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科

科室介绍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肿瘤免疫治疗科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免疫细胞治疗转化研究中心下设的临床科室,依托天津市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的学科优势和技术支持,旨在为广大的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化、国际同步化免疫治疗技术和服务。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起源于1973年,由加拿大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提出树突状细胞概念,启动人类免疫系统新认识,根治癌症成为可能。1985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将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列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模式。经过漫长的研究试验历程和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直到2010年4月2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树突状细胞(DC)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013年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被《science》列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天津市肿瘤医院作为我国肿瘤学发祥地,于1972年建立免疫研究室,开始肿瘤免疫学研究。1987年留美回国的郝希山教授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当时国内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应用尚属空白。   天津市肿瘤医院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建立实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包括生物治疗科(临床治疗)、生物技术研究室(基础研究)和生产、质控检测于一体的临床与研究紧密结合型特色科室和优势学科。郝希山教授于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在我国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贡献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因此于2012年获得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医院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学科至今共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9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期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编撰论著4部,获得授权专利5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一直紧跟世界前沿研究和治疗水平,在临床方面广泛进行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和DC-CIK等免疫细胞治疗在临床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免疫细胞治疗转化研究中心拥有功能完备的免疫细胞制备及检定技术平台,包括细胞采集、体外扩增与活化、细胞检定等在内的操作平台及相关操作规范,同时开展了多项实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中心牵头了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肺鳞癌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新策略研发,为晚期肺鳞癌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即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模式。2016年开展CAR-T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通过抗原表位筛选、基因工程载体改造等方法,提高T细胞的活化及杀伤活性。组织全国专家起草制定了国内首个《CAR-T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规范》,入选2018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还参与制定了DC细胞相关技术标准。   中心坚持初心,紧跟世界前沿,积极探索和推动生物免疫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与应用。在干细胞治疗(自体及异体)、肿瘤DC疫苗治疗、过继免疫细胞治疗等转化研究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同时积极探索传统化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多元治疗模式,开展了在晚期肺癌、肠癌,肾癌等癌种中多项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科室治疗手段在以突出生物免疫治疗为特色的基础上将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有机地联合融入,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治疗策略。
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