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立三甲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中渗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中渗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黄斑病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黄斑是我们的视觉中枢,我们看到的东西首先会投影到黄斑区,才能传输到我们的大脑。它位于眼球最里面内表面的视网膜上,黄斑区富含叶黄素,因此比周围的视网膜颜色稍暗,故称为黄斑。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那黄斑其实就相当于相机的底片,它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相机没有底片或者损坏,无法拍出清晰多彩的照片。同理,如果我们眼睛的黄斑出现问题,视力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眼中的甚至会导致失明。由此可见,黄斑对我们眼睛是多么重要,那黄斑病变又是如何导致的呢?我们平时生活用眼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谨慎紧张,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会导致黄斑区周围脉络毛细血管张力过大,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处的地方出了问题,造成脱离,即使中性型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眼底组织发生退化,抗氧化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黄斑区血管产生异常,黄斑出血、渗出,就损害了视力。有害蓝光电脑和手机的屏幕都会发出蓝光,蓝光波长短能量高,长时间照射,首先会导致视力下降,对眼睛造成不可逆损伤。由于它的物理特性,蓝光比紫外线更容易伤害人眼球内的黄斑部。过量蓝光进入视网膜时,会引发视网膜感光能力大幅提升,当捕获光子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视网膜细胞开始死亡,就有可能造成黄斑病变,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调查显示,如果年轻人每天增加3小时暴露在手机和电脑的有害蓝光下,那么在他们老年时的老年性黄斑病变的发生时间会提早约10年左右。如高度近视、外伤等其他原因先天发育缺陷可能造成黄斑病变;外伤、激光笔、打球强烈撞击到眼睛等也会造成黄斑损害或裂孔;由于高度近视也会造成黄斑裂孔或劈裂等。另外,遗传。环境、饮食、用眼都可能诱发黄斑异常。其实,想要防止黄斑病,预防是最好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从一些小细节开始,我们就能拥有清晰健康的视界。戒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抽烟、长时间玩手机不休息,尤其是关灯玩手机。多吃抗氧化食物、含叶黄素和维生素多的食物,如玉米、蛋黄等,保证视网膜的营养,对抗眼睛衰老。食用眼保健品,坚持长期服用,可以有效增加血液和黄斑区的叶黄素浓度,有效防止蓝光和黄斑退化,保持眼健康。其实无论是食物补充还是保健品,最主要的是依靠“眼黄金”叶黄素来达到护眼的目的,叶黄素可以有效地避免眼睛受到蓝光伤害,防止黄斑病变,预防白内障的发生等。
认识中青年黄斑出血的常见疾病——“中渗”中青年突然发现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看东西中央发黑,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黄斑出血,确诊为“中渗”。那么“中渗”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为了揭开“中渗”的神秘面纱,我们就门诊就诊时患者经常问的问题,在这里详细给大家解答一下。1、问:“中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答:“中渗”是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主要是中青年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多单眼发病,主要是不同的病因导致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出现黄斑出血、水肿,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2、问:得了“中渗”会有什么感觉?答:主要是突然地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变小、变暗。3、问:为什么会得“中渗”?答:“中渗”的具体病因不清,但与结核病、弓形体病、Lyme病等感染相关,因此部分患者可能有结核病史、宠物饲养史或接触史,但大部分患者查不出具体原因。4、问:得了“中渗”该做什么检查?答:首先要进行眼科专科检查——除了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这些常规眼科检查外、还要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包括视网膜血管造影和脉络膜血管造影)和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检查,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其次还要进行全身检查(查病因)——去内科或感染科进行相关检查,如结核病、弓形体病、Lyme病等。5、问:得了“中渗”该如何治疗?答:首先是病因治疗,通过检查确定病因,如结核病需抗结核治疗,其他病原体感染接受相关治疗;其次是眼部治疗,建议早期治疗,恢复视力。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眼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此药能明显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而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或延缓患者视力下降,提高视觉质量。此外,对顽固性中渗可考虑联合光动力治疗(PDT)或眼内糖皮质激素注射。6、问:“中渗”的治疗效果如何?答:绝大多数“中渗”治疗疗效较好。如果患者病灶不在黄斑中心区且病灶面积比较小,早期治疗后效果较好,部分患者仅注射一次或两次雷珠单抗,视力可以很快恢复,变形也会减轻甚至消失。但也有很少部分患者多次注射雷珠单抗后,病情反复,虽然视力提高,但黄斑水肿时好时坏。但如果治疗比较晚,病灶已经瘢痕化,治疗的效果不会太好,所以还是要早诊断、早治疗。7、问:得了“中渗”,生活工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答:“中渗”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心态,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不宜太疲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保障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不吸烟、不喝酒,不过度减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