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力群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肝胆外科逄锦忠
主治医师
普外二科科主任
肝胆外科马湘
主任医师
4.2
肝胆外科田蓝天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肝胆外科韩冰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肝胆外科周斌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肝胆外科孙传东
主任医师
3.7
肝胆外科张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肝胆外科邱法波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肝胆外科杨金镛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曹景玉
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张炳远
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王祖森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范宁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申杰
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郭卫东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曲林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肝胆外科胡维昱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肝胆外科吴泽华
副主任医师
3.4
肝胆外科朱呈瞻
副主任医师
3.4
吴斌
副主任医师
3.4
肝胆外科胡骁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邹浩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宋孟锜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冯玉杰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赵伟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李坤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刘奎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马凯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辛洋
主治医师
3.4
赵延荣
主治医师
3.3
肝胆外科代冬冬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徐林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张勇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王峰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查立超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孙鹏
主治医师
3.4
肝胆外科刘超
医师
3.4
肝胆外科孙延东
医师
3.4
肝胆外科徐庆国
医师
3.4
刘普文
医师
3.4
肝胆外科牟思玉
医师
3.4
肝胆外科张廷龙
医师
3.4
肝胆外科刘鹏
医师
3.4
肝胆外科郭忠义
医师
3.4
肝胆外科曲腾飞
医师
3.4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肝门胆管癌由于位置特殊,在胆管未被肿瘤完全阻塞前常无特异临床表现,不易引起重视。早期症状多为食欲下降、厌油腻、消化不良等非特异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皮肤瘙痒、尿呈浓茶水样的症状和体征。 肝门胆管癌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这是唯一可以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放化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好。一半以上病人因为肿瘤进展而丧失手术机会。因其发生部位特殊、邻近肝门部主要血管等特点,手术切除多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有时还要进行血管的切除重建。这样会给手术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被认为是肝胆胰外科最有挑战性、难度最大的手术。因为黄疸造成肝损伤、大范围肝脏切除,决定了手术前的准备要缜密。一般要进行减黄处理,肝功能评估,残余肝体积计算。只有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才能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肝门胆管癌的预后与肿瘤早晚有关。早期肿瘤,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0-80%。因此,根治性切除应当作为肝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总访问量 3,481,800次
在线服务患者 9,268位
科普文章 90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