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痔疮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痔疮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便血,别轻视病人来肛肠科看病,大便出血是最常见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在多篇科普里讲到过这个问题,在人类的认知世界里,红色表示着生命和危险,尤其是男性(包括雄性动物)对红色有一种本能的冲动或恐惧。由于色彩与人类心理反应存在密切的关系,“色彩心理学”也应运而生,这里按下不表。除了女性的生理期以外,人类最容易出血的部位,一个是痔疮出血,另外一个是牙龈出血。在西方古代医学中,痔疮出血,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身体在排除不良体液的一种表现,有些人甚至认为痔疮是长寿的征兆或是身体的一种“安全阀门”。在祖国医学中也有类似的放血和刮痧疗法。可见人类对出血的认识还有很大的空间期待研究和挖掘。但出血是危险的信号,毋庸置疑。便血病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东汉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提到“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现代医学认为:便血,通俗而言就是人体排出物——粪便伴有血液,常见于大便的表面、与大便混杂、卫生纸上以及滴血、喷射现象等,血液颜色呈现为鲜红色、暗红色等。除此之外还有潜血的可能性,即潜在的出血,一般肉眼看不到,需要借助化验观察到的出血现象。在肛肠科门诊经常会遇见因排便后擦拭时厕纸带血、便后滴血,甚至是“便池红染”。(1)肛门直肠疾病: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痔疮引起的便血不会出现肛门疼痛,便血多表现为便后擦拭肛门时厕纸带血,严重者可出现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一般附着于大便表面或与大便分开,而肛裂出血一般伴有肛门疼痛难忍的情况。(2)结肠疾病:包括结肠息肉、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癌等。因为出血位置较高,导致血液在消化道存留时间较长,此类疾病引起的便血通常与粪便混合,使粪便呈暗红色甚至黑色,结肠息肉引起出血一般没有明显腹部不适感,结肠溃疡引起的出血有时伴有腹痛、腹泻等情况,而结肠肿瘤引起的血便,可同时伴有腹痛、腹泻,此外,大便中还可能混有果冻样的黏液或脓性分泌物。(3)消化道其他部位出血: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血液经消化道下段混入粪便,表现为黑便(柏油样便),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常常伴随上腹部疼痛。(4)食物或药物因素:某些食物(如火龙果,动物血液:猪血、羊血等)也可能造成大便颜色变深,易被误认为便血。某些药物(如铋剂)在胃酸环境中,铋盐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不溶于水、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氧化铋,随食物残渣一同通过胃肠道,对粪便进行染色,使其外观变为黑色。此外,一些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从而导致黑便。(5)全身性疾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以及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凝固,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1)观察颜色:鲜红色多为新鲜出血,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肛门或直肠;暗红色或黑色粪便,提示出血部位往往来源于远离肛门的结肠、小肠、胃。(2)伴随症状:痔疮引起的出血往往无明显伴随症状,结肠炎等疾病常伴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而结肠癌引起的出血往往伴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果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常合并贫血、低热、乏力、水肿等中毒症状。若伴有呕血、头晕、心慌、乏力等,可能是大量出血的表现。(3)粪便质地:血便同时伴有大量黏液,甚至可见脓液,多见于结肠、直肠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感染等。血便呈暗红色或棕色,黏稠如果酱,含有血丝、血块或黏液,可能与肠道肿瘤(如结肠癌)、血管性疾病(如肠系膜血管栓塞)、肠套叠等严重疾病有关。对于有便血症状的患者而言,临床上仅仅通过大便的形状、特点及其伴随症状来明确诊断,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很大。目前,肠镜检查已被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临床发现,不少直肠癌患者在初期发现便血时,以为是痔疮,没加以重视,直到症状严重才来医院就诊。今天教大家一套简单、快捷的初步鉴别痔疮和直肠癌的方法。1.排便次数。痔疮患者和正常人排便次数差不多,一天1~2次为正常。直肠癌患者排便次数较多,普遍是4-5次,有些直肠癌中期患者每天排便可达到7-8次。2.排便后的自我感受。痔疮患者排便次数多了或时间长的话,会感觉到肛门很痛。直肠癌患者多次排便后还有排不完的感觉。3.大便的气味。痔疮患者的粪便气味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差异。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会有腥臭味、腐臭味等。4.便血的颜色。痔疮患者排便时的便血颜色是鲜红的,直肠癌患者的便血通常为暗红色或紫红色,有时还会有黏液,很少出现滴血或射血的情况。如果通过以上方法发现疑似直肠癌的特征,一定要前往医院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肛门指诊、大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特别强调:对于便血高风险人群,如50岁以上、有家族史、长期便秘或腹泻者,建议定期进行结肠癌筛查。
