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线
首页
找专家
找医院
查知识
问诊
挂号
登录
|
注册
消息
工作站
个人中心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好大夫在线
>
医生集团-浙江
>
线上诊疗科
>
推荐专家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已收藏
+收藏
主页
介绍
科室医生
门诊信息
推荐专家
患者评价
问诊记录
科普号
推荐专家
疾病:
颈椎骨折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毕大卫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浙江 线上诊疗科
擅长:四肢和脊柱骨折,陈旧性骨折,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颈椎病、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移不稳、腰椎管狭窄等)
专业方向:
中医骨科
主观疗效:暂无统计
态度:暂无统计
在线问诊:
50元起
预约挂号:
未开通
疾病病友推荐度
2.7
暂无
查看详情
不限
特色诊疗
热门
甲状腺瘤
儿童保健
双眼皮手术
甲状腺癌
拔牙
不孕不育
A
矮小症
B
疤痕
白带异常
白癜风
白内障
白细胞减少症
白血病
包皮龟头炎
包皮过长
扁平疣
扁桃体炎
变应性血管炎
鼻部整形
臂丛神经损伤
鼻窦炎
闭经
鼻息肉
鼻炎
鼻咽癌
鼻综合
玻璃体病
补牙
C
肠梗阻
肠疾病
肠胃炎
肠息肉
肠肿瘤
产后抑郁
产前检查
产褥疾病
超声诊断
抽动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唇腭裂
微整形除皱
痤疮
D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胆管结石
胆结石
胆系疾病
单心室
倒睫
癫痫
动脉导管未闭
断肢再植
多发性骨髓瘤
多汗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生牙
E
耳部整形
耳部肿瘤
耳疾病
耳聋
耳鸣
儿童近视
儿童牙病
F
法洛四联症
房颤
放疗
房间隔缺损
反流性食管炎
发烧
发育迟缓
肺癌
肺部疾病
肺部结节
肺动脉高压
肺结核
肺炎
风湿病
风湿性心脏病
附睾炎
妇科病
妇科检查
妇科炎症
妇科肿瘤
腹痛
G
肝癌
肝病
肛裂
肛瘘
肛周脓肿
感冒
肝囊肿
感染
肝血管瘤
干眼症
肝硬化
干燥综合征
肝肿瘤
高血压
更年期综合症
根管治疗
根尖周炎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炎
共济失调
巩膜炎
功能性子宫出血
宫腔镜
宫外孕
佝偻病
关节镜
关节损伤
关节痛
关节炎
冠心病
股骨头坏死
骨巨细胞瘤
鼓膜穿孔
过敏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紫癜
骨折
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
H
黑色素瘤
红斑狼疮
喉癌
喉炎
喉肿瘤
hpv感染
踝部扭伤
黄斑变性
黄疸
黄褐斑
化脓性关节炎
灰指甲
婚恋心理问题
喉疾病
J
甲亢
腱鞘炎
尖锐湿疣
肩周炎
焦虑症
角膜病
角膜炎
胶质瘤
甲状旁腺癌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甲状舌管囊肿
甲减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炎
结肠癌
疥疮
结核性脑膜炎
结膜炎
颈部疾病
颈部肿物
痉挛性斜颈
静脉曲张
精神分裂症
精索静脉曲张
颈椎病
颈椎骨折
近视
近视眼手术
激素依赖性皮炎
畸胎瘤
鸡胸
K
咳嗽
恐惧症
口吃
口腔颌面部囊肿
口腔颌面部损伤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溃疡
口腔修复
髋关节脱位
躁狂症
L
阑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淋巴结炎
淋巴瘤
流产
隆鼻
隆胸
卵巢癌
卵巢囊肿
卵巢早衰
脑外伤
脑肿瘤
M
慢阻肺
梅毒
玫瑰痤疮
玫瑰糠疹
面部轮廓整形
面肌痉挛
面瘫
N
男性病
男性不育
男性生殖器畸形
脑出血
脑梗塞
脑膜瘤
脑血管病
脑震荡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失调
颞下颌关节病
尿路刺激征
尿路感染
牛奶蛋白过敏
P
帕金森
膀胱炎
盆腔炎
皮肤病
皮肤过敏
皮肤瘙痒
皮肤整形
皮肤肿瘤
贫血
脾切除手术
皮炎
葡萄膜病
剖腹产
葡萄膜炎
Q
强迫症
强直性脊柱炎
前列腺增生
前庭大腺囊肿
气管疾病
情感障碍
青光眼
龋齿
雀斑
屈光不正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去眼袋
R
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流
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症
日光性皮炎
乳房整形
弱视
乳腺癌
乳腺疾病
乳腺炎
乳腺增生
乳腺肿瘤
S
三叉神经痛
霰粒肿
上睑下垂
输尿管结石
声带白斑
声带息肉
生殖器疱疹
肾结石
神经卡压综合征
神经性皮炎
食道癌
食管良性肿瘤
试管婴儿
失眠
室间隔缺损
视神经病
视网膜病
视网膜脱落
湿疹
瘦脸针
手外伤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障碍
输卵管堵塞
T
胎停
糖尿病
烫伤
疼痛
天疱疮
体表肿瘤
体检
提眉术
体形雕塑
痛风
痛经
头痛
头晕
脱发
脱毛
W
胃癌
胃病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胃溃疡
胃炎
物理性皮肤病
X
下颌整形
