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痛风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 当摄入的嘌呤类物质过高或嘌呤代谢不良时,血液里的嘌呤代谢产物--尿酸水平就会升高,当过饱和时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形成痛风性关节炎。 二、痛风饮食的三大原则。 1.控尿酸 制定有利于控制尿酸的饮食方案。 2.限嘌呤 限制食用含嘌呤的食物。 而非全部禁止含嘌呤的食物。 3.减体重 通过科学饮食及运动,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三、推荐有利于控制尿酸的饮食 1.蛋白质类 脱脂牛奶,酸奶,豆制品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同时降低尿酸重吸收。 2.蔬菜类 纤维可抑制嘌呤吸收,芦笋、菠菜、蘑菇等高嘌呤蔬菜不会增加痛风风险,也可以食用。 3.水果类 水果类食物,尤其是樱桃,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4.咖啡 适量饮用,咖啡因可增加肾脏血流量,促进尿酸排出,可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5.饮水 每天8杯水(2000毫升)。饮水过少会增加尿酸生成,降低尿酸排泄。 四、限制引起尿酸升高的饮食 1.肉类 猪、牛、羊等红肉类应限制摄入。 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应避免摄入。 2.海鲜 贝类,沙丁鱼,金枪鱼等高嘌呤食物应限制摄入。 但不应禁止摄入所有鱼类,适当摄入鱼类有益于健康。 3.糖类 天然果汁、甜点、糖果应限制摄入。 含糖饮料等软饮料应避免摄入。 4.酒类 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烈酒。 五、均衡饮食,维持健康体重。 饮食要均衡多样化,限制脂肪摄入,多摄入新鲜蔬果及膳食纤维,多饮水,适当运动。
痛风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2500年前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发现了痛风与奢侈生活、饮食喝酒不节制的关系。后来发现痛风是由于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人体的尿酸池来自内源性代谢产生的尿酸(占80%)和饮食摄入的外源性尿酸(占20%)。控制饮食可减低10%~18%的尿酸,同时还可减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痛风的治疗必须控制饮食。但严格的低嘌呤饮食并不能使血尿酸降至目标值360umol/L以下,也不能完全预防痛风发作,且传统的低嘌呤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代谢综合征,同时还可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日常营养需求,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痛风患者怎样合理的吃呢?1.低嘌呤饮食而不是无嘌呤饮食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因此传统认为痛风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包括肉类和蔬菜)的摄入。动物嘌呤比植物嘌呤更易诱发痛风发作,但富含嘌呤的蔬菜由于并不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不增加痛风发病的机率,且在健康人体中摄入蔬菜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肾结石发病的风险。因此限制嘌呤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嘌呤的摄入量。每10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000mg嘌呤的食物为高嘌呤食物;每1000g食物中嘌呤含量介于750mg~1000mg之间的食物为中等嘌呤食物;每10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750mg的食物为低嘌呤食物2.鼓励增加摄入豆类和豆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豆浆等)是亚洲的传统食物,以往认为属高嘌呤食物,建议痛风患者避免食用。目前研究则发现豆类的促尿酸排泄作用超过其所含嘌呤导致的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3.减少含糖饮料、果汁及碳酸饮料的摄入近40年的高果糖饮料的摄入量与痛风发病率增加平行。果糖不仅可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合成旁路途径的底物单磷酸腺苷,促进尿酸合成增加,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及循环胰岛素水平,减少了尿酸排泄。4.红肉和白肉对痛风的影响不同。红肉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在传统饮食结构中占重要的位置。但红肉不仅富含嘌呤,导致痛风的发病风险增加;还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于海鲜及红肉,家禽蛋白对血尿酸的影响最少,因此推荐患者优先选择家禽肉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家禽类的皮中嘌呤含量高,皮下组织中脂肪含量丰富,因此食用禽类食品时应去皮。5.摄入果糖含量较低的新鲜水果大多数新鲜水果属碱性,且水果内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及维生素C,因此通常认为水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然而,有研究发现富含果糖的水果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呈正相关,因此即使未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也应少吃果糖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而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则对痛风影响不大,痛风患者可以增加摄入6.控制食物的量和热量既往在指导痛风患者饮食控制时,多强调对食物种类尤其是高嘌呤食物的限制,而忽视了食物的量及热量的控制。研究显示,控制热量的摄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减少痛风发作的作用。综合不同食物对痛风的影响及国内外痛风治疗指南的推荐,地中海饮食对痛风患者最有利。总之,饮食控制是痛风非药物治疗的主要环节,它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是痛风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控制并不是指某些食物不能食用,关键是摄入的总量控制。少吃高嘌呤的食物,正常食用低嘌呤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将体重控制标准体重左右,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痛风”了。在最后特别强调,无论如何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最终它都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参考文献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2.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华内科学杂志;20173.Gout: state of the art 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s.Rheumatology (Oxford) 20194.Neogi T.Patient education and engagement in treat-to-target gout care.Lancet 20185.更新痛风饮食治疗的新观点.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6.重视痛风新的危险因素——果糖摄入过量.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7王贵红安庆市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在过去风湿免疫性疾病往往被归类为疑难杂症,但是近几十年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大多数风湿病均可控制。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对风湿性疾病尚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患者甚至因为滥用药物而危及生命。从一风湿免疫科医生的角度给广大风湿病患者一点点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早日康复!1、早发现早治疗。一些风湿免疫病,早期症状较为轻微,可能是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关节痛、发热、呼吸困难、身体浮肿乏力等,或是以肾脏损害(如尿蛋白)、肺脏损害(如肺间质改变)、血液系统损害(血小板减低、白细胞下降)等“某一个或多个器官受累为临床表现,如果在其他科室不能明确应尽早排除风湿免疫病可能。2、患病以后平常心。风湿免疫病,都不是“绝症”,并且大部分治疗效果很好,经过治疗,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结婚、生育,家庭事业美满。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的情况,但切不可轻信网上的“不死的癌症”、“包治包好”等不科学的言论,可以将您的疑惑与问题跟您的主诊医生沟通,更科学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3、治疗时,不要急于求成。风湿病的治疗是一个有规律可循、有步骤可依、有经验可依、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治疗风湿病的许多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多处奔走,花钱不少、身心疲劳,还是没有取得“应有效果”。4、宣称“可以治愈”或是“可以根治”的,不可相信。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只能稳定病情,还不能宣传根治5、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专科就诊。6、慎用中药。大多数风湿免疫病在几十年以前都是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包括中医在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大多数风湿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传统中医对某些疾病的确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也是值得研究和发扬的。但不可认为中医疗法一定没有副作用,并且现代的中医没有超越过去,过去的中医无法治疗风湿病,现代的中医可想而知。8、对任何的意见或者建议都要注意甄别。病友的经验之谈可以参考,特别是些老病友的意见,很有参考的价值,但是不论是谁,在涉及到身体安全方面的问题时,请大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切记!9、正确对待激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重要药物之一,激素的确是把双刃剑,但在专科医生的合理使用下,激素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坏处。再说有那种药物、那种治疗方法没有坏处呢?没有!任何药物与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是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比值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医中药也有许多毒副作用,这里就不展开)10、服药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要树立长期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也就是吃饭就吃药,不要感觉疾病症状有一段时间缓解了很明显,不遵医嘱私自停药、减药,该做检查,不做检查,那样会产生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