佛说疗痔病经昨晚刀郎“复出”,线上演唱会被刷屏。歌曲那鲜明的个人特色,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文字可以消亡,但音乐永存”,因为越久远的文明存在度越永远。抓紧写一篇“恒久远,永流传”疾病的科普,少在那里唠叨了。痔疮是最合适,不二之选,很难写,因为写的人太多了。痔疮作为古代最早记载的病名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对痔疮的关注不亚于被动物咬伤或误伤。有学者研究发现,痔疮的症状如出血,疼痛,肛门突出,好像与周围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不像打斗或被动物咬伤。“人类直立行走。”很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直立行走可获取更多的食物,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咱还是先说说人类是怎么认识健康的吧。“不生病就是健康。”“吃喝拉撒睡都不愁的就是健康。”“一个人能养活自己,甚至还养活别人,那就是健康。”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健康的标准,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的人。《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平人”的概念,平人就是指没有得病阴阳平衡的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宣告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提到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通俗地说:健康就是说人不仅本身需要发育良好、体型正常、生理功能正常、脏器没有疾病,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还需要拥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社交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符合现代健康观的标准。佛教医学对于健康的看法不论是与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有相吻合之处。“佛教从根、尘、识三缘和合的整体角度考察人的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杨国安在《佛教与健康》中提出:根对应生理、尘对应社会环境、识对应心理。佛教对于健康的理念可与现代医学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相契合。按照这个标准,在医生眼里,世人都是病人。佛教对于健康的标准有不同层次的分别:1.普通世俗中人。2.佛教弟子。3.佛、菩萨。都有不同的健康标准要求。佛教对于健康的认知是系统完整的:对普通人基本的尽量保持无疾病无烦恼的要求;对佛教弟子提出修行提升道德与智慧的要求;对佛陀,要求身心灵的高标准,很显然佛教对于健康标准的设立是层层递进的,但总体上佛教对健康的阐释仍然围绕在生理、心理、社会这三个方面,与现代医学健康的概念相符合。佛教教义中尚有诸多关于生命与健康的看法值得深入探讨,其在心理方面的深刻内涵也会对现代医学疾病的认识有所启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比丘)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比丘)。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于他人。广为宣说。此诸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癊痔三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支节所生诸痔。如是痔瘘。悉皆干燥。堕落消灭。必瘥(chai)无疑。皆应诵持。如是神咒。即说咒曰。怛侄他[tuó]頞[è]阑帝頞蓝谜室利鞞[pí]室里室里磨羯[jié]失质三婆跋睹[dǔ]莎[suō]诃dazhituoalandialanmishilipishilishilimojieshizhisanpobadusuohe阿难陀。于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娑[suō]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初生。二者圆满。三者干枯。犹如彼华。干燥落时。我诸苾刍(比丘)所患痔病。亦复如是。勿复血出。亦勿脓流。永除苦痛悉皆平复。即令干燥。又复若常诵此经者。得宿命住智。能忆过去七生之事。咒法成就娑诃。又说咒曰。怛侄他苫米苫米舍苫谜苫末泥舍苫泥娑诃dazhituoshanmishanmisheshanmishanmonisheshannisuohe佛说是经已。时具寿阿难陀。及诸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的痔与中国传统医学痔即峙同义,指高突的意思。如《医学纲目》中说:“肠澼为痔,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有人会问,念疗痔病经有效吗?你问我,我问谁?《佛说长阿含经》云:“端身正意,系念在前,除去悭贪,心不与倶,灭瞋恨心,无有怨结,心住清净,其心专一,在于善法,其心欢喜,无复忧畏”。从现代健康的理念: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医学模式,念经能去除杂念和烦恼使内心平静、安和、专心的状态,对疗痔减轻症状肯定有好处的。痔是身心疾病,即有肿物脱出,出血等身之病,也有疼痛,不适等心之病。据研究念经能减轻疼痛不适和焦虑等症状。当然真的得了病还是要到医院去看,首先要明确诊断,做必要的检查鉴别,不要把直肠肿瘤当作痔疮,否则就会延误治疗,如来佛祖也保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