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
先天性肠疾病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膝关节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涎腺疾病
先兆流产
哮喘
小儿白内障
小儿便秘
小儿鼻炎
小儿肠炎
小儿多动症
小儿肥胖症
小儿肺炎
小儿腹泻
小儿感冒
小儿甲状腺疾病
小儿咳嗽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贫血
小儿肾病
小儿湿疹
小儿胃炎
小儿腺样体肥大
小儿哮喘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
小儿遗尿
小儿支气管炎
消化不良
消化道出血
小细胞肺癌
斜视
膝关节损伤
习惯性流产
细菌性皮肤病
性病
性功能障碍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
心律失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疾病
心衰
心脏瓣膜性疾病
心脏病
心脏搭桥
性早熟
胸膜炎
吸脂
癣
血管炎
学生心理问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病
荨麻疹
Y
牙齿外伤
牙齿种植
牙颌畸形
亚健康
眼部疾病
眼部整形
咽部肿瘤
眼底病
眼睑病
眼睑色素痣
咽疾病
眼外伤
咽炎
眼肿瘤
眼综合
咬肌肥大
腰痛
药物性皮炎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牙髓炎
牙痛
牙龈炎
牙周病
牙周炎
腋臭
异常妊娠
遗传代谢病
乙肝
阴道炎
隐睾
应激障碍
硬皮病
营养不良
婴幼儿阴道炎
隐匿阴茎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胰腺炎
抑郁症
疣
纵隔肿瘤
月经失调
晕厥
孕前检查
语言障碍
Z
再生障碍性贫血
早产
早孕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
整形
痣
直肠癌
直肠肛管疾病
直肠脱垂
痔疮
脂肪肝
脂肪填充
脂溢性皮炎
中毒
中耳炎
中浆
中医减肥
主动脉瘤
锥体外系疾病
自闭症
子宫肌瘤
子宫颈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切口憩室
子宫腺肌症
自身免疫性肝病
颈椎骨折其他推荐医院
查看全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颈椎骨折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脊髓损伤颈椎骨折
治疗前严重颈椎脱位,伴高位截瘫,颈7椎体完全脱位,位于胸1椎体前下方,普通方法很难复位治疗中全麻后先行大重量颅骨牵引,后入路颈4-6,胸1-3螺钉固定,再切除颈6颈7椎板,最后撑开和提拉螺钉完成复位,直视下脊髓压迫完全解除治疗后治疗后80天愈后良好,目前已部分恢复行走和上肢活动能力
陈临炜医生的科普号
成人颈椎损伤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2022版)
颈椎处于头颅和躯干之间,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节段,周围缺乏坚强的保护,加之颈椎的体积﹑强度较其他椎体小,轻微损伤即可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其解剖特点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椎损伤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中约占20%~33%。上颈椎又称枕颈段,是由枕骨髁、寰椎(C1)、枢椎(C2)三部分组成,位于脊柱顶端,上颈椎损伤在颈椎损伤中约占30%,其中多数合并有下颈椎损伤。下颈椎是指颈3至颈7(C3~C7)节段,约70%颈椎损伤发生在下颈椎。颈椎损伤多为高能量伤,受伤机制复杂,常因脊髓损伤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致死、致残率高,早期正确处置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尚无颈椎损伤急诊诊治相关指南共识,本共识旨在规范和提高颈椎损伤的急诊救治能力,为急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1上颈椎损伤上颈椎损伤是指枕-寰-枢椎复合体任何结构的损伤,患者神经症状轻重不一。上颈髓为延髓的延续,伤情危重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干和高位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可因延髓损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迅速致命。然而,多数上颈椎损伤患者神经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四肢乏力、感觉异常,以枕部和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但这类患者常有潜在危险,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处置。1.1损伤分类1.1.1寰枕关节损伤寰枕关节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引起,严重者如寰枕关节脱位,多在事发现场直接死亡,幸存者常有高位颈脊髓及颅脑损伤,多表现为四肢瘫、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1.1.2寰椎骨折寰椎骨折占颈椎骨折的2%~13%,约占上颈椎骨折的25%,可表现为前弓、后弓、侧块骨折和前结节、横突骨折。