断。这些病都伴随着心脏电活动的改变。但是心电图的诊断依赖于发病与否。 比如心慌这个症状,在发作期可能心电有改变,而缓解期心电完全可以恢复正常。所以有心脏不舒服,比如感到胸闷、心慌、胸痛的时候,第一要务不是去大医院找专家,而是就近立刻在发病时捕捉一份心电图,捕捉好发病时的心电图再找专家也不迟。 常见的心电图有以下3种: 一、常规心电图: 即静息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这种检查方式在患者症状发生时检出率比较高,如果错过发作期进行检查,可能显示为正常心电图。 主要用途: 1. 判定早搏、房颤、室上速等各种心律失常; 2. 了解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血管的初步定位。 缺点:在疾病不发作时可能无法捕捉到异常的心电图,出现漏诊。如有些冠心病患者,在无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表现为完全正常。 二、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 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以说是普通心电图的“强化升级版”,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Holter在病人的胸前贴上数个电极片,然后接在一个像随身听大小的机器上,配挂在腰际。里面有录音带和电池,外壳有一个按钮,不舒服时就按一下,算是做一个记号。它一般可连续记录患者24—48小时内的全部心电图。背Holter做心电图检查,可以适当的活动,比如吃饭、走路、爬楼梯等。 主要用途: 1. 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2. 提高了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3. 对起搏器功能的评价; 4.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评价。 缺点: 1. Holter的操作比较繁琐,会限制日常生活的很多活动,比如洗澡等。 2. 贴在身上的电极片一旦脱落,会影响监测的连续性,从而导致漏检,比如阵发性的房颤可能就查不出来; 3. 电极片脱落后,需要重新回到医院由医生粘贴,比较麻烦。 三、运动平板心电图: 就是让受测者在平板上运动以增加心脏负荷。在此过程中测试者若胸痛发作,且监护的心电图出现明显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诊断标准,就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用途: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但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 需要注意:负荷试验是通过各种方法诱发心肌缺血,这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很危险,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属于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合做运动试验: 1.不稳定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3.严重心律失常; 4.心功能不全; 5.血压高于180/110毫米汞柱。 心脏结构改变,心脏彩超看得见 说完心电图,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心脏彩超。 有些心脏病会引起心脏电活动的改变,但是有些心脏的疾病却不影响心电,而只影响心脏本身的结构。 比如心脏扩大了,心脏收缩无力了,心脏的闸门关得不严密了,这些疾病的诊断及发现都更多的依赖于心脏超声的检查,这种病变一般不随症状的缓解而缓解,所以可以随时检查。 心脏彩超,就相当于彩超医师的“透视眼”,不需要开胸,就可以看到心脏的大小、内部结构、运动情况等。除了探头压迫可能会有疼痛或不适感外,对患者没有任何创伤。 主要用途: 1. 用于对各种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的诊断; 2. 用于各种心肌病、心包疾病的诊断; 3. 对心功能的评估。 缺点: 1. 部分严重肺气肿、胸廓畸形等患者可影响图像质量; 2. 主观性强,特别是对先心病的诊断最好找三级医院心内科心超医生检查。 需要注意:在检查近期不要剧烈运动,避免感冒。 冠脉造影,冠心病诊断“金标准”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当这个血管或者它的分支出现病变,我们就会患上冠心病(心肌缺血)。在轻病变的时候, 会没有症状,或者出现心绞痛。在严重病变的时候会有形成心肌梗死的风险。 虽然心电图能间接反映心脏缺血时候的病变,但仍存在一定的误差或漏诊。所以对于有冠心病的患者,都应该做一下这个检查,以了解病变程度。这项检查费用相对高一些。 冠状动脉的造影需通过介入技术,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到冠状动脉建立一个通路, 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心脏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影,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 注意事项:冠状动脉造影一般是在做完前几项检查后,基本判断是冠心病后,再次确诊的。检查前需要确认血小板含量和凝血功能,以及是否对碘过敏,因为做造影是需要用到碘制剂帮助显影。 主要用途:1. 用于确诊冠心病;2. 冠脉支架术后复查。 缺点: 1. 有创伤性,有一定并发症的风险; 2. 无法对斑块性质进一步准确评估(哪些是易损斑块)。 专家提醒,心脏疾病无小事,如果出现心脏方面的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说明 来源:心卫士
