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铭谦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乳腺外科张殿龙
主任医师 教授
4.8
乳腺外科方红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乳腺外科王竞伟
主治医师
3.8
乳腺外科刘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乳腺外科韩雪
副主任医师
3.8
乳腺外科吴晓飞
主任医师
3.7
乳腺外科陈宏甡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乳腺外科姚永强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乳腺外科李丕嵩
副主任医师
3.6
聂琛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王晓兰
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朱肖宇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郭方东
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姚轶群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解继平
副主任医师
3.4
乳腺外科金明
主治医师
3.4
乳腺外科关淯夫
医师
3.4
乳腺外科赵子伟
医师
3.4
乳腺外科邢志航
医师
3.4
乳腺癌的“命” 1、遗传与基因检测;2、高雌激素水平 乳腺癌的“运” 1、明确危害的食物及药物;2、潜在危害的食物及药物;3、身边容易被忽略的危害因素 小答疑 1、三阴性乳腺癌为什么没药吃;2、化疗期间可以吃海鲜吗;3、化疗期可以跑步吗?运动对康复的影响是什么;4、乳腺癌患者可以吃鸡蛋吗;5、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6、乳腺纤维瘤会转变成乳腺癌吗 命是什么?命由内在基因、个人体质决定,生而有之,是不可抗力。我们一旦掌握命的相关信息,可以积极地通过某些策略对乳腺癌加以规避,降低发生的风险。哪怕自己生病了,我们的子女、父母同样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方法,来防患于未然。 运是什么?运就是后天的行为和机遇,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职业工作、包括心态心情都不一样,这些变量经过长时间的存在后,最终导致的结果(如不同个体的乳腺癌发病、复发转移风险)会综合作用在你身上。 一、命:乳腺癌的遗传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命”。命首当其冲的是「家族遗传」。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比较明显的特点在于:家庭中一般有两个或以上的亲属患乳腺癌,发病人数较多,并且发病的人往往也比较年轻。 如果家中有人在35-40岁前患乳腺癌,或者是一得就是双侧,需要特别重视。除此之外,若家族中出现还出现男性乳腺癌,那么在基因层面上,家族可能已经有一些「小瑕疵」了(这里的「瑕疵」指的是一些致病的遗传性基因)。 目前检测出来的乳腺癌遗传基因主要是BRCA1/BRCA2,父母都有可能遗传给你。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我爸是男的,我是女的,我患乳腺癌怎么会从我爸那边遗传呢? 注意:爸爸可能只是基因携带者,他不一定会得,但依然有可能传给你。如果你遗传到,加之又是女性,自然而然患乳腺癌风险会更加高。 所以,很多人认为乳腺癌一定是从女性这边遗传来的,其实未必。 ▲基因检测是主要筛查手段 在临床中,如果我碰到有遗传可能的病人,我会推荐他们做基因检测,进行遗传咨询,看看他们与生俱来的基因里是否存在BRCA1/BRCA2突变。 如果存在: 终身患乳腺癌的风险将高达70%~80%。也就是说,每五个突变携带者,有三、四个会最终患乳腺癌。 当然,有基因突变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也遇到过家族中出现多例乳腺癌,但做基因检测后并无发现BRCA1/BRCA2突变。 为什么 这种情况,可能是一些目前没有被发现的基因导致的。 这些基因中,有的风险很高,直接就得乳腺癌;有的风险较之略低,导致家族中的人容易得增生性或癌前病变性乳腺疾病,比如说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所以,当你知道自己有一些相关因素时,要及早进行一些干预防范措施,不要任由良性体质朝恶性方向发展。 二、命:高雌激素水平 很多女性一听到高雌激素,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乳腺癌。确实,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我们需要尽量避免或是及早预防这种状态。 证据显示 初潮来得早、绝经年龄晚(中国女性一般在13岁左右初潮、50岁左右绝经)的女性,乳腺暴露在雌激素下的时间会更久,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就会越高。 上述情况生而有之,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避免。不过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来降低乳腺癌风险,比如生孩子和哺乳。 有研究指出:不生或者很晚才生孩子的女性患病风险更大,产后哺乳相当于二次乳腺发育,则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风险。 