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者永远是年轻
——写在中国第三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之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李佳8月22日晚,我在结束了4天的内观学术大会之后和几个同事聚会,饭桌上言笑晏晏,气氛融洽。半程中我忽然发现,自己给同事们夹菜的次数多了,目的性少了,礼让多了,心态更加从容愉悦了。再回忆一下大会前后的一些行为一些心态,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内观之后潜移默化的影响。细细回味,脑海中浮现出这次盛会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思维奔涌,记录下那些难以忘怀的感受以纪念之。内观疗法是日本学者吉本伊信于1937年创立的一种具有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上海的王祖承教授和天津的李振涛教授引入中国并开始推广,至今已有20多年。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处在转型期阶段,由此产生了很多非正常的现象,如“范跑跑”现象、“药家鑫案件”、“日本留学生机场杀母”事件、“爸爸是李刚”现象、“郭美美”事件等等,都反映出目前的人际关系危机、责任感危机,以及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等社会问题。面对这些社会的“亚健康”状态,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北京的张其成教授提出了“国学管理”的理念,天津的郄凤卿教授提出了“格言疗法”的思路,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4年前,我们科室的顾石松主任参加了由郄凤卿教授带队赴日本亲身体验内观疗法的研修组,回来后联合天津医科大学开始在天津推广,在实践中发现,内观疗法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对于上述的社会问题都有着很好的疗效。我在学习内观疗法理论之后不久便参加援非医疗队远赴刚果(布),今年医疗任务结束回国后才开始亲身体验并指导他人内观。5天的体验结束,我就被这种独特疗法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尽管过程有些辛苦,不过结束之后就好像脱壳而出一般,天空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身边的事物显得非常美丽可爱,从此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实践,希望把她传递给所有有需要的人,让别人也感受一下我这种蜕变后的喜悦。8月18日开始的中国第三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是在天津举办的,我们作为协办单位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全程参加了大会。会议日程很充实,见识到了中外专家们的风采,精神矍铄的李振涛教授、儒雅的曲伟杰校长、平易近人的真荣成辉明教授、谦和的榛木美惠子女士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会的发言交流也很贴近生活贴近临床,好多文章都是出自一线人员的亲身体验或者亲自指导的,含金量很高,其中涉及到的有不少当下急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攻击倾向、自私型人格等,这样多方位多角度的应用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反映出心理治疗已经开始走下课堂,走向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还有幸作为国内第一批内观督导师中的顾石松和黄鹤两位督导的助手参与会后的内观体验研修班的指导工作,感受到宽厚包容的顾石松督导和温柔亲和的黄鹤督导两位前辈的人格魅力。尽管一天半的集中内观体验时间不长,不过好多体验者都很快进入了状态,在内观过程中发现到自己以往的不足,发现了被忽略的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在会后的交流总结上,几名体验者代表都踊跃地谈了自己的体会,还勇于暴露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给大家做借鉴。闭幕式的宴会中,日本专家们集体演唱日本童谣《桃太郎》,一位女士还模仿歌词里的人物动作和动物造型手舞足蹈,童心童趣引发了大家阵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国专家们也毫不逊色,诗朗诵、日语和粤语歌曲也令日本专家大声喝彩,最后,李振涛教授和崛井茂男教授带领大家齐声合唱《北国之春》,日语和汉语在同一首歌中交融到一起,竟然显得极其和谐。这次盛会是在内观疗法独特魅力的吸引下,将中日两国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精英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而最终圆满完成的。李振涛教授把内观比喻成镜子:内观者可以静下心来回忆思考过去的种种,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过往的言行,自己发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和不足,从而由内而外发生改变;而指导者在给别人指导内观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使自己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放下高傲的架子,谦逊地对待周围人和事,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再专注于自我,能够体谅别人,宽以待人。当自己不再执着于“我”的时候,就会感到和周围越来越融洽,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和谐,自己也会充满活力,永远年轻下去。黄鹤督导师说过一句话,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每个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内观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内观者能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弱点,从这点看来,每个内观者都是勇敢的斗士,都是胜利者。内观能带给我们和谐的生活,能还给我们健康的心灵,当内观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的时候,社会该有多么和谐,生活该有多么快乐。我相信,随着内观疗法在各个领域的逐渐推广,会有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