其中前后弓同时存在的骨折称为Jefferson骨折,受伤机制是轴向压缩应力导致侧块向侧方移位,可合并横韧带断裂和撕脱骨折,因椎管变宽,一般不发生脊髓受压。1.1.3寰椎横韧带损伤寰椎横韧带损伤指寰椎横韧带体部断裂或寰椎横韧带在止点处与侧块分离,横韧带是否完整是评价寰椎骨折稳定性的主要指标,临床上常视寰椎横韧带损伤情况选择治疗方案。1.1.4枢椎骨折枢椎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20%,枢椎骨折分为齿状突骨折、Hangman骨折(创伤性枢椎滑脱)和枢椎椎体骨折。其中齿状突骨折最常见,约占枢椎骨折的60%。1.1.5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C1在C2上的旋转半脱位,造成C1-2关节一侧脱位,另一侧位置正常,在成人这种损伤通常是由机动车事故所引起。患者就诊时多有颈部疼痛、斜颈和活动受限,初次就诊容易被漏诊,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1.2影像学诊断由于寰椎特殊的解剖形态和位置关系,加之寰椎骨折多没有脊髓损伤的特异性症状、体征,单纯X线检查易导致寰椎损伤漏诊。因此,对怀疑有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均应行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CT能良好地显示寰椎的解剖结构和损伤类型,发现隐匿性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首选CT检查,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而不能排除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CT检查前应预防性颈部制动保护。没有条件行CT检查,X线诊断需包括张口位、正侧位和在监护下的过屈/过伸位动力位片。MRI能显示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disco-ligamentouscomplex,DLC)和脊髓损伤,可与X线、CT联合应用综合评估上颈椎损伤。推荐意见1:多数上颈椎损伤患者神经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四肢乏力、感觉异常,以枕部和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单纯X线检查易导致漏诊。对怀疑有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均应行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从横断面和矢状面观察局部影像表现,避免遗漏隐匿性骨折等,同时在明确诊断前应预防性颈部制动保护。1.3稳定性判断上颈椎包括颈1和颈2复合体,由于结构比较特殊,是颈部活动的主要节段,承担34%颈椎屈伸活动和50%颈椎旋转活动。上颈椎损伤后寰枢椎是否稳定是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是否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1.3.1寰椎骨折的稳定性判断寰椎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寰椎横韧带的完整性,可通过张口位X线、CT检查和MRI进行评估。成人有以下之一情况出现,则提示寰椎横韧带断裂、寰椎骨折失稳:①张口位X线或CT检查显示寰椎两侧块相对于枢椎外缘侧方移位之和>6.9mm;②寰齿前间隙>5mm;③CT显示寰椎侧块内侧缘撕脱性骨折块;④MRI检查显示横韧带断裂。1.3.2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判断最常见的齿状突骨折是齿状突基底部及枢椎椎体上部的横行骨折,即Anderson-Dalonzo分型中的Ⅱ型齿状突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类型,保守治疗导致骨折再移位和不愈合率高。1.3.3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断Hangman骨折是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椎弓峡部骨折,不稳定Hangman骨折在动力位X线片上显示枢椎相对于C3移位、成角,MRI显示伴椎间盘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破坏。2下颈椎损伤下颈椎相邻椎体后关节面向前倾斜与横截面呈45°,韧带和关节囊损伤易导致上关节突向前脱位。下颈椎损伤后,脊髓、神经受累与X线、CT显示的骨关节损伤程度相关。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比例高,双侧关节突脱位属于不稳定损伤,多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而大部分单侧关节突脱位属于稳定损伤。2.1损伤分类2.1.1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临床沿用已久的Allen分类是依据下颈椎损伤的形态学表现(影像学)推测患者的受伤机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强。AO分类着重于椎体骨损伤程度的描述,局限性是缺乏对神经损伤的评估,且过于繁琐,不利于临床推广。近年出现的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injuryclassification,SLIC)评分系统考虑了椎体形态学表现、椎间盘韧带复合体状态、神经系统评估三方面参数,并给予评分,量化了损伤程度,见表1。