总的来说,基因、体质决定的很多东西虽然无法改变,但可以做一些微调。比如及早地去进行基因检测或是激素状态调整,通过合理的策略加以处理,改善你的“命”。 三、运:明确危害的药物及食物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日常摄入的东西有两类,一类是药物,一类是食物。那么哪些食物跟药物是跟乳腺癌高度相关的呢? ▲药物方面 在药物方面,首当其冲要避免的是避孕药。说到这里,有人会问: 年轻时吃过几次或者短期内服用过一段时间,难道这辈子就没有办法挽回了吗? 其实也没有这么夸张,我们讲究的是不要长期、持续地吃。如果长期而持续地吃上半年,你的雌、孕激素状态都会出现紊乱,这时候是比较危险的。 第二种叫做激素疗法。我们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很多女性认为,绝经后身体开始加速衰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人老珠黄”。她们想延缓这个过程,于是就给自己补充一些女性性激素,感觉好像一下子又重新开展了人生第二春。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提倡,人到了一定年纪,体内激素本来就应该变低,但你人为地让它升高,对乳腺来说是很危险的。 第三类就是保健品。目前市面针对更年期、青春期的一些保健品有很多,不吃人感觉好像没什么精神,没有力气,一吃就感觉神采焕发。 事实上:这些保健品里面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激素,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却伤害了乳腺。 ▲食物方面 那么,对乳腺产生危害的食物有哪些呢?我也再给大家举两种,第一种是动物卵巢。 我们知道,卵巢产生雌激素,人的卵巢含有高浓度的雌激素,人的胎盘也含有一定的雌、孕激素。聊到这里,有人会说: 我可从来都不吃动物卵巢 实际上,可能有时候你吃了却并不知道。举个例子,大家一定听过或吃过一道菜,叫木瓜炖雪蛤。这里的雪蛤就是林蛙(生长于中国东北林区的一种珍贵蛙种)的卵巢。这种食物,极偶尔吃一顿是可以的,但频繁吃,肯定危险。 第二个是短生长周期的肉类。它指的是: 在注射了高浓度的促生长因子等激素的情况下,只需几十天或者一个月催熟的肉类,这些肉类的激素水平往往偏高。 我们知道,有一些快餐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把养殖周期缩短,让肉类及早上市,这种大家尽量不要去碰。不过,家养的、按照正常周期生长的鸡、鸭、鹅是没有问题的。 四、运:潜在危害的药物及食物 潜在危害性,指的是你可以使用某样东西,但是不要超量,有点像俗话说的“过犹不及”,一旦超过,还不如少用甚至不用。 ▲药物方面 先从药物来说。第一,忌伤肝。 很多人有一点点小问题就喜欢吃药,今天吃这个药,明天吃那个药,而且特别喜欢吃中药,很多患者吃了中药后,肝功能损坏掉了。有人会说: 肝功能损坏跟乳腺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雌激素的生产工厂在卵巢,消亡、灭活的垃圾站则在肝脏。如果肝脏出问题,雌激素只有产生,没有消亡,这时候身体内自然而然会积聚更高的雌激素水平。所以说,伤肝的药物一定要少吃。 第二个是部分美容化妆品。 那些来源不明、生产厂家不清楚、美容院极力推销的美容用品、药妆,不要去用。 你今天去做美容,好像明天就容光焕发,但大家要知道,任何一蹴而就的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你的皮肤吸收了高浓度的雌激素,所以会让你觉得青春养颜,但同时体内雌激素可能也就高了。 ▲食物方面 就食物而言,潜在有危害的是高糖高脂类。有人会说: 我不过摄入点糖跟脂肪,这跟乳腺有关系吗? 我可以肯定的说,有关系。 因为除了卵巢,雌激素还可以由脂肪产生,肥胖女性所携带的雌激素水平更高,我们在临床上确实也看到丰腴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还有一个问题我也经常被问到,就是: 「能不能吃豆制品」 豆制品包含的是植物雌激素,它会在适当的时候跟动物雌激素相拮抗。 ●当人体内动物雌激素水平不足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补充植物雌激素起到拮抗动物雌激素的作用,对乳腺来说是有益的; ●当植物雌激素摄入水平过高,身体就会默默将其一部分转化为动物雌激素,这就是所谓过犹不及了。 所以一天一杯豆奶、豆浆没有问题,但太过频繁且大量的摄入,就未必是安全的。 五、运:身边容易被忽略的危害 还有一些“运”就是我们的职业环境和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暴露物,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叫做家居性,或者叫材料性。 我们家里通常都会装修,装修免不了要采购材料,有些老阿姨非常节俭,在市场里找特别廉价的耗材和油漆。实际上,廉价材料往往会挥发出一些有害气体。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乳腺癌,还有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等,都有可能会得。 第二,职业性。 在上海的八、九十年代,纺织女工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职业,她们晚班很多,经常日夜颠倒。我们通过上海早期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晚班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会比正常作息的人高。 为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分泌系统会分泌一些相关的因子,如果日夜颠倒,在晚上该睡觉、该分泌的时候,它没有分泌,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乳腺发病的风险也大大提高。 