著名心脏病科普大师洪昭光教授在接受健康访谈时曾说道: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其再三告诫: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是可以避免死亡的。有这样的两个例子:有一位患者得了冠心病心肌梗塞,本应该就避免着急和突然地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书很重。本来,他一回搬两三本书,一点事也没有。他却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心跳当即停止了。经过全力抢救以后,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如果他受过健康教育,知道自己的病不能憋气不能突然用力,一回只能搬两三本书,而不去搬一摞书,就不会变成植物人,就不会一个人花150万元医药费。另外,计划经济时代有位北京同志,在11月1日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3日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了三颗,从楼底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白菜,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他平常不干活,现在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直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痰,吐血吐痰。他知道不行,上医院吧!一到医院,一看不得了,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赶紧抢救,打上一针,这一针0.1克15000元钱。大家知道,当时金子1克才100元钱,0.1克才10元钱,这个药0.1克就要15000元。当然,药挺好,打进去之后就化开了。最后一共花了6万元钱,治好了病。可一想,当时100斤白菜12元钱,50斤白菜才6元钱,为了抢救这6元钱的白菜花掉了6万元的医药费,命差一点没了。要是他接受过健康教育,要是知道这种事,就不会这样了。平常不太活动的人,不要突然之间干重活,就可避免这种事了。类似的例子在我在我从医的临床工作中也见过一些,比如心梗后心脏大了,在家还一天喝8杯水,结果晚上不能平卧位,喘的厉害,腿也肿了,这就是梗死的心肌没有能力把水排出来,心衰了。所以要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积极学习健康生活方式,下面我们就全面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适量运动:这里推荐几种比较适合的运动。1 、散步运动量较小,是冠心病病人最方便、最安全的运动。散步的持续时间,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及体质不同而定,但最短不少于15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每天至少2次。一般认为,散步用的时间比速度更重要,长期坚持,方可见效。2 、太极拳剑姿势放松,动作柔和,程序稳定,是适合冠心病病人的运动。体力差的可打简化太极拳或练几个动作,重复锻炼;体力好的可练全套老式太极拳。3、慢跑: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或者体力较差而无运动基础者来说,不宜采取此种锻炼方法,以免发生意外。病情较轻,平时活动量较大的冠心病病人,可以快步行走,在不引起心绞痛发作的基础上,逐渐试行慢跑,慢跑时以不喘粗气,不感难受,不感头昏,不感胸闷,最高心率为120次~130次/分钟为宜。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不舒适的感觉时,要立即停止运动。4、 起落呼吸运动:我们可以保持站位,两脚与肩同宽。两臂由体前上举至与肩平,然后吸气,最后还原呼气。这样往复练习8~16次。左右划圈运动分腿站立,两臂屈肘于体侧,掌心向上;右手向前,掌心转为向下,向外作平面划圈,右腿呈弓步;回到原位,换左腿。重复动作20~30次。5 、展臂踢腿运动:站立,放松;两臂平举展开,提左腿;两臂与左腿同时放下,换右腿;交替练习8~16次。请各位记得,没有科学文章说运动可以延长生命,运动只能改善生活质量!对心脏病人来说,不可以过量,一定量力而行。 二、合理膳食: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少胆固醇饮食: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少吃肉,多吃鱼和豆制品,多吃蔬菜和适当水果,以圆葱和罗卜,木耳,蘑菇最好坚持每天实用。鸡蛋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食用的食物,过去认为不能吃鸡蛋,最近的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前的观念。体内胆固醇含量主要来源是肝脏自己合成的,占85%,美国的最新血脂指南已经不再限制胆固醇的摄入,但一般认为也还是要适当控制。 食用油多选植物油,以橄榄油为佳,少吃荤油,饭菜做软烂一些,以便容易消化吸收,少吃或不吃油炸,生冷和粗糙食品。血脂高、偏胖者,应适当限制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 少盐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刚开始以每人每天食用食盐少于10g,最好以后每日少于6g食盐。 吃蔬菜水果及粗粮:有四句口诀:“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粗细粮食搭配,一个星期吃三四次粗食,棒子面、老玉米、红薯这些粗细粮搭配营养最合适,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这里的重点就是七八分饱。无论如何请大家记得吃饭一定要七八分饱。记住这一句话就可以延年益寿,这句话非常重要。俗话说: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古今中外,延年益寿的办法不下几百种,但是都无效。真正公认最有效的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就是一种,我们叫“低热量膳食”,说白了就是七八分饱。就这样一个办法,古今中外公认能长寿,其他都没用。 三、稳定情绪,乐观积极: 淡泊宁静,可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作,知足常乐,不急不怒不躁。稳定的情绪对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重要性超过其他所有养生方法的总和。不良的精神和心理刺激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冠心病急性发作诱因。我们常看到电影电视上有人怒发冲冠,当时就一命呜呼,现实也有发生,有人在门诊看病,人多着急,情绪失控,当时就倒地抽搐,幸亏抢救及时得以存活!其实人吃五五谷杂粮,肉体凡胎,许多人有遗传因素,平时又有许多不良嗜好,抽烟喝酒不按时休息等,生病就很自然,但心态不放开就更可怕。养病养病,就是养着这个病,那么心态是第一重要的,学会接纳自己的病,摸出规律,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四、规律服药:坚持治疗,合理用药 定期去医院检查,并按医嘱服用药物。