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叶性苦辛温,属纯阳之物。艾灸产生的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诸多妇科疾病导致的原因多数因为寒湿、血虚而引起,艾灸是治疗的不二选择。艾灸可以具体应用到哪些妇科疾病呢?“宫寒”,一般指胞宫虚寒,临床多以下腹冷痛,得热痛减,肢冷畏寒,或腰膝酸软,或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夜尿增多,大便稀溏,带下清稀量多,性欲淡漠,面浮肢肿,或体型肥胖,行经腹痛,经暗有块为主要特点。临床中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属于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病症。针对以上疾病在做艾灸时,通常选择有温肾暖宫作用的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子宫穴。可加三阴交以及涌泉穴引热下行,避免患者灸过后上火。艾灸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穴位同时进行,时长半小时为宜。问:经期可以艾灸吗?妇女在月经期间不建议艾灸,因为艾灸有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会增加出血量或延长出血时间而造成贫血等疾病。问:艾灸有助于备孕吗?艾灸具有温补阳气、散除寒湿的作用,可深入胞宫祛除寒湿之气,使气血运行通畅,创造更加有利于胚胎着床的内环境。问:流产后可以艾灸吗?流产后是可以进行艾灸,部位即在下腹部。尤其是药物流产后艾灸可以促进残留的妊娠物排出体外。再者,艾灸的温煦作用还可以帮助子宫内膜进行修复,有利于新子宫内膜的生长。问:艾灸适合什么样体质的女性?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适合艾灸,艾灸适合虚寒型体质的人群,,通常表现为身体瘦弱、易疲乏、手脚不温、怕风、小腹冷痛、遇冷易腹泻等表现。湿热型体质、阴虚型体质的女性就不宜使用艾灸,不仅没有保健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湿热型体质的常见表现为口干、口臭、白带黄而腥臭、大便黏、面部带油光等症状,阴虚体质的常见表现为手足心热、心烦、口干渴、潮热盗汗等症状。使用艾灸时应该仔细辨别自身体质,勿要用错。专家提醒: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乳头、阴部等不要施灸。过劳、酒醉、大汗淋漓等也不能立即施灸,艾灸虽好,但不可贪灸!
痛,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任何部位。针灸镇痛早已成共识,临床医家多采用局部取穴、循经辨证或脏腑相关等方法进行治疗。针灸在妇产科诸痛同样应用广泛。本期科普,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妇科痛症,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①与月经相关的疼痛,包括痛经、经行头痛、经行乳房胀痛等; ②与妊娠相关的疼痛,包括妊娠腹痛、妊娠腰痛等;③与产后相关的疼痛,包括产后宫缩痛、产后头痛、产后腰痛、产后关节痛等;④与妇科肿瘤相关的疼痛,包括各类原因引起的乳房疼痛,如急性乳腺炎、乳房增生等、妇科疾病等(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带下、卵巢囊肿)等。妇科痛症的发作规律。发作时间:较多妇科痛症的发生时间在经前期、经期、产后、哺乳期;病因病机: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耗伤气血,不荣则痛。妇科痛症也常于心理因素相关:精神紧张、压力大、焦虑等心理变化诱发或加重妇科疼痛,并伴心烦易怒、失眠、情绪低落等。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和气血的产生、运行,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情志因素在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日益增加。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生活节奏,都可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进而影响冲任、胞宫、五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气血运行障碍,不通则痛。妇科痛症源于寒邪侵袭。冷饮和空调的不节制,导致不少女性内外受寒。内则源于过食生冷,导致脾阳虚,进取影响及肾,导致胞宫虚寒。外则源于卫外不固,寒邪侵袭,直入少阴,郁滞于胞宫,亦会导致一系列妇产科痛症。而针灸能扶正祛邪,完全可以温运胞宫而止诸疼痛。针灸治疗妇科痛症,不但能止痛以治其标,还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所以还能治其本,不但妇科痛症如此,即如周身各种痛症(颈肩腰腿痛)亦如此。针灸治痛,疗效甚速,甚至针入痛止。正如《内经》所描述的,针灸取效甚捷,“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擅长各种针法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脱垂,尿失禁,(产)术后尿潴留及排气障碍等妇产科疾病;子宫腺肌症、内异症及慢性盆腔炎等引起的疼痛;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淋巴水肿;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产后身痛、产后盆底肌松弛等产后病;颈、肩、腰、腿痛;面瘫病,过敏性鼻炎,肥胖症,失眠,便秘,偏头痛,胃肠疾病等。中医针灸推拿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并且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和包块,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该病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其发病率可达10%~25%。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有慢性盆腔痛、持续性下腹痛、剧烈痛经、性交痛、不孕等,根据其症状从属于中医学“痛经”“癥瘕”“崩漏”和“不孕”等疾病范畴。中医怎么说?常言:“不荣则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癥……,气逆而血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则留滞日积而以成癥矣。”仲景先生认为该病发生的原因是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等因素。病归血瘀证,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者们逐渐将针灸治疗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研究表明针灸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减小盆腔包块具有明显的疗效,其主要优势为治疗方法多样,操作简易,不良反应小,且不影响子宫内环境,复发率低。
总访问量 50,430次
在线服务患者 318位
科普文章 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