第三个叫做环境区域性。 现在很多地方开发过度,土地河流被人工污染,导致某些区域很容易出现集中爆发性的肿瘤。 其实在上海,政府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的水和饮食整体有保障,只是逃不过一些雾霾天,汽车尾气似乎更多一点。 第四类叫做病理性。 它指的是由于长期炎性等刺激后,导致病理性致癌。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病例: 一位老先生说他半年前被自己的三岁孙女无意中咬了一下乳房,之后一直都没有好。后来我进行乳房触诊后,发现里面存在结节,之后再进行穿刺,结果出人意料,是乳腺癌。 还有一些人的乳头、乳晕会得湿疹,如果它长期糜烂、不愈合,同样很有可能出现湿疹样癌。 六、小答疑 Q1 三阴性乳腺癌为什么没药吃呢? 三阴性指的就是ER阴性、PR阴性以及HER-2阴性。 一般来说,ER、PR阳性的人可以使用内分泌治疗,也就是常用的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这类药物。HER-2阳性对应的是靶向治疗,常用的药物是赫赛汀。 如果三个指标全为阴性,那么以上治疗都不适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三阴性乳腺癌没药吃,只有化疗。 Q2 乳腺癌化疗期间可以吃海鲜吗? 可以。化疗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保证自身的营养,苹果、牛奶、鸡蛋等的蔬菜水果适当多摄入些。除此以外,我们的饮食结构也应该尽量多样化。 海鲜能适量吃,但我不建议多吃,因为它毕竟来源于海洋,其实很多海洋生物身上所携带蛋白质,人体并不太需要。而河鲜就不一样了,它与陆地生物相比,往往具有比较相似的生物蛋白,所以食用河鲜可能会更好。 但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的人在化疗期间尽量不要吃海鲜,如果过敏,我们很难辨别由化疗药还是海鲜引起,所以吃海鲜一定要适量,而且要注意。 Q3 化疗期间可以去健身房跑步吗?运动对康复的影响是什么? 化疗期间去健身房跑步,取决于怎么跑,是剧烈的3000米长跑,还是小碎步慢慢跑。后者与散步10到20分钟,我都很支持,但剧烈跑就不要了。 因为化疗期间各方面机能都在经受打击,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跑步出了身汗就感冒了,再进展个肺炎,导致后面的化疗很难实行下去,得不偿失。 我提倡适量运动,这对康复是有帮助的。你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太极、瑜伽等柔和的运动,不要太剧烈。而且很多人做了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手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要特别用力,这些简单的运动反而是对康复更有效的。 Q4 乳腺癌患者可以吃鸡或鸡蛋吗? 中医认为鸡是发物,所以我们很多患者都认为鸡和鸡蛋都不能吃,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鸡和鸡蛋包含的营养价值很高,对于常规乳腺增生的女性,食用它们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乳腺癌患者,只要鸡肉和鸡蛋来源明确,饲养够健康,都没有问题。 我们最怕的,是那些饲养周期特别短,一个月把小鸡喂大,直接上市的鸡。 Q5 患有乳腺结节和增生的人,饮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 乳腺结节是个很大的概念,就拿水果举例,它分香蕉、苹果、桔子等等。结节也要分是囊性结节(囊肿)、良性增生结节(如纤维腺瘤)、还是一些可能倾向恶性肿瘤之类。在这个问题里,我把结节定义为良性结节增生和囊性增生来回答。 每十个女性中,七八个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小叶增生。关于饮食,我上面也说过了,第一,一般的都能吃,饮食均衡很重要,只是要注意饲养周期非常短的肉类、高脂高糖类食物尽量少吃;第二点,对于所有致癌的、或者引起高雌激素水平,尽量不吃。而其他方面,适量的摄入豆浆对乳腺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Q6 乳腺纤维瘤会转为乳腺癌吗?乳腺纤维瘤每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够吗?还需要定期做什么检查吗?绝经后是不是就不容易得乳腺癌了? 第一,乳腺纤维瘤可能会转化为乳腺癌,但这个风险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所以大家看到纤维瘤,不要很惊慌,毕竟99.99%都是良性。 第二,原则上乳腺纤维瘤每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是够的,但取决于纤维腺瘤本身是多大。如果它是一厘米左右,半年一次彩超完全没问题。但要是已经长到1.5甚至2.0厘米,则需要三个月做一次超声。 第三,除了彩超以外,你可以1到2年做一次钼靶,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变化。因为早期癌变体现出的钙化,B超检查不出来,需要其他检查如钼靶去检测。当然,超声、钼靶各有各的价值。超声主要看的是乳腺结节,能区分哪个是实质的,哪个是良性的。钼靶主要看的是钙化,可以早期找到更微小的钙化灶。 第四,这点我必须强调:绝经后依然可能会得乳腺癌。中国乳腺癌有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在45岁左右,第二个高峰在70岁左右,绝经后依然还存在一个乳腺癌高发期。 