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斌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牙周科吴文蕾
主任医师
副院长
牙周科袁志瑶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牙周科杨明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牙周科李厚轩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牙周科谭葆春
主任医师
3.6
牙周科李艳芬
主任医师
3.6
牙周科肖健平
副主任医师
3.5
牙周科周伟
副主任医师
3.5
牙周科刘玉
副主任医师
3.5
陈斌
副主任医师
3.5
牙周科吴娟
副主任医师
3.5
牙周科赵洁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钱靓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张鹏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林楠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李凌俊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李阳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罗宁
主治医师
3.5
牙周科赵俊杰
医师
3.5
李丽丽
医师
3.5
牙周科张璇
医师
3.5
牙周科刘娟
医师
3.5
牙周科史佳虹
医师
3.5
牙周科柳玉梅
医师
3.5
牙周科张爽
医师
3.5
“疯狂的石头” 大家快来猜猜图片里碎片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摔了的陶瓷杯子”? “路边的碎石”? 还是“吃剩的骨头”? ┐( ̄ヮ ̄)┌ NO NO NO! 其实这些“小石头”来自于我们口腔 也就是传说中的——牙结石 “嘴里的石头”还记得上一期跟大家介绍的“看不见的凶手”——牙菌斑吗?【没有看的朋友请自觉面壁(`⌒ ?メ)】,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牙石,又称为牙结石,它就是牙菌斑及沉积物混合了唾液等口腔内液体慢慢钙化而形成的。牙结石根据沉积的部位,以牙龈边缘为界,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顾名思义龈上牙石是沉积在牙冠上,在口内可以直接看到的牙石;龈下牙石是在龈缘以下,肉眼无法看到,需口腔检查探针才能触及。虽然都是“嘴里长石头”,但由于个体差异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不同,大家嘴里牙结石的质和量往往不尽相同,也会因饮用的食物不同(如长期抽烟、喝茶等)而呈现出各种颜色(黄色、棕色、或者黑色)。 “石头也疯狂”牙菌斑一旦变成了“石头”,就不能用刷牙的方法去除了,而且其表面覆盖大量尚未钙化的牙菌斑和软垢等,对口腔而言是一种异物,通过不断刺激牙齿周围组织,影响血液循环,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的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出血甚至萎缩,若不及时处理治疗,炎症进一步发展会造成牙齿周围软组织和骨头的破坏,最终造成牙齿的松动、脱落。 “消灭石头”牙石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我们知道牙石是由菌斑软垢逐渐钙化形成,因此及时清除食物软垢等是必要的手段(没有看上期知识点的朋友请继续去面壁。 1. 首先就是要养成食后清洁口腔的习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刷牙。正确的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质软的牙结石及时刷掉,从而预防牙结石的形成; 2.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肉、蛋、各种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于牙面清洁,少吃甜食及黏性很强的食物,尽量不吃零食; 3. 重点(=?ω?)?敲黑板!!!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好习惯,约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已经有牙周疾病的朋友可能要增加复诊频率)。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去除牙结石。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下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清洁牙齿,消灭嘴里的石头,还自己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文章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eYVm7l4rmv2DRckmwqkOw)