循证医学的系统回顾分析表明,SLIC评分系统在合理性和对临床治疗指导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分类。2.1.2脊髓损伤颈段脊髓损伤多表现为四肢瘫,损伤机制包括原发性损伤、二次创伤和继发性损伤。其中原发性损伤依据病理改变分为脊髓震荡、脊髓实质性损伤(挫裂伤)和脊髓受压三类。避免二次创伤、减轻继发性损伤是颈椎损伤急诊处置的关键。2.1.2.1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脊髓震荡是暂时性的脊髓功能抑制,表现为驰缓性截瘫,多为不全瘫,病理上无实质性损伤。脊髓功能在伤后数小时内开始恢复,常在几日内完全恢复正常。脊髓休克是急性脊髓实质性损伤的早期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暂时性驰缓性截瘫,脊髓腰骶段支配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均完全丧失。脊髓休克是暂时性的,可持续24h以上。肛门反射、龟头球海绵体肌反射、Babinski的出现标志脊髓休克终止,随后将出现相对应损伤平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各项临床表现。2.1.2.2脊髓挫裂伤与脊髓受压脊髓挫裂伤是受伤瞬间骨折移位造成的脊髓实质性损伤,可为脊髓实质的部分性损伤,也可能是完全性的横贯伤。脊髓受压是由于移位的骨折块、脱位的椎骨、脱出的椎间盘或皱折的韧带组织等压迫脊髓所致,常合并一定程度的脊髓实质性损伤。2.1.2.3脊髓二次创伤脊髓二次创伤指颈椎损伤后颈椎失稳,由于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置、操作不当造成脊髓、神经再次受到机械力损伤,脊髓和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1.2.4脊髓继发性损伤脊髓继发性损伤指脊髓损伤后脊髓内部发生出血、水肿、炎性反应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于伤后12~72h达到高峰,加重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2.1.2.5四肢瘫四肢瘫是颈段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双上肢、双下肢和躯干部分或完全性运动感觉障碍,分为完全性四肢瘫与不完全性四肢瘫。完全性四肢瘫是颈脊髓的横贯性损伤,在脊髓休克终止后,损伤平面以下仍没有任何感觉、运动的恢复,造成完全性四肢瘫。不完全性四肢瘫是颈脊髓的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包括前脊髓综合征、脊髓中央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和后脊髓综合征四种特殊类型。2.2影像学诊断X线是最基本影像学检查。正位片可观察椎体形态、上下棘突间隙或椎弓根间距有无改变,侧位片可观察相邻两椎体间有无移位、成角,颈椎生理曲度有无改变等情况。由于肩部的遮挡,X线检查时应将患者双上肢向下牵拉以显示C6以下椎体。关节突骨折、脱位,峡部骨折在斜位X线片上显示更清楚。因此,下颈椎X线检查应包括正、侧位和双侧斜位片,以避免漏诊。当患者仰卧位时,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常可自行复位,此时常规X线不能发现椎体的潜在不稳,应在监护下进行过屈/过伸位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比X线检查能更全面地显示脊柱骨性结构损伤,准确了解下颈椎骨折形态、椎管占位情况。MRI可明确椎间盘、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损伤以及脊髓神经受压、损伤情况。因此,下颈椎损伤可联合X线、CT、MRI检查进行综合评估。2.3稳定性判断White标准:①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损伤节段相邻两椎体间移位超过3mm;?②相邻两椎体间成角>11°。符合上述标准说明颈椎间盘韧带复合体结构损伤,确定为不稳定,影像学有以下三点表现作为参考:①相邻两棘突间距离增宽;②颈椎生理弧度消失;③关节突间接触面丧失超过50%,平行关系消失。推荐意见2:下颈椎损伤后,脊髓、神经受累与X线、CT显示的骨关节损伤程度相关。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比例高,避免二次创伤、减轻继发性损伤是急诊处置的关键。当患者仰卧位时,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常可自行复位,此时常规X线不能发现椎体的潜在不稳。对怀疑有下颈椎损伤的患者首选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可避免常规X线检查出现的遗漏,联合MRI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椎间盘、脊髓、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损伤情况。3颈椎损伤现场处理颈椎损伤现场处置包括在损伤发生地点对伤者实施的紧急救护,以及向医院转运途中的救护。现场处置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及后续治疗的效果。现场处置中,对有外伤史伴颈部疼痛、四肢神经症状者都应按颈椎损伤处置;对创伤后意识障碍或昏迷者也应按颈椎损伤处置;对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量损伤、多发伤者都应考虑到颈椎损伤可能。