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主任医师 教授
4.3
眼科朱小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眼科向前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精神科赵厚裕
主任医师 教授
3.8
小儿神经内科林义雯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小儿外科周小渔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小儿心外科刘平波
主任医师
3.5
新生儿科孙正香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小儿心内科黄希勇
主任医师
3.5
小儿康复科张惠佳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杨家芬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耳鼻喉冯晓辉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皮肤科李小衡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屈光娄小波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妇科陈亦乐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儿科颜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精神科李飞
主治医师
3.5
小儿心内科吴礼嘉
主治医师
3.3
内分泌科文芳
主任医师 教授
3.2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邓建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杜威
医师
3.3
妇科周训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康复科谢仁明
主任医师 教授
3.3
儿科谭传梅
主任医师
3.2
儿科康美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整形科何玮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神经外科姚兴发
主任医师 教授
3.1
中医内分泌解发良
主任医师 教授
3.3
普外科胡立胜
主任医师 教授
3.1
耳鼻喉罗欣荣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0
杨铁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眼科朱俊东
主任医师
3.0
整形科钟茜
主任医师 教授
3.2
心理咨询科李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0
皮肤性病科刘翔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1
生殖胡嫦娥
主治医师
3.0
中医科王良鑫
主任医师
3.2
针灸科王军英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医学影像科何静波
主任医师
2.9
耳鼻喉张起华
主任医师
2.9
唐嗣信
主任医师
3.2
妇科孟琳
副主任医师
3.2
骨科李征良
副主任医师
3.0
产科易引君
副主任医师
3.0
皮肤美容向艺
副主任医师
3.0
重症监护室陈鹏
副主任医师
2.9
针灸科王谅
主任医师
3.1
中医儿科殷旭
主治医师 讲师
3.1
中医妇产科周薇
主治医师
3.1
中西医结合科李顶
主治医师
3.1
斑秃是临床上的发病率高的常见脱发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形象和心理障碍。斑秃是一种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或长期熬夜,工作学习压力大,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大面积毛囊缺血引起的急性脱发疾病。最快的可以在一周内全身毛发掉光。斑秃病有30%的遗传基因,自愈率占5%。2%的斑秃病人需要终身治疗,50%的病人反复发作治疗长达数年或十多年。斑秃在治疗上没有特效药,所以岀现斑秃尽早看诊治疗,防止由斑秃发展到严重斑秃、全秃、普秃。下面是李小衡教授6个月治疗成功的严重斑秃案例。重度秃案例23岁男性杨某苏州人2023年8月初诊4年前因面临高考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头痛,即而出现严重头皮蚂蚁样瘙痒及大量脱发,患者精神极度恐慌,经当地医院皮肤科采用西药治疗无效,斑秃逐渐扩大增多。曾在全国多家中医院、西医院看诊2年,长岀少量毳毛,停药又全部掉光。后放弃治疗2年。去年暑假全家来长沙旅游,无意中看到长沙市宣传介绍李小衡医生治疗顽固性斑秃的资料,患者又看到治疗的希望,马上找到李小衡医生看诊。初诊:双睫毛、双眉毛稀少,头部大块斑秃十余块。舌淡紫,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重度斑秃中医诊断:油风中医辩证:肝郁气滞血瘀治法: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李教授治疗采用中医辩证论治针对性治疗,每天2次中药口服,并配合头部梅花针加耳穴贴药,背部闪罐,外用中药植萃洗发水和植萃精华液治疗。经治疗一个月能看到斑秃区长出大量黑色毳毛,治疗第二个月毳毛增多增粗,第三个月毳毛增粗为正常头发。继续巩固治疗2个月,头发稳定正常生长,达到治愈。以下是患者3个月治疗前后照片对比:
【控制血糖的目的】并不仅限于避免糖尿病急症,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管理包括「V五驾马车」】:监测、教育、饮食、锻炼(减重)、药物【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少量多餐】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什么是食物的生糖指数?进餐有顺序?食物的生糖指数指的是衡量食物摄入后引起血糖反应高低的一项指标,简称GI值。一般认为:当GI在55以下时,为低GI值食物;当GI值在55-75之间时,为中等GI值食物;当GI在75以上时,则为高GI值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升高血糖作用强;低GI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升高血糖作用较差。所以,糖尿病人要尽量选择GI值低的食品,以避免餐后高血糖。此外,在大米中加入一半的杂豆,如红小豆、绿豆、鹰嘴豆、芸豆、豌豆、蚕豆等;就餐时先吃蔬菜和肉类食物,后吃主食;在餐前或进餐过程中吃富含蛋白质的奶制品和豆制品;适当吃点坚果;吃主食时适当加点醋或酸奶均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反应。【监测】定期进行糖尿病的检测对控制血糖来说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家里可以买一个血糖检测仪,测血糖时方便又省事,自己在家里也能知道血糖是否稳定。根据2017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运动】建议运动时间每周3~7天,累计时间150分钟,每次运动至少10分钟以上
荣新奇教授:高度敏感孩子的心理模式有什么特征?家长怎么办?“高度敏感孩子”是指那些在感官、情感、认知等方面表现更为敏锐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具有更高的自尊心和情感反应,但也更容易受到压力和情绪崩溃的影响。为了帮助高度敏感孩子更好地发展,家长需要了解他们以下10个心理模式,并正确的帮助他们。1.在极端情绪之间转换高度敏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深刻地记录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感受和经历。父母经常将高度敏感的孩子的情绪描述为“两极”——“极端兴奋”和“极端愤怒或低迷”。高度敏感的孩子生活在情绪的两个极端中,他们总是有着一些非理性的想法。例如,“我这次考砸了,我以后再也考不了第一名了”,而实际上,这个孩子平时考试都是第一名,只不过这次没有发挥好,和第一名相差只有几分。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关注来处理这些情绪。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2.对自我感觉有更大的反应情感上高度敏感的孩子也可能对感官输入更敏感,他们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和反应比一般的孩子要来得强烈。他们可能会害怕公共浴室,因为冲水器太刺耳和响亮;他们可能会拒绝味道和气味强烈的食物;他们经常高度关注事物的外观,当它们没有按预期出现时会感到不舒服……。