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宝宝出院医嘱
早产宝宝因出生时的胎龄、体重和各种病理状况不同,由此它们的各脏器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宝宝生后即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等到其体温、呼吸、喂养等基本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后,一般按照医学操作规范,宝宝就可以出院回家了;但其实即便到矫正胎龄足月时,某些早产宝宝还可能会有相应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宝宝刚刚出院回家时,既是宝宝学习、适应的过程,也是家长了解宝宝生活能力、摸索其生活规律的关键时期。爸妈该怎么做,来帮宝宝度过这一彼此适应的阶段呢? (一)常规出院医嘱 (1)科学喂养:刚刚出院回家的宝宝,建议乳制品的种类,应按照出院时的医嘱继续喂养。对于有母乳的宝宝,继续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添加母乳强化剂时,需吸出母乳用奶瓶喂养),添加母乳强化剂的种类和比例应遵出院时医嘱进行;没有母乳的宝宝,按照医嘱继续给予早产儿奶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提倡按需喂养,早产宝宝一般间隔2~3小时。喂养量的多少,应在出院时每次奶量的基础上,根据宝宝回家后的需求情况,逐渐增加奶量,一般每天总量最低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50~180ml。 (2)功能锻炼:按照出院时主管护师所讲授的方法,每天分多次帮宝宝进行抚触、肢体活动、语言交流、追物、间断俯卧等功能锻炼项目,确保宝宝在实现体格追赶性生长的同时,促进其神经系统各项功能的同步发展,有效避免各种神经发育迟缓的发生。 (3)遵医嘱服药:早产宝宝出院后都需要继续口服补充维生素AD、维生素B12/叶酸、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以补充母乳或配方奶中所不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某些宝宝还需要口服甲状腺素片(优甲乐)、熊去氧胆酸(优思弗)等。在下次门诊复诊前,请按照出院时医嘱的药品种类和剂量进行服用。不同药品,请尽量分开喂服,且需用水冲服的药品尽量少加水,以免诱发呕吐。 (二)特殊宝宝的特殊照护 (1)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早产儿呼吸暂停:出生时胎龄很小的早产宝宝,即便达到出院标准后、甚至到矫正胎龄足月时,还会发生呼吸暂停。这是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呼吸中枢以及肺部和相关呼吸肌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发生呼吸暂停时,宝宝会无明显诱发(常常发生在睡眠中)突然出现屏气、全身青紫,持续十几秒、甚至数十秒。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弹宝宝足底、或反复托起背部,给宝宝足够的刺激后可很快缓解;如果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应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急诊就诊。 (2)防止呛奶或胃食管返流引发窒息或呼吸暂停:胎龄较小的早产宝宝,胃肠道组织结构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后期还是可能会出现反复呛奶或胃食管返流等,并由此引发窒息或呼吸暂停。表现为喂奶时或喂奶不久后突然出现呼吸停止、屏气、全身青紫等,弹足底、托起背部等不能缓解上述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清理气道中的奶液,必要时尽快去附近的儿科急诊就诊。 对有此倾向的早产宝宝,为预防该类现象的发生,应少量多餐,一次喂奶量不要太多;喂奶后竖抱在肩上,多拍背;宝宝吃饱后睡眠时,应适当抬高床头。 (3)便秘的预防与处理: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尚不健全,部分早产宝宝容易发生便秘;为确保喂养顺利,大便通畅是基本条件。对容易便秘的宝宝,父母可以通过按摩腹部、刺激肛门、必要时应用开塞露等措施,协助宝宝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三)出院一周内带宝宝到早产儿随访门诊复诊 复诊时,请务必提前完成门诊预约挂号;按照预约的时间,携带宝宝的出院记录单以及住院期间的各种拍片检查结果,按时到早产儿随访门诊进行复诊。宝宝后期的喂养包括母乳强化剂的添加比例与停止时间、其他乳制品的更换,口服药物的调整,预防接种的指导,以及眼底检查的预约与安排等,均应在复诊时、遵医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