3.1现场初次评估颈脊髓损伤,尤其是C3及以上平面脊髓损伤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循环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现场处置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发现有无致死性伤情和重要器官损伤,及时处置。可按照ABCS进行快速评估:A(Airway)—评估气道是否通畅;B(Breathing)—评估呼吸状况是否稳定;C(Circulation)—评估循环状况是否稳定;S(Spine)—检查肢体活动、感觉、反射等,初步评估脊髓损伤平面和程度。3.2急救与转运3.2.1基本生命支持(BLS)对急性呼吸衰竭和循环功能障碍者给予呼吸、循环功能支持,包括:A—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建立确定性人工气道,操作中注意维持颈椎中立位,轴性固定,避免脊髓损伤;B—保证有效通气、吸氧,可采用呼吸球囊等人工辅助通气;C—维持有效循环功能,首先要排查有无外出血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循环功能障碍,实施液体复苏。3.2.2颈椎初期稳定对考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应行脊柱制动,采用硬质颈托固定颈椎,同时用固定带将躯干可靠地固定于带衬垫的硬床(板)上以有效限制颈部活动。外伤昏迷患者不能排除有颈椎损伤,漏诊可造成二次损伤,导致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应按有颈椎损伤予以固定、制动。颈部穿刺伤者不建议颈托固定,可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或衣物等维持颈椎稳定。3.2.3搬运颈椎初步稳定后,在3~4人协助下保持轴位翻身、移动、搬运患者,避免颈部扭转或屈曲、加重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3.2.4转运转运途中配备氧疗、吸痰、机械通气等转运设施,动态监测呼吸、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防止脊髓二次创伤、压疮和低体温。推荐意见3:现场处置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发现有无致死性伤情和重要器官损伤并给予优先处置。C3及以上平面颈脊髓损伤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和循环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应给予呼吸、循环功能支持。对不能排除颈椎损伤者都应行颈椎(脊柱)制动,在搬运和转运时防止脊髓二次创伤。4颈椎损伤急诊科处理4.1再次评估通过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对患者伤情和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有无多发伤情及处置先后顺序。4.2再次进行ABCS评估对大出血、张力性气胸等致命性伤情和颅脑、胸腹部重要器官损伤,及时优先处置。4.3对致伤因素、损伤机制、神经功能损伤演变、治疗经过进行评估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全面问诊、查体,了解受伤时间、致伤因素、致伤机制、损伤部位、神经功能障碍演变情况和处置经过等。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评估。建议伤后第1周每天均进行伤情再评估,避免由于神经功能障碍而遗漏的损伤,包括胸腹部脏器损伤、四肢骨关节损伤等。4.4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等实验室检查。4.5影像学检查约20%脊柱损伤为多节段损伤,上颈椎损伤中多数伴有下颈椎损伤,颈椎损伤常规行全脊柱影像学检查,首选三维CT。合并神经功能症状者行全脊柱MRI检查。对多发伤、高能量损伤,创伤后意识障碍或昏迷患者,应行全脊柱、头、胸、腹部CT检查。意识障碍、昏迷和头部损伤者应行常规头颅CT检查。对有颅底骨折、寰枕脱位、横突孔内骨折移位超过1mm及关节突脱位者,建议CT造影(CTA)确定有无椎动脉损伤。合并脊髓损伤可行磁共振造影(MRA)明确是否有椎动脉损伤。昏迷患者应在MRI排除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后才能去除颈托固定。推荐意见4:在急诊科对颈椎患者伤情和全身状况进行再次全面综合评估,确定有无多发伤情及处置先后顺序,避免由于神经功能障碍造成伤情遗漏。建议颈椎损伤常规行全脊柱三维CT检查,创伤后意识障碍或昏迷患者应行全脊柱、头、胸、腹部CT检查,避免遗漏致命伤情。4.6急诊处置急性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是颈椎损伤最早出现的并发症,常需在急诊科紧急处置。4.6.1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颈椎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应进行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动态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对于C3-4以上平面脊髓损伤,如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治疗,并加强后续气道管理。下颈髓损伤常因膈肌和肋间肌功能障碍出现进行性呼吸衰竭,可根据患者伤情预防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可采用可视喉镜、经皮气管切开等方式,确保操作中颈椎处于中立位和轴性固定,避免过度仰伸。4.6.2持续性低血压约20%颈髓损伤患者伤后出现持续性低血压伴心动过缓。