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相关诊疗是对人体无创伤、安全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它最重要的特点是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众所周知现在有各种诊断方法如超声、CT、磁共振(MRI)检查,它们可以提供人体解剖学变化的信息,核医学与他们相比,在某些情况下能更早地发现疾病,显示脏器功能,判断疾病的性质及发展程度。在治疗上核医学对有些病有独到的优点,例如甲亢、甲状腺癌转移灶、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内引起难忍的疼痛,它是把治病的药物直接引导到有病的部位,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靠。问:什么是核医学?答:放射性核素又称放射性同位素。一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一个小格子,这些元素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孪生兄弟,互称同位素,它们“长相相似”,即化学性质一样,“性格各异”,即物理性质不同,有的“沉稳”,我们称之为稳定同位素;有的“活泼”,它们要发射出各种射线,如γ线、β线等等,我们就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核素。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也就是利用它们发射出的各种射线,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分支。核医学影像检查(EC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在正常与异常生理情况下,在人体内的分布的不同来作出诊断的,做这种检查时病人要注射显像剂到体内,再用专门的仪器来采集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拍出照片,作出诊断。利用放射性核素来治疗疾病的原理同显像相似,即利用浓聚在病变部位的放射性药物所发射出的射线来消灭那些病变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问:核医学检查安全吗?答:核医学是核技术的和平利用,与核武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射线的辐射无处不在:电视、电脑、移动电话甚至家里用的装潢材料;医院里除了核医学科以外,放射科(包括X线拍片、CT、核磁共振等)、放疗科等均是使用各种射线来为病人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事实上核医学检查中病人所受到的辐射量与X拍片相当或更少。大多数放射性显像剂通常在数小时,最多1-2天从身体内排出,副反应极少发生。另外在医学上有一种"利益-风险"评价体系,针对核医学来讲就是,病人所受到的小剂量的辐射,相对于做了核医学检查后,对疾病的早期、准确的诊断所得到的益处来讲是微不足道的。问:怀孕妇女能进行核医学检查吗?答: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建议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做核医学影像检查。如果病人知道自己已怀孕,或者认为可能怀孕,或者怀孕了而医生不一定从外表上会发现,请及时告诉医生。对于未生育的妇女来讲,目前的大量资料与研究表明,正常的核医学检查是不会导致不孕或婴儿的异常发生。问:核医学影像检查(ECT)的一般步骤?答:1.检查前的准备:大多数的核医学检查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如果有需要的话,医生会提前告诉病人的。2.注射显像剂:不同的检查需要注射不同类型的显像剂,病人等候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只需数分钟;有的要2-3小时;有的要1-2天后,为的是让注射的显像剂能充分到达所需检查的部位。3.检查摄片:在拍片前医生会通知病人排尿、进食或其他一些准备,这也是为了让检查更准确。拍片时病人躺在床上,可以正常呼吸,根据医生的要求采取一定的姿势,探测器会尽量靠近病人的身体,拍摄一张或多张照片,这时仅仅拍照而已,并不增加额外的放射性。4.分析结果:核医学科的医生会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所拍摄的照片以及其他各种检查结果:生化、血液、超声、CT等,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准确的分析结果。问:ECT与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有何区别:答:ECT是利用放射性药物在正常与异常组织器官内的分布不同来诊断疾病的,它的诊断基础和依据是疾病情况下人体的正常生理与代谢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往往是要比结构、解剖上的变化要来得早,也就能较早地发现与诊断疾病。X线拍片和X线断层显像(CT)是利用X线在不同组织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来构成图象的。超声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回声的不同来诊断疾病的。核磁共振(MRI)是利用与人体组织密切相关的一类原子核在外界射频场的作用下产生磁共振信号而达到成像的目的。问:肿瘤病人怀疑有骨转移怎么办?答:有些肿瘤很容易转移到骨骼,形成骨癌,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鼻咽癌,因此早期诊断骨转移,对患有这些肿瘤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骨转移的治疗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核医学的全身骨显像是首选的诊断项目,目前在临床上用得最普遍,它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1.比X线早发现骨转移病灶3-6个月2.一次检查可以看到全身是否有病变3.检查安全、简便、无创伤性、无痛苦肿瘤病人自感有什么地方骨痛,应立即做骨显像检查,看看是否有骨转移。问:核医学心脏检查有什么作用?答: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将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可想而知如果心脏出了问题,将对人体产生巨大影响。