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乳腺癌病友对于升白针并不陌生。那么,升白针是什么?为什么要打升白针?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什么是升白针?升白针,顾名思义就是升高白细胞的针。白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病毒和细菌,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力的关键。升白针的主要成分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够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产生白细胞,达到“升白”的目的。为什么要使用升白针?大多数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白细胞中有60%-70%为中性粒细胞,且粒细胞平均生存时间最短,约6-8小时,因此骨髓抑制最先表现为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首要危害是感染。这类感染通常进展迅速,可能刚开始仅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等症状,数小时后便进展为肺炎、肠炎甚至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因此,如果出现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其次,中性粒细胞减少会打乱化疗计划,影响化疗效果。一旦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严重降低的情况,就不得不延迟化疗,等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恢复到正常才能化疗。而这个等待期,短则数天,长则数周,进而导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大大增加。哪些患者需要使用升白针呢?所有化疗患者都需要使用升白针吗?并不是!每个患者的化疗方案不同,不同化疗药物对骨髓的造血能力的抑制作用不同。同时,每个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也千差万别。因此,是否需要使用升白针需要综合考虑化疗方案和患者自身情况两大方面因素。从化疗方案来看,部分化疗药物对白细胞的杀伤能力很强,可能导致长时间重度的骨髓抑制,因此需要提前用升白针来降低感染风险或避免治疗延迟。这类化疗方案主要包括:ddAC-T方案(剂量密集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TAC方案(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TCbH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等。从身体状况来看,高龄、近期手术和/或开放性创伤、接受全量化疗、肿瘤侵犯骨髓、全身体能状况较差、营养状况差、合并慢性心、肝、肺、肾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化疗后要及早给予升白针,减少感染风险。如何使用升白针?临床上使用的升白针主要分为两大类:长效升白针及短效升白针。长效升白针一般作为预防性使用,在化疗后的24~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也就是说,如果星期一上化疗,则星期二或星期三给予长效升白针,从而预防在化疗后7~9天血象降到最低点时发生感染。长效升白针在每个化疗周期只需注射一次,维持效力长达两周。优点是作用时间长,维持效力好,无需多次监测血常规,省事方便高效。缺点是长效升白针费用相对较高。短效升白针又称为“解救升白针”。其效果维持时间短,需要每天使用,每1~2天监测血常规,直到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正常及以上。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升白针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升白针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骨痛、脱发、腹泻、寒战、肌痛、头痛、皮疹等。其中,约10%~30%的患者发生轻度至中度骨痛。以腰骶骨为主,一般持续2~3天,较长者不超过7天。总体来说症状较轻,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如有需要,可通过口服普通镇痛药(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得到有效缓解。打了升白针之后多久可以继续用化疗药?升白针与化疗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给予升白针。一般建议间隔24~48小时:即化疗后间隔24~48小时才能给予升白针;打升白针后也要间隔24~48小时再进行化疗。从而避免经升白针作用后进入增殖周期的造血细胞被细胞毒药物杀伤,减少骨髓干细胞损伤,增强患者的化疗耐受性。打了升白针之后白细胞为什么仍然没升高?打了升白针之后白细胞没有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分析:首先,是个人体质因素。年龄较大或者因多次化疗后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变差,就会使得白细胞难以大量产生。其次,是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骨髓毒性的药物也会抑制造血功能。最后,是营养因素。进食少,或者营养吸收不好,使得体内缺少造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可能是白细胞没能升高的原因之一。打升白针之后突然升得很高要紧吗?不必担心。打升白针后出现白细胞过高,主要与升白针刺激骨髓粒系造血有关,这种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在停用升白针后,这种骨髓刺激作用就会消失,骨髓不再产生大量的白细胞,而已经形成的白细胞,经过几天就会进入衰老、凋亡的过程,从而白细胞水平也会很快恢复正常。