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导航
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
网站导航
首页
查信息
找专家
找医院
查知识
用服务
在线问诊
预约挂号
我的
消息
全部订单
就诊记录
个人中心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首页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超声诊断中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超声诊断中心
科室介绍
现收录科室医生55名,其中10位正高级专家、8位副高级专家,现已有4位医生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累计帮助了50位患者,获得10次患者好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始建于1958年,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代人不懈努力,为科室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现吉大一院电诊科已成为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为省内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电诊科专业人才。电诊科现有人员32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8名;技术人员13名:其中已经获硕士学位人员13名,目前6人正攻读博士学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现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4台,开展包括心脏、腹部、外周血管、浅表器官等多个领域的常规超声检查。此外,在心脏超声诊断领域,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复杂性的心脏病进行诊断;结合双氧水声学造影,提高对先心病的诊断水平;积极参与临床先心病封堵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超声诊察,提高了相关临床科室的诊疗水平。在腹部超声诊断领域,采用实时三维、四维立体成像技术,具体、实时地再现三维立体结构,使超声诊断完成了从二维平面图像到三维立体影像的质的飞跃,解决了许多原来二维超声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在外周血管超声诊断领域,采用血管增强优化和宽景成像技术,获取清晰的血管壁二维影像,有助于明确血管定位;在清晰观察血管壁及血管腔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彩色血流显像及多普勒频谱的定量分析,能更准确地对外周动脉、静脉血管性疾病做出诊断。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活检和引流等介入技术,通过这种微创技术完成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科已初步开展了超声造影工作,对缺血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评估及腹部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承担全院的心电、超声诊断工作,每年完成心电检查约45000人次,B型超声检查约18360人次,腹部彩色超声检查27000人次,心脏彩色超声检查11760人次,介入诊断与治疗约950人次,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约300人次,血管超声检查约2400人次,下级医院的会诊近百人,并对许多特殊类型的心脏病做出首诊,如瓣叶腱索断裂、马凡氏综合症、不同分型的夹层动脉瘤、房室粘液瘤、纵隔肿瘤、心耳附壁血栓、瓣膜畸形、瓣膜血肿等;对于腹部肿瘤及一些少见疑难疾病的诊断具有丰富经验,通过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印证,准确率很高。目前,我院电诊科的设备、人员梯队、诊疗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得到国内同行认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承担我校成人教育、五年制、七年制等各个层次的教学工作,完全实现教学手段电子化,将电诊科影像诊断的特色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得到学生们的充分肯定。对于研究生的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毕业前就能胜任日常临床工作,完成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在读硕士生17名。重视进修医生培训工作,每年培养下级医院进修医生近50名,带动了整个吉林省电诊水平的提高。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先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5项,现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发表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的80余篇。获多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医疗成果奖。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的工作在医疗上优质高效、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科研水平省内领先并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近期还将开展肿瘤定位、微波超声治疗肿瘤、超声射频治疗肿瘤等新技术,使超声专业诊断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打开App收藏
去收藏
去收藏
科室公告
官方暂无公告。
本页面信息由好大夫在线负责更新,对真实性负责。
科室医生
55位
查看全部
超声科
金春香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超声科
杨松青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超声科
杨晓英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超声科
李晓东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超声科
陈丽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超声科
王小丛
主任医师 教授
3.4
按疾病推荐医生
查看全部
超声诊断
肝癌
选择疾病
超声诊断中心
热门
超声诊断
肝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