总结 很多乳腺癌病人患病后都会产生“上天不公”的心理,没有做过坏事却得了这样的大病,自己怎么就这么“运气不好”。 但我想说是,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确实跟“运气”有关,但这个“运气”并不由老天决定,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凡是有因必有果,我们知道自己的“命”,可以通过相应措施加以处理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了解身边的“运”,更能对种种雷区加以规避。我衷心希望,不论是健康女性还是乳腺癌患者,都能从实处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将乳腺癌发生、复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甲状腺结节癌变的可能性大吗?9 个问答帮你不纠结 一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明确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辐射; 2.自身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3.家族基因遗传; 4.缺碘或碘摄入过量。 其中,第 1、3、4 条也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二 甲状腺结节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甲状腺结节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取决于结节的良恶性、大小、功能。 良恶性: 良性结节对身体基本无害,只需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需要及时治疗,否则有可能导致死亡。当然,大部分甲状腺癌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可以长期生存。 大小: 如果结节过大,或生长速度很快,可能会压迫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功能: 有些结节可以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就会导致甲亢,表现为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失眠、消瘦、腹泻、月经失调等。 有些结节可能伴有甲减,表现为怕冷、皮肤干燥、水肿、体重增加、嗜睡、没精神、腹胀、便秘、月经失调等。 三 甲状腺结节恶变可能性高吗? 甲状腺结节中有 5%~15% 为恶性。有些结节刚一发现就可以判定为恶性,有些结节刚发现的时候表现为良性,但有可能在后期转变为恶性。 所以发现结节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四 甲状腺结节钙化等同于癌吗 甲状腺结节有没有钙化主要是通过 B 超、CT 等检查看出来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钙化都提示癌,良性结节也可以有钙化;其次,有一部分甲状腺癌不会出现钙化,所以没有钙化也不能就此排除癌的可能。 B 超中提示甲状腺结节内砂砾样细小钙化,是甲状腺癌的表现。大约有 55%~68% 的甲状腺癌有这类钙化表现。 如果 B 超中提示环形或大块状钙化,那么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只有 10%~20% 是恶性。 五 有什么办法可以缩小甲状腺结节? 如果结节是恶性的,需要及早手术。 如果结节是良性的,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缩小结节: 药物:即口服甲状腺素制剂治疗。但药物疗效很不理想,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服药后有结节缩小,大部分人都没什么效果。 手术:考虑到手术风险等问题,除非结节体积很大或有反复出血,否则良性结节一般不选择手术治疗。 消融术:包括热消融、无水乙醇注射、碘 131 治疗。但消融术问世时间还比较短,它的安全性、适用人群、不良反应、复发风险等问题都还不是很清楚。所以目前主流医学界并不推荐消融术,这种治疗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研究来验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并没有缩小结节的好方法。所以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医生一般只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每 6~12 个月复查一次)。 特别警示:如果良性结节在复查过程中出现明显增大等恶性表现,需要及早手术。 六 哪些甲状腺结节需要做手术? 有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穿刺活检证明是恶性的结节; 增长迅速、高度怀疑是恶性的结节; 体积很大、有压迫症状的结节; 合并甲亢的结节; 反复出血的结节。 七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会复发吗? 如果手术切除得不彻底、有残留,术后就有可能会复发。如果复发后再次手术,风险比初次手术高 5~10 倍。 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中尽量能切除彻底,手术难度会比较大。 八有甲状腺结节应该吃无碘盐吗? 1. 