升白治疗是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剂量和强度的重要保障。保持良好心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从而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位列第一,早期乳腺癌治疗主要以开放性手术为主。近来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开刀治疗乳腺癌成为可能。只需“打一针”,直击乳腺癌病灶所在,迅速“冷冻”再“解冻”,击破肿瘤细胞,就可打垮乳腺癌,同时术中患者几乎无痛感,术后无疤痕,住院恢复周期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项新技术——乳腺冷冻消融技术。什么是乳腺冷冻消融技术?冷冻消融又称为“氩氦刀”,是一种微创消融肿瘤的治疗技术。冷冻消融是一项纯物理治疗,其作用原理依靠低温带来的细胞毒性作用,包括第一次冷冻、被动解冻和第二次冷冻的循环。首先利用超冷手术器的尖端,输送常温高压氩气(冷媒)直接作用于癌细胞部位,使其温度迅速降低,细胞内、外的组织液形成冰晶,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脱水、变性。当输送常温氦气(热媒)时,尖端快速加热处于结冰状态的病变组织,细胞肿胀破裂,同时可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微血栓生成,从而阻断对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让病变部位处于缺血和缺氧状态,进而诱导细胞死亡。因此冷冻消融技术能缩小局部癌细胞病灶,也能减少病灶数目。尤其是早期癌症,病灶体积小且数量少,采取冷冻消融术能起到完全消融的目的,其效果可以跟手术治疗相媲美。冷冻消融的治疗效果如何?1998年,随着氩氦刀在美国问世,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应用于实体肿瘤治疗已有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近来年,在此基础上,冷冻消融技术又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国外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对于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乳房肿块,肿瘤的冷冻消融率可达到100%;对于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乳房肿块,肿瘤的冷冻消融率也达到92%。在2019年美国乳腺外科医生协会年会中,一项日本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304例直径≤1.5厘米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冷冻消融及术后综合治疗后,不再做手术切除,术后6年随访,局部复发率不到1%。因此,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冷冻消融技术,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且复发率很低。冷冻消融适合什么样的乳腺癌?冷冻消融技术为乳腺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适合以下几类乳腺癌患者:(1)乳腺癌肿块直径≤2厘米,无淋巴结肿大及转移者。(2)乳腺癌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者。(3)Ⅲ期和Ⅳ期乳腺癌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无反应者,可以考虑姑息冷冻治疗。此外,炎性乳腺癌常会迅速散播,液氮喷溅技术是目前制止该病的唯一手段。乳腺冷冻消融治疗是怎样进行的?冷冻消融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根据病灶位置,选择患者处于适当体位,消毒铺巾后,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氩氦刀,名为“刀”,其实用的是针,一般采用的氩氦刀直径为1.7mm或2.4mm。消融刀穿刺至病灶内后,首先输送氩气,1min内将病灶部位温度降至零下140℃,冷冻10min;再输送氦气,使病灶部位迅速升温至20-40℃并持续3min进行融解。如此反复冻融两个循环后,微血管内膜损伤并栓塞,停止运输养分,病灶内肿瘤细胞破裂毁损。 乳腺冷冻消融技术有什么优点呢? 冷冻消融技术属纯物理治疗,彻底摧毁肿瘤治疗效果确切,同时具有以下优点:(1)术中疼痛感小。与一般产生热量的消融技术相比,冷冻消融的优点是冷却无痛苦。这是由于冷冻本身具有使痛感迟钝的镇痛作用,因此冷冻消融造成的痛苦要远比其他的治疗方法轻,手术中患者舒适度较好。同时,冷冻消融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术中几乎没有痛苦,并可以与术者进行实时交流。(2)创伤小,恢复快。冷冻消融在超声实时可视化下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开展,不破坏乳房外表、并发症少、恢复快。它的创伤几乎看不出来,还可以减少瘢痕和疼痛,避免给患者形成的心理及生理创伤,更好地保护乳房组织,从而达到“去病保美”的效果。(3)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冷冻消融技术还可以降低周围组织受到损伤的风险,尤其是在处理膈肌以及心脏大血管附近的病变组织时,比其他类型手术更有优势。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相比,冷冻消融无毒副作用,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有效地调控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冷冻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从而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显著提高远期生存率。冷冻消融技术较之传统手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无需将患者的整个乳房切除。乳腺癌冷冻消融技术作为一种保乳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不仅挽救患者的生命,更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庭幸福感。
