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肺癌是生长在肺部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经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由于没有特殊的表现,肺癌不容易早期发现,仅有20%的患者发现时有手术机会。早期肺癌指国际分期系统为0期和I期的患者,即原位癌和肿瘤未侵及胸壁及胸腔内重要脏器和主支气管,没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肺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70%。 手术,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肺癌的方法,但传统治疗肺癌的手术方法,需要在胸部皮肤切开一个长30厘米左右的切口,还要切断胸壁的肌肉,切开两根肋骨间的肌肉,将肋骨撑开使切口宽达到10-15厘米,有时还要断1-2根肋骨。 1992年,美国医生报告了第一例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最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胸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手术经验的丰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胸外科新技术。“微创手术,必须做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手术质量和相似的手术效果。”这是“微创”最根本的原则。根本要求是“确切地切除病变肺叶,并且实施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只需在患者胸壁开一个1cm观察孔和两个分别1.5cm、3.5cm操作孔即可完成手术;一方面要求患者必须是符合一定条件的肺癌病人,另一方面要求医生必须是具有丰富的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经验。手术的优点是:第一,创伤小、出血少;第二,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第三,伤口美观。 和所有的微创技术一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微创性—— 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后遗症状少。与传统开胸手术以及小切口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减少了创伤,病人元气和免疫力得到最大程度保护。 国外已经有人做过千余例此类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肺癌比,无论在局部肿瘤复发,还是患者远期存活方面,疗效均一致,也就是说该方法治疗肺癌同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在疗效上相同。实际上,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点:1. 术者的操作技术。这类手术,要求术者即有丰富的胸腔镜手术经验,同时又做过大量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对胸腔内的解剖很熟悉。2. 手术病人的选择。近年完成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证实:胸腔镜下操作,要比开胸直视操作更清晰、容易。通常,肿块在肺内,没有明显侵犯周围器官,纵隔淋巴结肿大不明显的病人,都可以通过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
9月20日,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地为来自市区的一位49岁男性患者施行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标志着我市微创外科技术取得了新进展。 患者因体检发现左下肺包块入院,经CT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肺有一20×10×9㎜结节,初步诊断为肺部肿瘤,但性质待定。2010年9月13日,经CT定位下穿刺诊断患者左下肺肺癌(中分化鳞癌)。由于患者有高血压病及脑梗塞病,体质较差,患者家属顾虑重重:是否能耐受手术,如果需要手术则能不能采用切口小、痛苦少的微创手术。 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近几年已常规开展胸腔镜手术上百例,彭湘洪副主任医师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门进修学习胸腔镜技术三个月,他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微创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同时也向患者和家属告知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虽然是全市首例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但病人以及家属表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术前经控制血压治疗,在科主任康松涛主任医师主持下制定了严格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决定由彭湘洪副主任医师主刀手术。 9月20日上午9时00分,随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冯增光成功插入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开始了。胸心外科彭湘洪副主任医师、过江主治医师和吴坤医师在患者左胸开了2个约1.5cm的腔镜切口和一个第4肋间腋前线位置处的长约4cm的切口,仔细探查发现患者左下肺叶背段肺实质内结节与CT检查相似,分离下肺韧带后游离出下肺静脉以及下叶支气管和下肺动脉,分别用一次性切割缝合器钳闭处理,后将肺裂用一次性切割缝合器钳闭处理,切除左下肺叶。最后为患者清扫淋巴结后仔细止血,并放置胸管,缝合三切口,中午11时30分手术圆满结束。历时一小时五十分钟,我市首例微创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宣布成功。该术式在全省也仅有湘雅一、二医院等少数医院开展过,全国常规开展该术式的也仅仅是几家大医院。患者术后几乎没有感到切口疼痛,而且肺功能情况和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日前痊愈出院。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腔镜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常规手术“大切口、小手术”的局面,微创手术让病人减轻了开胸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加快了恢复的速度,给病人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访问量 12,700次
在线服务患者 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