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充足的身体营养,还需要多种心理营养。甚至可以说心理营养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氧气,那么,心理营养从何而来呢? 它来自家庭和家长。家长对于孩子的需求的反应必须是及时的,可靠的,耐心的,表里一致的,有爱的,这样孩子才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善良的,放心的,同时孩子也在自我不断的尝试体验中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有了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基本信任,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人的一生中,0—7岁是打下心理营养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每个阶段最突出的需要。 0—3个月,一定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生命中的No·1,因为这份爱和温暖,给了孩子接触这个世界最初的安全感,所以我们要时常亲吻和拥抱小婴儿。想想我们可爱的宝贝:他口渴喝水饿了吃饭都是被动的给予,他不能转头,不会大笑,甚至不能表达自己也无法听懂身边的人,但又有着吃喝拉撒睡等太多的需要,所以我们只能任何关于小婴儿的事情都无条件的接纳,而且把他看作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来满足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需要。 也许有的人会说3个月的宝宝知道什么呢?又能记住什么呢?是的,我们所说的记忆其实都是逻辑记忆,3个月的孩子的确没有逻辑记忆,不可能记不住任何事情,但他对所有的情绪与感知都进入了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全部记录下来。 3个月—3岁是幼儿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敏感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时期是对母亲这个角色的重大考验,妈妈是否有安全感,妈妈的情绪是否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整天照顾孩子的劳累,各种家庭压力以及社会压力的冲击,妈妈的情绪如何稳定呢?最关键的就在于我们的爸爸要照顾好妈妈。都知道,比亲子关系更长远的关系是夫妻关系,所以,爸爸要在这个时期给妈妈比平日里更多的呵护、关心和爱,这样妈妈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呵护、关心和爱。 到了4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建立,孩子开始有“我够好吗”“我棒吗”的概念了,而这个时候爸爸的影响力也开始渐渐赶上甚至超过妈妈了。爸爸一次的欣赏与认同,相当于妈妈的50次,因为爸爸的鼓励和肯定对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相当的重要,孩子在这个时期是通过外界对他的反应评价来确定自我价值的。 5—7岁这个阶段呢,孩子需要行为示范,也就是常说的言传身教,爸爸妈妈都要注意自身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而其中爸爸的模范作用事巨大的。如果父母内在的力量或外在行为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孩子在家里找到就会到幼儿园、动画片里去找,行为的榜样找的好就好,找的不好就会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学习是影响孩子人生轨迹的重要原因。 以上的每个时期的需要并不是说只在这个阶段做就OK了,只是说在这个阶段这些需要是最突出的,最关键的,是重点中的重点。综上所说,倘若孩子在以上各个时期,所需的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孩子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很自然很顺利。 所以要知道,心理营养说的简单点就是高品质的爱,即使孩子犯了错,也要让孩子意识到,你不爱的只是孩子所做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当孩子犯了错,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但不喜欢你这么做”,而不是说:“你再这么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身为父母,孩子的心理营养你给充足了吗?
要想知道哪些阶段是儿童长高的关机期,先要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谈起。因为身高是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情况外在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就启动了生长发育过程。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进行的,及快—慢—快—慢的过程。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第一次生长突增高峰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初期。第一次生长突增期间,身高在孕中期的3个月内约共增长27.5厘米,占整个胎儿期身高增长的1/2,是一生中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人出生后,尤其在生后的前3个月内增长最快,平均每月增长3.0~3.5厘米,3~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0厘米,6~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0~1.5厘米。故第一年共增长约25厘米,为出生时(平均50厘米)的50%,是人一生中增长最快的一年。在第二年里身高增加10厘米,这也是很快的。以后逐年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将近青春期时,每年增长不到5厘米。因此从出生到1岁是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直到青春期开始,大约女孩11岁、男孩13岁时,又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即青春期突增期。这时年增身高值一般为6~8厘米,个别可达10~12厘米,这是一次突进、冲刺,犹如赛跑终点的冲刺。约3年后,生长速度又复减慢,到性成熟期结束时,也就是男孩18~20岁,女孩17~19岁时,身高便基本定型。但是人的横向及前后向的宽度与厚度还可以增长。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2~3年。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对多可达10~12厘米,共增长25~28厘米。变声时表明生长高峰期已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通常胡须生长到需要剃时,表明进入青春发育后期,已接近最终身高。女孩乳房开始发育时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通常女孩增长最快的年龄在11~13岁,一年可长7~9厘米,持续3年左右,共增长20~25厘米。女孩在月经初潮前6个月,生长速度就已减慢,月经初潮后就明显慢下来。女孩月经初潮后身高增长潜力很小,根据月经初潮的身高预测成年身高的公式为:月经初潮时身高(厘米)/(0.9585±0.0178),所以月经初潮到骨骺完全闭合约长高4~8厘米。综上所述,儿童在0~1岁及青春发育期是儿童长高的关键期。
首先要了解身高的增长规律是什么?根据我国1985年9市0~7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新生儿身高(卧位长)男孩平均为50.2厘米,其中约95%在46.8~53.6厘米;女孩平均为49.6厘米,其中95%在46.4~52.8厘米.生后3个月内身高增长最快,每月平均长3.0~3.5厘米,共约10厘米。4~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厘米。后半年则每月平均增长1.0~1.5厘米,故小儿生后第一年身高共增长25厘米,1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为出生时的1.5倍。根据小儿身高增长规律,2~10岁正常儿童的身高可用下列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岁)*5+80.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判断一个儿童的身高是否正常,首先要将其身高与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正常健康儿童的身高进行比较。而这个正常的身高被称之为标准,它是从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健康儿童的体格测量中计算出来的数字,一般用标准差法和百分位法来表示儿童的生长水平。标准法使用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评价“标准”,凡是身高在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范围内的属于中等,在平均值加1~2个标准差范围内的为中上,超过2个标准差以上者为上等,属于身材高大;低于平均值减2个标准差以下为下等,属于身材矮小。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可将孩子身高的实测值与当地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客观对比初步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属于什么等级,有无生长障碍的表现。所谓用百分位数法来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即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有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作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三百分位数值,P97即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数法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分为5个等级:排在第25至75位的属于中等。在第75至97位的为中上等,在第97位以上者为上等,在第25至第3位的为中下等,在第3位以下的为下等,属于身材矮小。身高暂时不在正常百分位数的孩子并不一定异常。因为孩子身高的增长早迟不一,不宜过早下结论。有的家长喜欢随便找周围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因而错误的断定自己的孩子身高偏矮或偏高,这种方法不科学。但是,如果一个儿童的身高不在预计的靶身高的百分位数曲线范围之内,就需要寻找原因。因此在使用生长标准判断儿童身高是否正常时,结合父母身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青春发育期儿童,则还需要结合性征发育、骨龄等综合指标来判断。
总访问量 532,136次
在线服务患者 199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