不同于血压低、心率快的失血性休克,颈髓损伤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脊髓交感神经传导受损导致的神经源性休克,这种情况下为升压大量补液有可能带来全身状况的恶化。持续性低血压会引起继发性的脊髓缺血性损伤,尽早纠正低血压状态,维持收缩压高于85mmHg,以减少继发性的脊髓缺血损伤。液体复苏治疗时,可辅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4.6.3急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尚待观察,目前还没有发现对脊髓损伤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部分药物一定条件下的早期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后脊髓水肿、局部炎性反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等激素冲击治疗仍有一定争议。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用药时间与给药剂量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脊髓损伤3h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达24h可显著改善伤者预后,若3~8h开始治疗,则需用药48h才能显著改善预后。目前,只建议对成年急性脊髓损伤8h以内,且无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明确禁忌证者给予24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第1小时30mg/kg,后23h5.4mg/(kg·h)],时间不超过48h。促红细胞生成素、米诺环素等药物在有限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了对脊髓损伤的疗效,但确切疗效尚待观察。甘露醇可作为早期治疗用药减轻脊髓水肿,应在循环功能稳定的情况下使用。推荐意见5:对于C3-4以上平面完全性脊髓损伤,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持续性低血压会引起继发性的脊髓缺血性损伤,应尽早纠正低血压状态,维持收缩压高于85mmHg。目前临床还没有对脊髓损伤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只建议对成年急性脊髓损伤8h以内者给予24h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时间不超过48h。甘露醇可作为早期治疗用药减轻脊髓水肿,应在循环功能稳定的情况下使用。5颈椎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颈椎损伤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是否有神经损伤和椎体不稳定。5.1非手术治疗稳定的上颈椎骨折采用颈围固定、制动等非手术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下颈椎损伤SLIC评分≤3分时,采用非手术治疗;SLIC评分4分时,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5.2手术治疗5.2.1手术目的骨折脱位复位,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恢复颈椎序列,重建颈椎即刻稳定,利于早期康复锻炼。5.2.2手术指征不稳定寰椎骨折近年来倾向于手术治疗,但确切手术指征尚不完全明确;不稳定枢椎骨折需手术治疗。下颈椎损伤SLIC评分>4分时需要手术治疗。5.2.3手术时机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力争在24h内手术治疗,有进展性神经功能损伤者应急诊手术减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损伤12h内超早期手术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应除外颈脊髓中央束损伤的患者,此类损伤多数学者建议伤后2周内手术。无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推荐意见6:稳定的上颈椎骨折采用颈围固定、制动等非手术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下颈椎损伤SLIC评分>4分时需要手术治疗。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结合我国目前医疗状况,建议在伤后72h内尽早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5.2.4手术方式颈椎损伤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三种手术方式。入路选择应根据损伤形态、节段、脊髓受压状态、颈椎生理前凸情况,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和术者手术技能进行选择。6颈椎损伤常见并发症防治6.1肺部感染因呼吸中枢或膈肌、肋间肌功能障碍,颈椎损伤患者常出现呛咳反射减弱,咳痰无力,并发肺部感染,因此治疗上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分泌物排除、防止肺部感染为主要目标。应动态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对有呼吸衰竭倾向的患者早期或预防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助于气道管理和肺部感染防控。