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芳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消化内科陈卫昌
主任医师 教授
党委书记
消化内科李锐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消化内科严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消化内科叶建新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消化内科张德庆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消化内科李岭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消化内科奚沁华
主任医师 讲师
3.5
消化内科朱兰香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消化内科高楠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冯璜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消化内科严辉
主任医师 讲师
3.5
消化内科庞雪芹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栾富娟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毕佩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郑黎
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王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吴爱荣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夏婷婷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尤闻道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王柏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赵孟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消化内科田文妍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史冬涛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沈佳庆
副主任医师
3.4
消化内科朱锦舟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消化内科陆振玉
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温晓持
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徐晓
主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张泳康
主任医师
3.3
赵玲美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韩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肖军华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郭广祥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许乐乐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高欣
主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钱丽娟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李瑶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贺志龙
主治医师 讲师
3.3
消化内科石玉琪
主治医师
3.3
陈小娟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肖坤庭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谢忱
3.2
消化内科王燕
医师
3.2
消化内科徐俊
医师
3.2
消化内科洪钰
医师
3.2
消化内科夏伟
医师
3.2
消化内科陈冰心
3.2
消化内科张思越
医师
3.2
消化内科贾振宇
医师
3.2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运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o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为一名食管黏膜下巨大平滑肌瘤患者解除了病痛。 病情回顾 患者,男,66岁,胃镜提示食管中段巨大黏膜隆起,入院后完善了超声胃镜、胸部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该肿瘤直径约4cm,位于食管中下段,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紧邻气管及胸主动脉。 不同于生长在胃、肠等部位的平滑肌瘤,由于食管管腔狭小、管壁薄,若直接手术切除食管平滑肌瘤,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纵膈感染、食管穿孔,乃至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充分权衡利弊后,苏大附一院消化内科李锐教授和我院消化内科成翠娥主任一致决定采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切除该巨大食管黏膜下肿瘤。这是一项内镜治疗的前沿技术,首先在远离平滑肌瘤的食管上段黏膜作切口,通过在消化道黏膜层及固有肌层间建立隧道,然后穿过隧道将瘤体切除并取出。 要在狭窄的管腔内完成如此精细、复杂的操作,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李锐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细致、熟练地逐步分离食管黏膜下的不同层次结构,反复切开、止血、冲洗,仅耗时50分钟便顺利把巨大瘤体切除下来,封闭了创面。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目前已康复出院。 据介绍,“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完全向肌性分化的良性肿瘤,占所有食管良性病变的70%~80%,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通常位于食管的下2/3段。虽然食管平滑肌瘤生长缓慢,但随着瘤体增大,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吞咽不畅、胸骨后疼痛等,这些症状是由于食管狭窄或肿瘤体积巨大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的。 相比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能在不影响肿瘤完整切除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消 化道管腔的完整性,同时有效地降低术中和术后穿孔风险。即使出现穿孔,通过及时地封闭隧道入口,能明显降低纵膈 、胸腹腔感染发生率,大大缩短手术所需时间。 自李锐工作室成立以来,我院消化内科已完成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等消化科三四级手术100余例;完成消化道早癌筛查100余例;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30余例,且这些患者都得到了早期治疗,改善了预后。当前,正是医院创建三甲的关键时刻,消化内科作为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常熟市临床重点学科,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增强医教研综合实力,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奋力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总访问量 3,480,488次
在线服务患者 4,038位
直播义诊 4次
科普文章 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