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晚长”,医学上称为“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如果女孩14岁后仍未出现乳房发育,男孩16岁后无睾丸体积增大迹象和(或)无其他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可以界定为“晚长”,有个别孩子甚至延迟至17-18岁才开始性发育。晚长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遗传有关,也就是说晚长的孩子通常父亲或者母亲也有晚长史;一种是与机体能量消耗过多或营养不良有关。当今社会生活条件普遍提高,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晚长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目前孩子晚长的几率相对较低。骨龄是鉴别孩子是否“晚长”的重要指标。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以上且生长激素分泌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体质性青春期延迟)。
4个月以后的婴儿需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婴儿满4个月以后,从母乳或牛乳中获得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及时添加一些食品,以补充母乳或牛乳中营养素的不足,帮助婴儿健康成长。比如4-6个月的婴儿从母亲获得的铁已基本用完,而无论是母乳还是牛乳中铁的含量都不足,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容易得缺铁性贫血,在添加辅食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2)添加辅助食品也可以为婴儿的断乳做好准备,所以婴儿的食品又称离乳食品,其涵义并不完全是指在断奶时所摄入的食品,而是指从单一的母乳(或牛乳)喂养到完全断乳这一阶段内所添加的食品。 (3)为了训练婴儿的吞咽能力。习惯于吃奶类(流质液体)的婴儿逐渐过渡到将来吃固体食物,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婴儿可以从吃糊状、细软的食品开始,最后逐步适应接近成人的固体食物。 (4)为了训练婴儿的咀嚼功能。随着月龄的增大,婴儿的齿龈的黏膜逐渐坚硬,尤其长出门牙之后,给以软的半固体食物,婴儿会用齿龈或牙齿去咀嚼食物,然后吞咽下去,所以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婴儿咀嚼功能的训练,有利于颌骨的发育和牙齿的萌出。
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实际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一般情况下骨龄和年龄相差在1岁以内,但是在疾病等因素影响下骨龄会严重落后或提前。骨龄反映了全身骨骼的生长和成熟情况,可以用于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和身高增长空间,为预测孩子的成年终身高提供有力依据。骨龄一旦成熟,骨骺闭合,孩子也就失去长高的机会了,因此骨龄监测是科学身高管理过程中的必做检查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