给心脏本身输送养料的血管,医学上称之为冠状动脉,心脏本身的许多疾病都与它有关,比如最常见的冠心病等等。核医学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有区别于其他方法的独特手段。我们将少量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通过核医学仪器SPECT可以看到心脏对造影剂的吸收情况。如果心脏的某个区域与正常情况影像不同,医生就会知道冠状动脉相关具体问题及严重程度。部分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心脏似乎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心脏没有问题,很有可能在给与心脏一定负荷的条件下,疾患相关征象就会表现出来。核医学相关方法可以通过比较心脏在安静和运动负荷情况下的检查结果,对心脏的"储备能力"做出诊断。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着,象一个泵一样,将血液泵到人体的各个部分时。使用核医学的检查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脏在舒张和收缩时的样子,再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些评价心脏这个"泵"好坏的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反应心脏收缩能力,医学上称为"射血分数"指标。这个数值可以协助医生诊断疾病,或者对治疗后的结果作出判断。总之,心脏的核医学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方便可靠的检查手段,对病人来讲没有任何痛苦而言,对医生来说,检查结果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问:脑血流显像还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答:凡由于脑血管障害引起的疾病都可用脑血流显像来诊断,如脑梗塞,由于输送血液给脑的血管变细或塞住,这部分脑的血流供应就相对低下,脑血流显像可以比X线更早期发现。脑梗治疗后效果如何,脑血流显像比X片/CT可提早预报。早老性痴呆症的诊断,脑血流显像更比X片/CT可早期诊断。问:甲状腺显像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答:甲状腺疾病在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在对它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核医学的方法,其中常用的直观的方法就是甲状腺显像,它在临床上有以下诊断意义:1当你发现颈部甲状腺处有肿块时,甲状腺显像就可以告诉你肿块的功能状态,一般有热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等情况,其中冷结节时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最高,我们建议手术治疗,然后在核医学科医生的安排下定期复查。2异位甲状腺的诊断3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问:放射性核素能治疗哪些疾病?答: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能释放β射线,其射程仅几个毫米,几乎全部被有病变的组织吸收,能有效地破坏病变组织的病灶,达到治疗目的,而对其他组织和脏器无明显影响。放射性核素治疗开展得最早、应用得最广泛的就是在甲状腺疾病方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皮肤表面血管瘤的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其他我们开展得多、效果好的项目还有癌症骨转移等方面。问:放射性核素治疗安全吗?答:核医学科医生在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前,首先要详细研究病人的病史,判断是否适合核素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与剂量。不可否认核素治疗与显像检查不同,它多多少少会给病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要考虑"危险-利益"这一因素,当核素治疗是唯一或者是最有效的方案时,积极的治疗比其他姑息的方案要好得多,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考虑,我们认为核素治疗是安全、可靠的。问:放射性核素治疗与放疗有何区别?答:核素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在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射线作用于组织细胞将其能量部分或全部移交给组织,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结构和性质遭受损害导致细胞繁殖能力丧失,代谢紊乱失调,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正常细胞和病变的细胞群体对核素射线的敏感性不同,一般细胞分裂活性越大对射线越敏感,浓聚放射性核素的能力也越强,因而射线破坏或抑制病变组织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可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的损伤。放疗依赖于各种放射源,包括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和加速器加速的粒子,从体外定位,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治疗的目的。显而易见的是,射线要穿过一些正常的组织,会对它们造成一些伤害。两者的另一区别在于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核素注入人体后,可自动进入病变区域照射,如体内有多个病变区,也只要一次注射,体内所有病变部位可同时照射而获得治疗;放疗则主要在体外局部照射某一病变区,即照光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变区,若体内有多个病变区则不能同时治疗,要分多次进行。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核素治疗有哪些优点,什么情况下适合于核素治疗?答:131I治疗甲亢是核医学在治疗上应用得最早的一种方法,迄今为止已有50多年的历史。