“看不见的凶手” 牙齿上除了可见的食物残渣和软垢,和口腔健康息息相关的恰恰是那些“看不见的凶手”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凶手之一” ————牙菌斑 牙菌斑指的是我们口腔中不能被水冲走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它们彼此互相黏附或者黏附于牙面、牙齿之间或假牙表面,是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牙菌斑是口腔细菌存活在我们嘴里,并逐渐发展壮大,从而让我们口腔生病的始作俑者。 它的形成速度很快,在刚清洁过的牙面上,数分钟内便可形成,1~2小时便可迅速增厚。牙菌斑可以分布在牙齿的各个位置,当我们每次迅速刷完牙,自以为已经清洁干净时,往往还在牙齿的隐蔽位置残留了“无形的”牙菌斑,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菌斑指示剂来观察到它们,从而化“无形”为“有形”,也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刷牙时遗漏的地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清洁口腔。 牙菌斑主要对嘴巴里白色的牙齿和红色的牙周组织造成危害,引起口腔最常见的两种疾病:龋病和牙周病。 龋病俗称虫牙,这里的虫其实就是指菌斑中的细菌。牙菌斑牢固地附着在牙面上,细菌们最喜欢甜的,通过摄入唾液中的糖,之后分解产酸,而我们的牙齿最怕酸,长此以往最终就会成“虫洞”,牙齿被破坏后就会喊疼让你注意啦(╥╯^╰╥) 当牙菌斑靠近牙龈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俗称“牙肉”、“牙床”),产生炎症,即牙龈炎,受伤的牙龈会出现各种症状,如红肿、出血等等。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牙龈炎有可能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也就是导致下方骨头的破坏,我们的牙齿根部长在骨头里,一旦根基不稳,上方的牙齿就会像失去土壤的大树,出现松动、脱落等晚期症状??????? 即使面对如此穷凶极恶的对手—牙菌斑,我们也不用害怕。 只要通过以下方法,就可以将其绳之以法: 1、在牙菌斑指示剂的辅助下,通过仔细认真地刷牙来清除牙菌斑,就可以大大降低牙菌斑在牙齿表面的附着,减少它们伤害牙齿的机会; 2、通过使用牙间清洁装置(如牙线、牙间隙刷等)清除牙菌斑。日常的刷牙只能清除牙齿表面附着的牙菌斑,而牙与牙之间的牙菌斑则需要通过牙间清洁装置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清除; 3、定期洁牙清除牙菌斑。通过找专业的牙周医生检查并定期洁牙,就可以彻底清除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等局部刺激,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M7UDY4SgY7pq0QNC83vng)
牙周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牙龈炎和牙周炎都是属于感染性疾病,它们的主要感染原为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这些菌斑上的微生物会长期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的慢性炎症。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位原因。2018年9月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因牙周病失牙的患者高达50%以上,12及15岁年龄组的牙周健康率分别为41.6%和34.8%,而成人组和老年组的牙周健康率均在10%以下。但牙周病的危害仅仅只是掉几颗牙吗?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研究资料表明,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已被列为糖尿病的易感因素,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与糖尿病是互为加重,相互影响。牙周病还与其它全身疾病有关,例如: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心梗等心血管病,呼吸道感染等。近来,也有研究表明,牙周病与胃炎、胃溃疡及类风湿关节炎等有关。还有比较多的资料显示,牙周病患者的妊娠容易早产,宝宝体重偏轻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不仅为了牙齿的健康,也为了全身的健康和宝宝的健康,牙周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治疗。牙周病的主要临床变现有: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当牙龈炎症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的控制时,经过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牙龈的炎症将会逐步发展并波及我们的牙槽骨,即牙床。一旦我们的牙床发生了损害,牙龈炎则会转变为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牙周炎的最主要的危害是破坏牙床,导致牙床对牙齿的支持力量下降,从而出现牙齿松动,位置改变,甚至脱落。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是洗牙和龈下刮治术。洗牙是通过一些机械性手段,比如超声波来去除吸附在我们牙齿表面的结石,烟斑,茶渍等。而牙周刮治是运用更精细的器械和手段将我们牙龈深面以及牙根面的结石和菌斑做一个彻底的清除。洁牙和牙周刮治是治疗的两个层面。一般我们建议大家能够半年左右进行一次洁牙。而如果已经有牙周炎的,在洁牙后还需进行牙周刮治治疗。对于牙龈炎,牙周炎的预防。最为重要的个人的口腔清洁和维护。而刷牙是最有效的预防牙周疾病的方法,我们强调早晚刷牙,每次要刷三到五分钟,另外我们还需要做到饭后漱口,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帮助清理我们牙缝当中的食物残留和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特别强调的一点,吸烟是牙周炎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建议戒烟。
总访问量 1,216,39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42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