“医生,体检报告上说我有乳腺钙化灶,这是什么啊?我是不是得乳腺癌了?”随着乳腺钼靶(X-ray)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乳腺钙化灶被发现,这也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那么,乳腺钙化灶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很可怕吗?查出乳腺钙化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乳腺钙化灶是什么?乳腺钙化灶是指X线或超声检查时在乳房内观察到的形态不规则的钙质沉淀,图像显示为白色亮斑,专业术语叫做“高密度”或“强回声”。钙化灶是身体对于炎症等刺激的对抗反应。通俗地讲,钙化灶就是人体免疫细胞与外敌战斗后的战场。不同乳腺疾病产生钙化的机制不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退变、坏死物质钙盐沉积;某些肿瘤分泌含钙盐的物质,使血管周围组织钙化等。乳腺钙化的成分是什么?乳腺钙化的成分可以分为两类:①以草酸钙为主,常见于乳腺良性疾病。②以磷酸钙为主,在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中均可见,并且更常见于恶性肿瘤。乳腺钼靶的重要性因为钙盐物质密度高,在X线成像中和周围软组织形成明显的密度差,X线检查可以发现0.2mm甚至更小的钙化灶,因此乳腺X线摄影(钼靶)是检出、评估乳腺钙化灶的首选及规范方法。部分早期乳腺癌仅表现为成簇细小钙化灶,除乳腺X线摄影外,其他检查方法均无法检出。因此,即便有低剂量辐射,乳腺X线摄片仍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钙化”与乳腺癌有怎么样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发现“钙化”病灶后,并不等于患了乳腺癌,有相当一部分的钙化病灶是良性的,不能一概认为钙化=恶性,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如何从众多钙化中辨别“真凶”乳腺癌呢?临床上,医生主要根据钙化的形状和分布来综合判断。(1)看“颜值”。良性钙化一般比较粗大或呈爆米花样、粗棒状、蛋壳样等,散在分布;恶性钙化一般为针尖大小,团簇样分布。(2)看数量。良性钙化一般数目少;恶性病变表现为数目多,甚至无法计数,如泥沙样钙化、成簇的针尖样钙化。但有时恶性钙化也可表现为数量较少,数颗或数十颗,数目少的恶性钙化常见于分叉状、小杆状。(3)看分布位置。良性钙化灶,多发生在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大汗腺、皮肤等乳腺间质内,乳腺实质内少见;恶性钙化则多发生于乳腺实质内,泥沙样钙化多发生在乳腺小叶腺泡内,小杆状钙化多发生在导管内,小叉状钙化则多位于终末小导管内。总之,乳腺的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都可能表现为乳房钙化灶,但是良恶性疾病所导致的钙化灶在形态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 发现乳腺钙化怎么办?首先,通过专业检查区分钙化是良性还是恶性,这非常重要。良性钙化不需要任何治疗。目前为止,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还不能消除钙化灶,按摩、理疗等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不要轻信一些偏方。对于良性钙化,通常只需要定期观察,随访钙化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可疑恶性钙化,需要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切除或者活检,以取得病理证实,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乳腺钙化活检怎么做?如果乳腺钙化灶伴有肿物同时存在,首选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空芯针穿刺即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对于只有钙化,而无对应位置肿块存在的情况,一种可以通过术前X线立体定位留置定位导丝,术中沿着导丝切除包含钙化灶的乳腺组织,及所谓的切除活检。另一种X线引导下的乳腺穿刺活检手术,即通常说的穿刺活检,是一种3DX线数字摄影立体定位成像穿刺活检技术,利用乳房低剂量断层X线摄影结合真空辅助装置和穿刺针活检,用以帮助找到在影像中的异常乳腺病变,在显微镜下检查穿刺组织样本的类型。该方法皮肤表面几乎无疤痕,同样可以捕捉到微小钙化和乳腺结构异常的病变,如果发现癌细胞,明确诊断后,医生可以使用病理诊断信息给与患者后续的治疗意见,是一种精准微创的乳腺疾病诊治技术。临床上,早期的乳腺钙化大多是通过钼靶筛查发现。早筛查、早发现,极大地有利于乳腺癌的后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提高保乳率,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推荐女性朋友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或X线检查,这对乳腺健康非常有意义。若您检查出乳腺钙化,不必惊慌失措。记得咨询和听从乳腺专科医生的指导,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和诊治。
总访问量 52,97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1位
科普文章 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