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后就一定会发病吗? 不一定! 很多女性在做完宫颈癌筛查后,发现自己感染了HPV很紧张,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疯狂搜索HPV,众说纷纭,越搜越紧张,越搜越害怕,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还是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吧。 如果宫颈癌筛查发现了高危型HPV阳性,需要尽早去妇科阴道镜门诊或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由专业的医生来分析判断有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我们需要初步了解的是:大多数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后,靠肌体的自然免疫力,一般在感染后1-2年内会自动清除,如果不能自动清除,持续感染大于2年以上,约5%-10%的感染者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一般情况下,高危型HPV感染平均8-24个月可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CIN2,CIN3,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常规就需要干预了),再平均8-12年可进展为宫颈癌。所以只要我们规范的做好宫颈癌筛查,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及早发现并治疗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也就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提前预防HPV感染呢?有的,就是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注射HPV疫苗。需要强调的是:注射HPV疫苗后也需要定期规范的宫颈癌筛查,注射疫苗只是增加了一道防护而已,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千万不要抱有这种侥幸心理。
上一讲我们简单的了解了HPV病毒,那么有些人很困惑,HPV病毒感染,都会致癌吗?接下来我带大家进一步了解一下HPV病毒。 HPV病毒有多达几十种分型,根据HPV亚型致病能力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将HPV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 根据目前的检测手段,能检测出的高危型病毒主要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型14种,这些高危型HPV病毒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18感染引起的,所以专业人士把HPV16,18划分为高风险病毒, 还有一部分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是由HPV52,58,33,31引起的,被专业人士划分为中度风险病毒,其他型的当然也有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风险,只是几率很小了,被划分为低风险病毒,总之,不管哪种风险的病毒都不能轻视哦。 低危型病毒包括:HPV6、11、42、43、44、68等型,可引起外生殖器湿疣或子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90%的尖锐湿疣是由HPV6或11感染引起的, 有的人感染HPV6或11后平均3个月左右可以在外阴或阴道或宫颈长出一簇簇毛刺状的小疙瘩,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会有瘙痒或出血。 所以一般情况下,感染HPV病毒的类型不同发生的病变也是不一样的。
宫颈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于第一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万例,死亡约3万例。 目前已知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高危型HPV长期持续感染引起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而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今天我们就先认识一下HPV是何方神圣。 HPV是一种环状、双链、无包膜的D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为45~55nm,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不存在血液、唾液,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分布,主要感染生殖道粘膜和口腔、咽部上皮粘膜细胞等,女性检测HPV常规刷取宫颈口或阴道壁的脱落细胞送检, HPV感染主要靠皮肤接触和性行为传播,有性行为的妇女,一生中生殖道HPV感染几率为50-80%,只有一个性伴侣的性行为也可有HPV感染,有HPV感染不等于性病。
总访问量 3,009,54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413位
科普文章 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