剂量一定要按照医嘱,不能自做主张随便更换药物和改变剂量。 三、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可乐等饮料 四、穿衣:注意季节天气变化,顺应节气增减衣物 每天准时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特别是秋冬季节,及时了解每次寒潮来临的时间,切实做好御寒保暖措施。冬季注意保暖,可减少心梗的发生。气象医学工作者经长期观察发现,“零度是心肌梗死发作的预报”,可见冬季保暖的重要性。寒冷与闷热都会增加人体的消耗,所以冠心病需要注意事项也要防寒、保暖。 六、外出 1、 冠心病人尽量不乘公共汽车,过度拥挤和嘈杂可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2、出门的时间要宽裕一些,以免赶急路。 七、谨防“魔鬼时间”:早晨6:00-11:00 有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中,早晨6:00-11:00是急性心梗、猝死的高峰时间,被称为“魔鬼时间”。与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多、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有关。因此,病情较重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上午不宜安排过量活动。 八、睡眠 室内要注意空气流通,病人不应独睡一室,以免夜间出事无人照料,每晚至少应睡足7-8个小时 九、控制体重:减肥已经成为了比较热门的话题,年轻人减肥是为了好看,我们医学上提倡减肥是为了健康,大家印象里减肥就是多运动,少吃饭,其实控制体重也有科学方法的比如:饭前喝汤,苗条健康。广东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广东人特别爱喝汤,饭前喝汤。一喝汤,神经发射到脑盖,脑盖有食欲中枢,只要你饭前喝汤,就能使食欲中枢兴奋下降,食量就自动减少三分之一,而且吃饭变慢。如果没有汤,你就拨点菜用开水冲一冲变成汤,先把这个喝掉,立刻就能使食欲下降。我们北方人不一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就错了,为什么呢?你吃饱饭再喝汤,把胃撑得很大,又加上很多汤汤菜菜,所以饭后喝汤越吃越胖,饭前喝汤苗条健康。你想瘦人要变胖,饭后喝汤;胖人想变瘦,饭前喝汤。一句话就能减肥。最好的减重的方法推荐少糖和无糖饮食,就是所有粮食生产的食物都不吃,仅吃鱼肉蛋加蔬菜。 第十,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能从事十分紧张和精神紧张的工作。工作中应注意休息,工作中如出现心慌、气短、胸痛应立即停止工作。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患者的必备药物,它是通过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绞痛,增加心肌的供血来达到止痛作用的。不过,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也会导致低血压、晕厥甚至致人死亡。 硝酸甘油可扩血管救急 硝酸甘油是一种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脏负荷、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疗。突发心脏病的患者,一般将硝酸甘油片含在舌下,在1-3分钟内就可起效,3-5分钟可达到最大药效,对于心脏病救治的黄金5分钟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硝酸甘油,在没有溃疡等禁忌的情况下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左右也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 心脏病服用硝酸甘油应该注意 1、事不过三:当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时,应隔5分钟再服一次,如此重复3次。若仍然无效,尤其疼痛超过20分钟伴大汗者,就应考虑发生心肌梗死或其他病症的可能。不要再加大药量,应立即打120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给患者喝少量温水,20~40ml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2、舌下含服:舌下毛细血管很丰富,药物迅速吸收入血,1~2分钟即发生止痛作用。而吞服吸收慢,效果差。如果先嚼碎后再压在舌下含着,见效会更快些。因为嚼碎的药物更易于通过舌下黏膜迅速吸收,进入冠状动脉的时间相对短。 3、快慢结合:当心绞痛发作时,急救一般选用硝酸甘油片。如果心绞痛反复发作,可在发作的同时服用中长效制剂,以预防再次发作。中长效类药常用的有消心痛、长效硝酸甘油,一般药效能持续4~8小时。 4、不要站立:硝酸甘油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很明显,服药后立即出现面色潮红、头痛,站立时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而易发生昏厥。老年病人或初次服药的病人坐着服药后有头昏头痛的感觉,只要平卧休息或对症处理,很快就可恢复正常。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哪些患者不能乱用硝酸甘油? 1、低血压者禁用:硝酸甘油在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同时,也会扩张其他血管,血压低于90/60mmHg者服用,可能会使血压降得更低; 2、青光眼者禁用:硝酸甘油能使脑压和眼压升高,有青光眼、脑出血时应禁用; 3、不可与万艾可同时服用:万艾可会扩张阴茎海绵体血管,增强硝酸甘油的血管扩张作用; 4、没有明确诊断的胸疼患者最好去正规医院诊断后再应用,因为胸痛的原因很多,一旦明确为冠心病心绞痛药规范用药。 总之,突发心脏病,或心脏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积极就医,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切勿盲目用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才能最好的发挥急救药物的作用,避免急救药变成致命药的意外发生。
总访问量 8,533,009次
在线服务患者 4,648位
科普文章 26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