131I被甲状腺摄取后,衰变时放出的β射线因能量低而射程短(约2-3mm),故基本上完全被甲状腺组织所吸收。这种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甲亢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年龄在25岁以上的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无效、过敏、治疗后复发、甲亢手术后复发、甲亢伴明显突眼、患者不愿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如心脏病、糖尿病或血液病)的病人;对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甲亢伴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等患者我们都不建议用核素治疗。小知识:浙江地处沿海地区,罹患缺碘性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怀疑或得知自己得了甲状腺疾病后,不要轻易食用富含碘的食物。事实上有的病人要忌食这些食物甚至加碘的食盐(现在市场上供应的大多为加碘的食盐,但亦有商店供应不加碘的食盐),在做核素甲状腺检查前半个月内也要忌食富含碘的食物。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核素治疗疗效如何?答: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很高,乳腺癌有50%的病人会发生骨转移,前列腺癌有80%会有骨转移,其他如肺癌、鼻咽癌、甲状腺癌都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约50%有骨疼痛症状,且大多数为难治性骨痛,即使外照射、化疗及麻醉镇痛药物都难以控制。利用静脉注入的亲骨性放射性药物,在骨转移部位出现较高的浓集,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β射线可对肿瘤进行照射,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组织的作用。能够起作用的放射性药物有很多,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使用经验,现在使用较多的,国际上也一致认可的是89-锶(89Sr)。静脉注射后它能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发射纯β射线,对前列腺癌、乳癌的骨转移效果最好,镇痛效果可维持3-6个月,极少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经治疗后病人一般情况好转,睡眠质量提高,肢体活动度改善和麻醉镇痛药量减少。
没得到良好控制的甲减对于母婴双方均可造成不良后果。甲减可使孕妇发生妊高症、流产、死胎,早产、胎盘早剥、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孕妇甲减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及骨骼生长,造成后代智力低下、身材矮小,俗称“呆小症”。因此,孕前及孕期对母体甲功进行监测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十分重要。 甲减患者怀孕时必须符合以下几条 1、甲减患者应在甲功(FT3、FT4、TSH)正常后方可考虑怀孕。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妊娠期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发生变化,需要采用妊娠期特异的参考值范围。普通人群的血清TSH正常范围在0.3~5.0mU/L,而孕期TSH应控制在2.5mU/L以下,FT4保持在非孕妇正常范围的上1/3水平。 2、不能停用甲减治疗药物。有些甲减患者怀孕后由于担心服用甲状腺激素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而擅自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理性激素,对胎儿大脑和骨骼的发育至关重要,一旦缺乏,有可能造成后代“呆小症”。只要替代剂量合适,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 3、孕期中一定要定期检查。对于甲减合并妊娠的患者,随着孕周的增大,机体对于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也随着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定期复查甲功,根据TSH和FT4水平,适当调整甲状腺激素(即L-T4)的替代剂量,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4、如果甲减孕妇来自缺碘地区,患者可以食用碘化盐、碘化食品。服用甲状腺片时应与铁剂,钙剂和维生素至少分开2小时以上服用。5、分娩最好在综合医院,有病情变化便于及时请专家会诊。分娩时脐带血应检测甲功及抗体(FT3、FT4、TSH、TGAb、TPOAb。等),以及时了解母婴情况,孩子满月后复查上述项目。以及早筛查及时治疗先天性甲减儿。 6、产后要根据甲功检查情况,继续服药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7、胎儿出生后,也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日常生活,若其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不肯进食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8、甲减孕妇产后可以正常哺乳。 临床实践证明:妊娠合并甲减者,只要在孕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满意,甲功基本正常,则母儿预后大多良好,否则母儿的并发症均明显增加。祝大家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131I治疗目前已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31I治疗DTC是利用13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手术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131I的疗效有赖于进入残余甲状腺组织或DTC转移灶的131I剂量。由于人体内稳定碘离子与131I竞争进入摄碘病灶,因此患者在治疗前需低碘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