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被查出HPV感染,非常惶恐。有的互相猜疑,有的一年也不敢同房,严重影响夫妻关系。许多人咨询医生,我感染了HPV,丈夫需要检查吗?本文对这个问题予以解答:1男性感染HPV是否普遍?各种类型的HPV感染在人群中十分普遍。大约80%的女性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感染HPV。对于男性目前还难以进行详细的评估,目前还没有对男性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推测一半以上的男性会在一生中某个阶段感染HPV。有文献表明,女性患HPV感染,在他们的配偶中,可以查到的HPV阳性率只有16%。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是因为:HPV比较适合存在于湿润的环境,HPV病毒不适合在男性的生殖器周围生长,因为这些地方不像女性生殖器那样湿润,即使有HPV感染,病毒的量也比较少;二是因为男性生殖器周围,比如冠状沟、尿道口周围取样比较困难,只能够取到比较少的样本,如果测量的方法不足够灵敏,就有可能测不到病毒。但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男性肛周、阴茎上的湿疣。多个性伴侣的男性,他们的配偶同时或先后患有HPV感染,说明男性可能是带毒者,说明男性感染HPV还是比较普遍的。2男性是否应该做HPV检测?如前述,从男性生殖道采集样本检测HPV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男性生殖器周围比较干燥,取样比较少,容易漏诊。所以男性检测HPV的阳性率比较低。但是如果有这个条件,HPV感染的女性配偶检测HPV还是应该的。只是目前临床上检测男性HPV感染还不够普遍,很多医院都不做这项检测。3男性感染HPV的途径和表现是什么?与女性类似,男性也会因为亲密的皮肤黏膜接触,主要是通过性行为(阴道或肛门)感染HPV。日常生活的简单接触,诸如握手是不能感染的。低危型HPV病毒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通常是发生在肛门周围、阴茎、阴囊、腹股沟或大腿。尖锐湿疣是可以治愈的。高危型HPV感染在男性可能会引发阴茎癌或肛门癌(多见于男同性恋、双性恋或HIV阳性的男性),但非常少见。4男性感染HPV对于男性健康有何影响?男性HPV感染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且大部分感染可被人体自身免疫力清除,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也不会影响健康。男性即使感染了HPV病毒,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掉病毒,很少发生癌变。总之,HPV很少会对男性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那些免疫力非常好的男性。5HPV感染的夫妻或配偶,应该怎样避免交叉感染?因为HPV病毒在大自然中是非常普遍的,感染也时常会发生,所以不必要去追问和猜疑对方有什么不检点。HPV感染的症状出现,对感染者本人既是足够的提醒。夫妻一方感染了HPV,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不做危险的性交;同房用工具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感染者适当诊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真皮浅层、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 病因荨麻疹病因复杂,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食物:动物性蛋白、植物性食物、食品调味剂及添加剂。 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金葡菌、链球菌最多见,易引起急性荨麻疹,幽门螺旋杆菌多数引起慢性 荨麻疹,隐性感染是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 药物: 免疫性机制:青霉素、磺胺、呋喃唑酮、血 清制剂、疫苗等。 非免疫性机制: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阿托品等。 药物添加剂:赋形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呼吸道吸入物:花粉、粉尘、尘螨、真菌的孢子、挥发性化学品; 皮肤接触物:植物、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等。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乙酰胆碱释放→肥大细胞 全身性疾病:风湿热、类风关节炎、SLE、恶性肿瘤(白血病)、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疾 病均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其他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妊娠或月经周期等均可引起本病。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 急、瘙痒、风团、呈橘皮样外观、消散快(24小时内)、不留痕迹,此起彼伏;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慌、烦躁、呼吸困难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甚至出现窒息; 胃肠粘膜受累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症状。慢性荨麻疹 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超过两次。症状较轻,数月或数年; 部分患者皮损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以 傍晚或清晨发作者较多; 在服用某些药物、饮酒、发热性疾病等可引起急性发作,病情加重。物理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2-3年可自愈,多数病因不明。 寒冷性荨麻疹: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皮损终生反复出现 ; 获得性: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冰块试验阳性。可为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 尿症等疾病的表现之一。特殊类型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精神紧张等→躯体深部温度上升 →乙酰胆碱→肥大细胞。躯干和上肢圆形丘疹性小 风团,剧痒、烧灼感,0.5-1小时消退。 接触性荨麻疹 水源性荨麻疹 运动性荨麻疹:与胆碱能性荨麻疹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临床诊断、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急腹症、胃肠炎;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合并感染。荨麻疹性血管炎 皮损特点:风团,持续时间长,24-72小时,甚至数天,触之浸润,自觉痒感或烧灼感,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 伴有发热,关节炎及腹部不适,可出现肾脏损害。 化验: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特别是C4降低。 病理: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治疗 治疗原则:抗过敏、对症,首先争取对因治疗。 急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第一、二代 VitC、钙剂 解痉药物:654-2、阿托品 抗生素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等收敛止痒剂 过敏性休克 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肌注,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及平滑肌痉挛,并可升高血压; 地塞米松5~10mg肌注或静注,氢化考的松200~400mg 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静滴; 吸氧,支气管痉挛严重时静注0.25g氨茶碱, 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气管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 慢性荨麻疹 以抗组胺药为主,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调整给药时间,控制后逐渐减量;顽固性者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用,并酌情选服利血平、氨茶碱、雷公藤等。 H2受体拮抗剂:抵抗抗组胺药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血管扩张 利血平:抗5-羟色胺 氨茶碱:减轻平滑肌痉挛 雷公藤;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特殊类型荨麻疹 在抗组胺药基础上,可联合使用不同的药物 皮肤划痕症:酮替芬(肥大细胞稳定剂) 寒冷性荨麻疹:酮替芬、多虑平、咪唑斯汀等 碱能性荨麻疹:酮替芬、阿托品、普鲁本辛 日光性荨麻疹:氯喹 压力性荨麻疹:羟嗪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 定义:又称巨大荨麻疹,是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疏松部位;为局限性水肿,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 表面光亮;持续1-3天消退;常伴发荨麻疹。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发病。
总访问量 5,863,102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035位
科普文章 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