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看到国内目前对于宫颈糜烂这一个在国外都不是病的病还在大肆治疗,很多女性受害,我觉得有必要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科普,因此写了本文。宫颈糜烂——一个过时的疾病【专业名词】曾经有人把这个翻译为“cervicalerosion”,但是很遗憾,你翻遍国外权威的妇产科教材,你居然是找不到“cervical erosion”的诊断。然后找wikipedia,自动地转到了“cervical ectropion”这个词上面去了,看来维基百科还挺智能,知道这个chinenglish的翻译想要说明什么问题。【什么是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要谈宫颈糜烂,可能还是需要从医生的教育开始谈起。中国医学生的统编教材,在2008年之前的《妇产科学》上,宫颈糜烂一直是作为一个标准的疾病存在的,甚至有谈到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是实际上,那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中国的妇产科学,和国际脱轨了多年。在之前妇产科大夫,把宫颈生理期出现的宫颈的柱状上皮外翻当做是一种病理现象了,所以加以诊断。在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在其前言中明确表示:要和国际接轨,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更新临床诊断治疗标准。 例如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是应该要取消“宫颈糜烂”这一诊断的,但是由于不少医师知识更新缓慢,哪怕是在本科生教材修订这个诊断以后5年,仍然有很多医师在诊断“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病生理机制】那好,说一下,宫颈糜烂为什么过去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异常的疾病了。看下下面的示意图,图1. 宫颈示意图正常的图1是人体子宫和阴道连接部位的冠状切面图,如果做妇科检查,医生能从阴道内看到的部分是那个黄色的部分,即是宫颈的外观(图3)。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图2所示,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Squamous cell),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columnar cell)。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来看下图3,那个在妇科检查下所见到的宫颈外观。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区,这个区域在医学上被命名为“鳞柱交界区”,这个区域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宫颈癌和宫颈糜烂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下文分解)。鳞柱交界区容易受雌激素的影响。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状上皮就靠内侧些,到了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响下,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在绝经了以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因此到时候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cervical ectropion)。 图2 宫颈组织学的结构图3. 正常宫颈的外观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见图4,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理解我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就很好理解了,这个其实就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图4 宫颈非糜烂,是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而已【临床表现】 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是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象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嘴巴出点血,是可以理解的。 这里需要提一下宫颈炎,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这些是宫颈炎症的表现,是在宫颈上出现感染了以后出现的症状。宫颈那囊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需要治疗吗】 如果理解了前面提出的内容,就不难理解所谓的“宫颈糜烂”,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治疗,现在如果一上网查询到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同时顺便提一下,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行治疗的。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医院来定,但是通常情况下,急性的炎症用栓剂药物治疗就可以了,慢性的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方法。【需要定期检查吗】 宫颈的定期检查是必要的,这个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是为了预防宫颈癌。【不治疗会发展为癌症吗】宫颈癌的发生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HPV的所谓的高危型HPV,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的时候,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的检查,在30岁以后,可以联合HPV进行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一次检查,到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对生育有影响吗】 理解宫颈糜烂是生理现象的话,也就意味着这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的。【为什么那么多的医院还在治疗宫颈糜烂】 如前所说,国内对于宫颈糜烂的观念的改变是08年以后正式写入教材的,但是还有很多医生没有了解和学习这个新概念,还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糜烂。 现在社会上令人气愤的是,不少不良医院,用宫颈糜烂这个来作为吸引病人来妇科门诊的招牌,让健康人去一查一个宫颈糜烂,紧接着就是上药、输液,甚至LEEP、激光都上,动不动治疗费上千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的手段。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众意识到这个问题,避免被过度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lloma viruses,HPV)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人类HPV感染率偏高,据国外报道,在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从低于1%到高达50%,在性活跃人群中,可高达20%-80%以上的人存在HPV感染。到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的HPV高达150多个亚型,大多数HPV亚型属于低危型,仅可引起皮肤粘膜的良性病变,高危型HPV和少数中间型HPV则可引起恶性病变,至少有27种HPV亚型具有致癌的潜能,可引起各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有HPV6、11、16、18、31、33、35、38等8个亚型,是引起肛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的主要HPV亚型。 目前已经明确,90%的宫颈癌是由HPV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其中,HPV16感染率为40-60%,HPV18型感染率为10-20%,说明HPV16是致癌的最常见HPV亚型。也有调查发现,在世界不同地区,引起宫颈癌的HPV亚型也不同,大多数地区是HPV16、18型,亚洲以HPV58型多见。在我国宫颈癌病例中,HPV感染以HPV16、58为主,研究结果显示: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最为密切,而HPV18最易导致宫颈腺癌。 虽然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并不是导致癌变的充分条件,大多数妇女感染HPV后均可自行消退,只有5-10%发展为持续感染,仅2-3%的HPV感染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多种危险因素与HPV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宫颈病变的持续进展;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性行为不当,性传播疾病,病毒感染、子宫颈糜烂、包皮垢、吸烟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行为相关因素,如性生活过早、性生活紊乱、口服避孕药、性卫生习惯不良,多孕多产、吸烟、社会经济地位地下、营养不良及配偶性混乱等方面;HPV感染率高低也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0岁;因此,性生活越早HPV感染机率越大。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遗传易感性,近年研究发现,宫颈癌在人群中存在家族聚集性,提示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些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通常为10年左右,而高危HPV感染一般持续8-24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平均10年左右可发生宫颈癌。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在病理上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I)、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 II)、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 III)。CIN III可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即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如能在癌前阶段被确诊,即可进行进一步治疗或监测。因此,通过普查或定期妇检,可早期发现宫颈的异常改变,从而早诊早治,降低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临床中,当患者被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即CIN I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即CINII、CINIII时,进行HPV检测对于进一步处理有指导意义。 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HPV筛查也成为辅助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HPV感染可在几个月至2年内被清除,有一项5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HPV感染的自然清除率达到92%,因此HPV阳性的患者无需太过担心,也无需频繁复查HPV,一般8-12个月复查即可。 同时,HPV检测对于宫颈癌的预后也有预测作用。有研究报道,HPV阴性的宫颈癌累计5年生存率为100%,而HPV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 综上所述,高危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必要条件,如能在癌前病变期间通过加强宫颈癌知识的普及,定期妇检、普查TCT,必要时配合高危HPV检测,则能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
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不少需要经过阴道检查,女性具有周期性的月经来潮。应根据月经周期的时间选择诊治时间。若就诊时间适宜,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也有利于治疗。一般月经期不进行妇科检查,因为行经期宫口略有开大,子宫内膜具有创面,检查时极易将细菌带入而引起子宫内膜、输卵管等生殖器官炎症,处理不好,还可引起长期腰痛、腹痛等毛病。另外,妇科检查时还可将月经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挤入子宫肌壁、输卵管甚至盆腔内,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引起逐渐加重的痛经。 所以做妇科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月经干净3天以后,但是,若出现持续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突然大量出血伴有腹痛、晕厥、肿物出现时,不应机械地等待月经干净后,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在就诊前最好用清水清洗一下外阴部,前一天应避免性交以及阴道用药,以免影响化验检查结果。 准备做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上环或取避孕环、宫颈治疗、宫腔镜检查、宫腔造影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且在月经后至检查前禁止房事,以防引起感染。而不孕症患者检查卵巢是否排卵做诊断性刮宫时,应在预测行经前12小时或月经来潮初期刮取子宫内膜,而不是在月经后。 检查是否妊娠者,应在停经50天左右就诊,此时做妊娠试验多呈阳性反应,且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已较明显。总之,诊断和治疗的疾病不同,方法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时间,患者需要有所了解,同时也要听从医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