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甲状腺癌术后做碘 131 治疗前 就需要吃无碘盐,而且不能吃海带、紫菜、虾贝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2. 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不需要吃无碘盐,吃一般的加碘盐即可,但要少吃海带、紫菜、虾贝等含碘量高的食物。 3. 单纯的良性结节 饮食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只要不是每天吃大量海鲜就没关系。毕竟,没有甲状腺问题的人,每天吃大量海鲜也会吃出问题的。 九 有甲状腺结节可以正常运动吗? 1. 如果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或甲减 那么最好在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再运动。 2. 如果甲状腺癌术后在吃左甲状腺素 那么只能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走路、太极拳、低强度的广场舞等。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眼前发黑等情况,要停止运动、马上休息、及时看医生。 3. 如果是单纯的良性结节 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运动。
“卵巢抑制”要用多久?怎么“补钙”才正确 ● 为什么同样是内分泌治疗,她要「打针」,而我不需要? ● 诺雷得长期使用对卵巢究竟是「保护」还是「伤害」? ● 卵巢抑制对「生育」是否带来影响? ● 打针后会「变男人」吗,会衰老很快吗? ● 听说内分泌治疗容易骨质酥松,「补钙」要怎么补? ...... 为什么要进行“去势”治疗?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跟大家讲讲卵巢去势,“卵巢去势”的「势」其实来源于司马迁《史记》中“大势已去”的「势」。 历史小知识: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之事辩解而受宫刑,之后的时间都是以阉人的状态生活着。 所谓“大势已去”,其实就是被阉割过的意思。 ◢「手术去势」的没落 其实,在很早以前,曾经有过这样一项研究: 以绝经前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对象,施行卵巢切除手术,并将她们的疗效与没有接受手术的相同对象做对比,结果发现,做了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比没有做的患者,降低了20%—30%的乳腺癌复发风险。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们研究出了他莫昔芬(三苯氧胺)这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于绝经前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他莫昔芬的应用基本上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疗效。 既然可以用药物替代,何必去做手术挨那一刀呢?而且对于绝经前的年轻患者,失去卵巢,对她们身心伤害非常大,并且直接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手术去势这一手段就不再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而广泛的被药物进行替代。 ◢「药物去势」疗效好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继续发展,研究发现对于一些有着高危因素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来说: 卵巢抑制剂+AI↓达到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疗效更优 解读:使用卵巢抑制剂,将她们体内的雌激素状态降至绝经后水平,并联合AI(芳香化酶抑制剂),相比较单独使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卵巢”还能再「开工」 像戈舍瑞林(诺雷得)、亮丙瑞林(抑那通)这种卵巢功能抑制剂的发明为年轻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这类药物使用期间,它们会干扰脑垂体对卵巢发送“开始工作”的信号,卵巢处于「休眠」状态,达到和手术摘除卵巢同样的效果。 而不同的是,「药物去势」对卵巢功能的抑制是可逆的。 当药物停止使用后,我们的卵巢则可能重新「开工」,而且如果万一患者对卵巢抑制有强烈的副反应,我们有更换调整的可能,同时,在完成既定治疗之后,患者的生育功能同样可以恢复。 所以,我们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患者使用「药物去势」,把对她的身心伤害降到最低。 药物去势的时间及人群 在乳腺癌患者中,卵巢功能抑制剂应该用多久,依然存在争议。 目前关于这个方面的最新研究发布于2017年12月举行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大会(SABCS):SOFT和TEXT实验。 这两个实验更新了一项长达8年的随访结果, 结论是:使用5年卵巢功能抑制剂,在所有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都有获益,只是存在获益程度的高与低而已。 除了给出5年的使用时间,这个结果打破了以往大量循证医学对于年龄的限定。 以前认为,卵巢抑制在40岁以下应用都是合理的,但就目前的最新研究来看: 化疗后没有绝经,并且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的患者,都可以用。