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
主任医师 教授
4.9
小儿消化科何祖蕙
主任医师
4.7
小儿消化科张志华
副主任医师
3.6
小儿消化科刘志峰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消化科郝理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小儿消化科郭红梅
主任医师
3.5
小儿消化科程卫霞
副主任医师
3.4
小儿消化科杨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小儿消化科李玫
主任医师
3.3
小儿消化科练敏
副主任医师
3.2
林谦
副主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潘键
副主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闫坤龙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2
小儿消化科杨光
副主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郑玉灿
主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孔桂萍
主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张卓
主治医师
3.2
小儿消化科陆芬
医师
3.2
简单判定宝宝牛奶蛋白过敏的方法就是诊断性回避试验:如果怀疑宝宝奶蛋白过敏,立即停止婴幼儿食物中的牛奶及制品,更换氨基酸奶粉,回避时间建议为2—4周。如果看到效果(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湿疹等 减轻或消失),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就基本确定了。牛奶蛋白过敏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吗?回避过敏源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要看到效果需要一个过程,一般2—4周以上,不能太着急。很多家长吃了几天,觉得没效果,就认为医生的诊断有问题。家长的配合是至关重要孩子不爱吃的食物不要强求孩子吃,越小的孩子灵性越高。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对大多数的家长来说都是持久战,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多观察,记录食物日记很重要,尤其是要开始添加辅食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发现有过敏的食物及时回避,避免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同时定期到专科医生那里复诊,听取医生的营养指导建议。
引自:广州儿童医院 杨医生确定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饮食中回避牛奶和牛奶制品,避免接触牛奶及其相关产品。为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是否选择替代配方主要取决于宝宝的喂养方式、年龄及对其他食物的过敏性。 1、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饮食,也是预防食物过敏的最佳方法,因此,尽可能给予纯母乳喂养。对确诊为牛奶过敏的宝宝,妈妈饮食回避牛奶及所有奶制品,妈妈补充钙剂(800-1000mg)及维生素D(400-600单位),避免营养缺乏。仅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转为氨基酸配方喂养:①妈妈饮食回避后,宝宝症状持续且严重;②宝宝出现生长发育迟缓;③妈妈饮食回避导致严重体重减轻影响健康;④妈妈无法饮食回避或出现心理问题。 2、人工喂养:确定牛奶过敏的宝宝,选择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轻中度宝宝建议在3个月后在医师的评估下,决定是否转为部分水解或普通婴儿配方。重度过敏的宝宝建议6个月后专科医生评估,或进行较长期饮食管理。 3、混合喂养(母乳+牛奶配方粉):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回避牛奶及所有奶制品(参照母乳喂养的管理);婴儿配方粉首选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参照人工喂养的管理)。 替代配方选择: ①氨基酸配方:由100%游离氨基酸组成,对95%以上的CMPA患儿有效,无免疫源性,推荐为一线的诊断和治疗配方。 ②深度水解配方:以乳清蛋白或酪蛋白为氮源,分子量
便秘在儿童非常多见,一个正常的宝宝如果大便每隔2-3天一次但无排便困难,不应视为便秘。如果宝宝排便次数减少(≤2次/周);粪便干结、坚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 、排便费时及需辅助排便就是便秘。便秘宝宝有时粪便擦伤肠粘膜出血而使表面附少量血或粘液,排便时肛门疼痛,宝宝常恐惧排便。据报道,儿童便秘发病率为0.7%-29.6%,其中90%儿童便秘为功能性便秘。便秘在临床上有多种分类:若胃肠道无器质性病变而发生便秘者,称为功能性便秘;若有器质性病变,称为器质性;因结肠、直肠平滑肌收缩无力呈弛缓状态而发生便秘,成为弛缓性便秘;若由于平滑肌痉挛而发生便秘,称为痉挛性便秘;若粪便滞留于结肠,称结肠便秘。若滞留于直肠,称直肠便秘。[病因](一)器质性便秘:1.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肛门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缩窄等。2.神经系统疾病: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肌营养不良、脊柱损伤、脊柱裂,先天性肌无力等。3.代谢因素以及代谢性疾病:脱水、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囊性纤维增生(胎粪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4.某些药物:抗抑郁药、精神抑制药、抗惊厥药、铁剂等。(二)功能性便秘:1.饮食不足: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2.食物成分不当:大便的性质与食物的成分关系密切。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肠内发酵过程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食物中含较多碳水化合物时,肠道发酵菌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物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便秘。3.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学习时间不能随时排便,上课时蹩住大便,滥用泻剂或滥用灌肠,结肠无力,直肠顺应性异常,肛门括约肌协同失调症等,均可导致便秘。4.精神因素: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可引起短时间便秘。5.食物、奶蛋白过敏,可引起结、直肠壁水肿,肠蠕动缓慢,粪便滞留于结、直肠。[评估]1.详细询问病史,确切了解大便规律,询问症状持续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性状(体积、形状、硬度、是否带血)、排便的难易、排便是否伴疼痛、是否伴有胃肠道其他症状(腹痛、腹胀、呕吐、生长障碍等);了解有无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疾病;了解有无肛门直肠局部病变的症状;有无特殊用药史。2.体检时注意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指检/注意有无肛裂、皮肤感染及尿布疹。3.诊断性检查①诊断性检查要选择进行。实验室检查能发现引起便秘的原发病,如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只有当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阳性发现时才需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②怀疑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可行肛门镜、结肠镜检查,钡灌肠检查。③考虑功能性便秘者,先试用增加食物纤维摄入、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等方法,如果失败,则进行功能测定,如肛门直肠测压、结肠传输检查等。[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因此,根据便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宝宝的精神心理状态 ;对有明确病因者进行病因治疗。
总访问量 14,303,044次
在线服务患者 40,178位
科普文章 42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