例如,一个小女孩早上准备去上学,她坚持说她妈妈只需要把头发梳下来就好了,不用夹发卡或头绳,当妈妈想给小女孩夹发卡或者绑头绳时,她会很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这是因为他们感到被无法有效管理的感觉轰炸,这会放大他们的情绪反应。因此,家长需要更细致的感觉他们、更知道如何保护他们免受不良信息等干扰。3.更容易情绪崩溃由于他们的敏感性,高度敏感的孩子会更容易识别和触发压力。然后,他们会被自己的巨大情绪和对感官输入的过度反应所淹没,这自然会导致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情绪崩溃。因此,需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日程安排,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家长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4.敏锐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高度敏感的孩子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处理器”,他们的大脑永远不会关闭。他们敏锐地关注和分析周遭的一切。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注意到我和我丈夫之间的语气变化,并会尝试进行干预。她挡在我们之间并命令‘现在停下来!你们不要再说了!爸爸,你需要让着妈妈。’”他们的大脑中就像没有内部过滤器一样,这使他们非常有洞察力和同情心。但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吸收的东西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基本的家庭规则,并尽量避免打扰他们的个人空间;家长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放松的活动,例如冥想、瑜伽等。5.有更强烈的控制需求为了试图控制一个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知所措的世界,高度敏感的孩子对如何让日常生活更易于管理,提出了固定的想法和期望——规定坐在哪里、如何穿着打扮、饮食如何安排等……。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其实都是高度敏感的孩子用来控制环境的所有应对机制,因为他们惧怕失控。而他们内心越是失控,他们对外界的控制就越多。因此,家长需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寻求帮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应对情绪的计划,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6.对新情况更恐惧和更谨慎当高度敏感的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他们的大脑时刻都在转动,他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会发生什么?这些人是谁?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他们会喜欢我吗?我会安全吗?我会擅长这里对我的期望吗……这种对外界的不断分析,使他们非常聪明和富有洞察力,但这也可能是压倒性的,使他们更容易焦虑,尤其是在不太熟悉的新情况下。为了应对这种新情况,他们强烈地坚持自己的舒适区,这意味着他们经常抵制任何新事物。因此在生活中,你会看到他们往往更难与父母分开,当他们开始上托儿所或学前班时,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社交环境,例如社区活动、兴趣小组等。7.对挫折的容忍度往往较低高度敏感的孩子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往往会经历更多的痛苦并更容易放弃。人在学习和掌握一项新技能或新知识时,大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这对高敏感的孩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在这些时刻,会使他们很难去保持专注和耐心,而变得容易放弃和不再尝试。因此,家长需要鼓励他们挑战自己并尝试新的事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家长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8.容易被完美主义控制,很难“失去”高度敏感的孩子有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倾向。当他们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大脑告诉他们的那样做某事时,他们会感到“失去控制”,这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和难受,故而他们也更容易感到羞耻(感觉像是“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失去的感觉”对高度敏感的孩子来说如此难以接受的原因。因此,家长需要鼓励其想象力并表达想法;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创造性活动,例如绘画、写作等;家长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放松的活动等;需要鼓励他们挑战自己并尝试新的事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打破既定的心理模式,在新模式中成长。9.很难忍受“被纠正”对于高敏感的孩子来说,即使他人看似温和的言辞也可能会被视为斥责或控诉,而不是对他的有用的指导和帮助;大凡对他们的“批评”都难以接受。他们的“羞耻感”可能会使他们作出过激的反应,大笑、转移视线、生气或逃跑等反应都是他们的应对机制,这些可以为大量的困难情绪提供保护和缓解。因此,家长要看懂他们的反应,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理解他们的感受,谨慎使用“批评式的语言”;家长可以从分享自己同样经历时的情感开始,婉转到孩子面临的真实情况,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10.很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价高度敏感的孩子特别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当有人注意到他们时,他们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即使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在说赞美的话;他们还是对“被审查或评价”感觉很敏感。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表扬也感到特别不舒服,尽管这看起来有悖常理,因为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他们“正在接受评价”,“正在吸收和应对压力”。因此,家长需要耐心倾听、感觉孩子的感受,不要轻易地评价他们,也许无言的、真诚的微笑是较合适他们的;同时也要并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总之,高度敏感的孩子倾向于“更个人化”,他们也倾向于“曲解他人”的行为。他们通过“受害者的心态”过滤他们的经历,就好像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会以某种方式受到伤害”。这会使他们与父母、同伴和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变得具有挑战性。由于他们的敏感性,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当然,并非所有高度敏感的孩子都会具备所有上述的特征,许多不高度敏感的孩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些挑战。高度敏感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模式即习惯和需求,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爱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持续的生活中建立新的心理模式。
总访问量 94,724,5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81,342位
科普文章 2,524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