40岁之前是推荐用,35岁以下更有必要用,但并不是说35岁以下的病人都要用,我也有35岁以下不用的病人,她非常低危,我觉得三苯氧胺足够了。 药物去势副作用 关于长期使用后的副作用,SOFT和TEXT实验也指出: 真正坚持用完5年的患者,只有70%,剩下30%的患者因为无法耐受亦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 虽然卵巢抑制联用AI(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更好,但是因为这些副作用的存在,我们医生会根据每位病人的情况及时进行终止或是更换,并不一定要用满5年。 对于那些坚持不了的病人,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 ● 单用三苯氧胺 ● 单用卵巢抑制 ● 卵巢抑制联合三苯氧胺 所以,很多患者纠结「卵巢抑制要用多久」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如果副作用太大,记得跟你的主诊医生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让大家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 卵巢:保护or伤害 2017年的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大会(SABCS)针对「卵巢抑制对卵巢功能是保护还是伤害」发布了一个荟萃分析,将之前分别支持“有保护作用”以及“没有保护作用”的样本数据综合到了一起,目前的结论是: 第一,化疗期间使用,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化疗对卵巢的损伤。 此项荟萃分析中显示,「卵巢抑制与化疗同时用」跟「卵巢抑制在化疗之后用」相比,患者更有可能在停药2年内恢复月经。这也就意味着,卵巢抑制对卵巢的保护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化疗期间。 第二,卵巢功能抑制剂对受孕能力的影响,研究证据还不充分。 目前来说,抑制在“怀孕”方面的保护很难做对照研究,因为能否成功怀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还牵涉到伦理道德方面的因素。 患者如果有怀孕的打算,我们目前的建议是最好在化疗开始前,去把「受精卵冻存」起来,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推荐的、最为稳妥的方法。 「男性化」和「早衰」 确实,这个药物用了以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下降,但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雌激素,雄激素也会一同下降。 所以我们的患者不用担心使用卵巢抑制会变得的男性化,其实它是让大家回到青春期前的激素状态。 大家如果有测过激素水平会发现,报告上的指标跟还未发育的小女孩相差无几。所以无谓男性、女性,这个时候大家就是小女孩。 关于「早衰」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从前有句古话讲: "排卵一次就衰老一次" 使用卵巢抑制等于是延迟了排卵的过程,那衰老可能也会往后面延迟,不是吗? 如何正确「补钙」? 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钙质流失,其实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副作用。应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法乐通(托瑞米芬)的绝经前患者,应用AI(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的绝经后患者,都会出现。 而绝经前患者再联合应用卵巢抑制,症状就更加厉害。但是有一个例外: 绝经后患者使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法乐通(托瑞米芬)反倒会保护骨质,阻止骨质疏松。 那如何进行骨质疏松的管理呢? 从医学治疗上来说,有两个解决方法: ● 补钙 ● 双磷酸盐 老年性的骨质疏松补钙治疗是很有效的,常规钙片都可以; 但是针对年轻的患者是否一定有效,并没有相关研究,目前已有数据支持的治疗手段是双磷酸盐(半年打一次或是口服一些含有双磷酸盐的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是十分明确的。 但要注意: 老年性骨质疏松在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如果没有维生素D,我们摄入的钙质基本上是穿肠而过,达不到治疗效果。 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应该尽量去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提高个人整体的免疫力,锻炼骨质,预防骨质疏松。 我有好几个经常运动的病人,她们在治疗期间几乎没有钙质流失,这一点仅通过饮食或是药物是完全无法达到的。 我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尽量选择在白天的时候做户外运动,接受一些紫外线。如果一定要在室内,建议把窗户打开,让阳光照射进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访问量 6,765,970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614位
科普文章 58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