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
主任医师 教授
4.9
骨科邵云潮
副主任医师
4.8
脊柱外科周晓岗
副主任医师
3.5
骨科吴旭华
副主任医师
3.3
骨关节科孟祥超
主治医师
3.5
骨科边冲
医师
3.2
骨科谷辉杰
副主任医师
3.1
骨科周开锋
副主任医师
3.1
骨科徐俊
主任医师
3.1
骨科容可
副主任医师
3.1
张懿鸣
副主任医师
3.0
骨科黄中岳
副主任医师
3.0
骨科殷潇凡
主任医师
3.0
骨科张晓阳
主任医师
3.0
骨科夏江霓
主任医师
3.0
骨科秦强
副主任医师
3.0
骨科宗阳明
副主任医师
2.9
骨科周振宇
副主任医师
2.9
骨科陈炯
副主任医师
2.9
骨科程向阳
医师
2.9
术后发热:术后两周内可有低热反应,一般不超过38.5摄氏度。术后超过两周仍有持续发热需要复查,排除感染。活动度受限:术后周围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瘢痕纤维化,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功能锻炼来减少术后出现的关节粘连和僵硬,极个别患者需要进行麻推或者行关节松解手术才能改善。患肢肿胀:关节镜术后的正常反应,大部分经过康复训练配合物理或者药物治疗能够很快消退。疼痛:尽管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术后短期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康复训练和术后愈合,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在4-6周能够缓解。如果疼痛无法缓解甚至加重,请及时就诊。
肩峰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痛的常见原因,其常见于中老年人。当肩峰下的空间变小时,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摩擦和撞击使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相当多的患者与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有关。排球、棒球、游泳、网球和绘画等运动和活动都需要重复的手臂运动,这可能会导致肩袖和二头肌腱过度使用和疼痛。此外,肩膀向前下垂的不良姿势以及肩部内骨刺的发育也会导致亚囊隙缩小,从而导致撞击综合征。上图:左侧为正常肩峰下间隙,右侧为狭窄的肩峰下间隙诊断:肩关节三维CT和MRI对肩峰撞击具有诊断价值,尤其是MRI检查能反应软组织的病变,使常规的诊断方法之一。治疗:早期的肩部撞击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和个性化锻炼计划,以提高肩部力量、运动范围和肩胛骨控制。治疗还可包括按摩、针灸和热敷等理疗方式。如果不进行治疗,肩部撞击症状可能会继续恶化,并可能导致肩袖撕裂的发生。一旦出现肩袖和二头肌腱损伤,则需要考虑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
一般建议膝关节镜术后需要常规使用弹力绷带2周,2周拆线后可更换血栓弹力袜直到完全恢复正常行走。弹力绷带能起到的作用:1. 可控加压止血;2. 减少肿胀反应;3. 更好的舒适性;4. 预防深静脉血栓;5. 方便更换敷料。上图:下肢关节镜术后使用棉质和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建议入院前购买该款医用弹力绷带(规格:15*450cm)两卷带入手术室https://item.jd.com/64202984836.html或者自行选择购买同款产品
总访问量 186,51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75位
科普文章 40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