对颈椎骨折、脱位者及时手术复位固定、早期康复锻炼,也有利于肺部感染的防控。6.2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脊髓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约为13%~19%,多于伤后1周内出现,损伤程度越重、平面越高,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脊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分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补钠的同时需限制液体摄入,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补钠的同时需补液扩容。6.3深静脉血栓(DVT)由于长时间卧床制动,肢体失神经支配及肌肉活动减少,DVT是脊髓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多在伤后2周内发生,应对患者进行DVT危险因素和出血风险评估,并采用物理或药物预防DVT发生。药物可使用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利伐沙班等口服,并在除外颅内出血或多发伤出血控制后36h内尽早使用。6.4泌尿系感染因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潴留,泌尿系感染也是常见并发症,预防膀胱过度膨胀和泌尿系感染是处置重点。脊髓损伤早期应留置尿管保护膀胱功能,每1~2周更换一次尿管以减少泌尿系感染。伤情稳定或每天尿量正常后,开始间歇导尿,每4~6h导尿一次。如尿液浑浊、沉淀物较多时,酌情行膀胱冲洗,定期行尿常规、细菌培养检查,一旦有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6.5体温调节障碍脊髓损伤,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可表现持续高热,主要原因有: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失衡导致散热障碍;颈脊髓损伤后全身皮下血管扩张,汗腺麻痹出汗减少;环境温度升高,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体温升高。可采用保持病室通风、调节室温,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冬眠药物降温等方法处置。6.6肠道功能障碍排便困难、腹胀是高位脊髓损伤后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可能与结肠平滑肌和骨盆横纹肌的正常协同功能丧失有关,也与脊髓损伤后结肠动力下降,大脑对肛门括约肌控制的丧失,以及躯体大范围肌力的衰减等因素有关。可采用饮食调理,腹部按摩、口服乳果糖,外用灌肠剂、栓剂等措施缓解症状。6.7压疮压疮是截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无力自主变换体位,体表骨隆突部位皮肤组织持续受压,局部缺氧,最终坏死而形成的溃疡。从脊髓损伤急性期开始加强护理,采用动力床垫、乳胶垫等隔离工具,改变受压区的位置(每2~4h),营养支持,局部用药等措施防治压疮。7颈椎损伤后康复如今,康复治疗已经介入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处理,并成为慢性期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康复治疗既包括机体感觉、运动功能的康复,也包括患者心理的康复。在专业康复师和心理治疗师联合指导下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对减轻患者心理障碍,配合治疗,改善或增进损伤后尚存的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患者更好适应社会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就可采用对运动障碍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将关节置于与预期畸形位置相反方向上,主动肌力增强锻炼等措施加强康复。专家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学忠,马可,马骏骐,王成,王旭东,王兴宇,王伯良,王振杰,王海涛,王瑞兰,方邦江,毛恩强,尹文,邓进,邓颖,左永波,卢中秋,田军,田英平,白祥军,邢吉红,吕传柱,朱长举,朱华栋,向强,刘宇鹏,刘红升,刘明华,刘鋳,闫乐媛,闫柏刚,关键,许硕贵,阳文新,苏琴,杜同海,杜贤进,李小刚,李占飞,李仕来,李立宏,李永武,李培武,李湘民,李德忠,杨立山,杨灿菊,肖开提·依不拉音,吴利东,吴国平,吴京兰,何小军,何武兵,狄宝山,沈开金,张文武,张可,张伟,张玮,张茂,张国秀,张建波,张新超,陈中伟,陈凤英,陈旭岩,陈志,陈威,陈海鸣,陈锋,陈翔宇,陈聚伍,陈聪,陈飙,武钢,范晨芳,林炳锵,金红旭,周人杰,周荣斌,郑艳杰,单爱军,赵小刚,赵刚,赵晓东,赵敏,侯利民,洪广亮,费军,姚咏明,姚爱明,秦历杰,聂时南,栗枫,柴艳芬,党星波,钱传云,徐军,徐贵森,徐宪辉,徐峰,高峰,郭浩,唐华民,唐忠志,唐柚青,桑锡光,黄亮,黄鑫,曹阳,曹钰,崇巍,康健,章福彬,商德亚,梁显泉,彭娜,彭鹏,彭磊,蒋龙元,曾冬梅,窦清理,蔺际龑,裴俏,潘险锋来源:中国急救医学2022年3月第42卷第3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普号
颈椎外伤 颈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
廖博医生的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