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腱鞘炎等疾病,在中医属于“筋伤”等范畴,这些疾病非常普遍。针对上述病症,中医主要有针刺、推拿等疗法,西医主要有封闭、理疗、手术等疗法。现代针刺针具和推拿治疗等仅对机体产生刺激作用,却无锐性和钝性分离作用。根据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筋伤理论,筋伤的根本致病机理是软组织损伤引起软组织粘连、瘢痕及挛缩,压迫和刺激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等,引起疼痛、麻木等临床综合征。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根本病理因素需要软组织松解,筋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如《皇帝内经》分析筋伤的治法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筋伤治疗通针能通经活络、促进血脉畅通。西医的封闭、理疗等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其中激素等化学药物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手术治疗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但是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费用高、风险大,可能给患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现有针刺疗法的针具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有一些改进,但就进一步适合各种复杂病症、提高疗效以及方便操作方面,仍然存在有一些不十分完善之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提供一系列筋伤治疗通针,该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又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且能进一步简化治疗程序,方便了医疗操作。 周建斌主任本发明筋伤治疗通针能进行锐性分离针法和钝性分离针法,不仅能从根本上松解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还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并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
通针疗法研讨培训会成功举办周建斌主任担任大会主席并作主旨报告 窗外寒风烈,室内春意浓。1月20日下午,“针刀医学新发展——通针疗法研讨培训会”在世界针刀发祥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现场参会人员近百人。由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周建斌主任担任大会主席,特邀江苏省第二中医医院马辉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李开平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孙岩军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志祥主任、南京市中医医院张彩荣主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徐晨婕主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韦晔主任等嘉宾出席。会议在周建斌主任热情洋溢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嘉宾们纷纷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期间并穿插互动环节,同行之间的相互提问,促使会议氛围更加活跃。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它体现了南京针刀学术界务实求真、守正创新的良好学风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以及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厚底蕴。周建斌主任在会上作了《针刀医学新发展——通针疗法简介》主旨报告,首先他回顾了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老师1983年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南京市钟山医院)开展针刀疗法情况。1983年,朱汉章教授工作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向江苏省卫生厅申请针刀疗法科技成果鉴定。江苏省多家省级大型医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针刀疗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科技鉴定的结果,标志针刀疗法合法医疗地位的确认。江苏省卫生厅把针刀疗法列为江苏省医疗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之一,并建议向全国推广。1984年4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报道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朱汉章医师成功申报技术鉴定,以及针刀疗法通过了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周建斌主任在继承朱汉章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通针专利技术。周主任把针刀与通针疗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动画演示针刀锐性软组织松解术的优势和风险,特别强调安全是第一要务,做针刀治疗应该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讲疗效。否则,针刀操作不当,会引起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则非常难解决。为了避免针刀潜在的风险,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周主任发明了通针,把针刀、圆钝针和管针有机地组合在一个通针系统。操作时,针刀和圆钝针依次通过管针进行锐性和钝性软组织松解,从根本上解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粘连、瘢痕及挛缩等病理因素,又避免了神经、血管和脏器的损伤,还能避开手术风险和激素等化学药物的许多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系数,还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费用;该发明专利已于201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证书。周主任还用3年时间完成《通针疗法》专著并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篇,上篇介绍通针疗法基础,下篇介绍通针疗法治疗常见疾病,周主任特别恳请与会专家对该书提出宝贵意见,以期进一步改进、完善书中内容,以利于第二次出版。最后,周主任还分享了《通针治疗三角肌后束损伤》、《通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等2个视频,非常直观地演示了通针疗法,其管针的定向引导、针刀锐性松解的立竿见影、圆钝针钝性松解的安全可靠等诸多作用,引起了现场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强烈反响,尤其是该技术的安全操作,以及全程不打麻药、不打激素、不打封闭的纯绿色中医治疗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会上一位专家所言:通针看上去是一个小的发明,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案。临近晚上6点钟的时候,会议接近尾声,最后在周建斌主任做作总结中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俗话总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是许多人不知道还有一种痛在老年人群中更是让人闻风丧胆,那就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它既是病,疼起来也要人命。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疼痛剧烈,可能更甚于分娩痛。1、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2、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3、 疼痛特征:①自发痛②痛觉过敏③痛觉超敏④感觉异常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1、 药物治疗:钙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多卡因贴剂、曲马多、阿片类镇痛药等2、 微创介入治疗: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损坏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等3、 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 四、带状疱疹复发的高危因素1高龄:带状疱疹总体复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在80-84岁时达到峰值2女性:女性带状疱疹复发率显著高于男性3合并症:心力衰竭、慢阻肺、慢性肾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复发风险较非此类疾病群体有所增高4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持续≥30天与带状疱疹复发显著相关 五、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复发进而避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就近各大社区医院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带状疱疹。研究证实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以为50岁及以上人群提供高达97.2%的保护效力,保护效力可维持10年,模型预测接种后长达20年的免疫应答,使50岁及以上人群安心更长久。
总访问量 798,31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74位
科普文章 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