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学生心理问题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我对学写文章的回忆一。不怕考数学,就怕考语文1.不怕考数学:从小学到高中,临到考试,从不恐惧数学,因为数学老师交给你的算法、定律,就这么几招,招数少,而变着花样用招的习题多,通过习题,既实践了怎样用招,又强化了这几招的记忆。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这些招数就像是看过的电视故事片一样,虽不能倒背,但一提就能记起,再做题又能熟悉。如果说,学数学是将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那复习数学就是将熟饭在微波炉里再加热一遍的过程。所以,复习数学是不惶恐的。2.就怕考语文:这考语文就不一样了,组词、造句、成语解释、短文填充,也都还不怕,只要学过,老师领着复习时多少也重新加热过,总是有印象的,即使出错,机率也低,扣分也扣得起。最怕的就是问答题了,因为问答题不是你读懂了,就凭你脑中的知识对答切题就行了,而是出题的老师肚子里有一套标准答案,你要回答3个还是5个知识点,才能拿满分,你的回答踩到一个知识点,就给一点分,没踩到的,写再多也没用。你不知道你回答得全不全,心里一点没底,只有老师复习时,在黑板上写好该问答题的答案,学生全盘抄下,比如,抄九个问答题的答案,明确告诉学生,考其中三个,我们也不敢押宝,只有老老实实地背熟这9个问答题答案,才能考过关。所以语文复习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二。问答题是写科普文章的基础1.问答题的及格线:现在才知道,不教学生从哪些方面答问答题,而是直接记现成答案,是“授人以鱼,不是授人以渔”。即使学生再学十年,也不会自己答问答题。实际上,只要对方能听懂问题,针对问题切题回答,至于答的周不周全,那是思考问题周不周全的问题,可以慢慢积累和训练,至少不会再有对问答题的恐惧感了。有没有人答不切题呢?有。有时在图文问诊时,你问你问的,他病家答他的,两者不同频,不相干,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问答链,这样,问答题就不及格了。2.问答题的功能:一个小问答题,就是对一个片段(事件、原理)的特写。例如,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答:去甲肾上腺素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氯丙嗪阻断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刚刚站立时,血压打不入脑,脑一时缺血缺氧,导致晕倒”。3.问答题是文章的基本单元:能自编自答问答题了。这时写文章先写提纲,才有意义,因为每个提纲就是一个问答题的标题。记得在小学4年级时,我们不知道写作文如何入手。老师告诉我们,要先列一个提纲,心中知道要写什么,按这个提纲写,就好写了。我们可以煞有介事地列出提纲,但还是写不出来,其实在当时的背景下,尚不会自编自答问答题,所以自己列出提纲,也不会展开。几个前后相连的小问答题,就组成了一篇小文章,例如,“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是怎么回事?”这篇短文,你要回答几个小问答题:1.服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表现是什么?2.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的机理是什么?3.氯丙嗪引起起立时晕倒应怎样治疗?4.问答题是将知识团块的打包:当初,我们见到同行的科普小文章,是怀着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觉得写这种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另一方面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写。两方各有各的道理:“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是因为素材现成,有标准答案,只是作者重新打包整理,搬运过来,只是一个搬运工;“不知道该怎么写”,是心里知道内容,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头说起,按什么顺序说。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自编自答问答题,将知识团块一一打包,也就无法有效搬运这些知识了。三。科技综述是没有问号问答题的组合如果说,写科普文章是对成熟的知识的打包搬运;那写科技综述就是对新知识的打包搬运。而新知识不像是成熟知识,能从教科书中轻易找到完整的叙述,而是要到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中慢慢去找。写科技综述的程序有:1.寻找素材:通过在相关网站上输入主题词,搜索相关专业外文文献,索取相关专业外文文献。2.积累素材:将相关专业外文文献一一翻译过来。3.提炼:将翻译过来的初稿进行提炼,就是删去不符合新知识团块的内容,包括(1)教科书中已经说清楚的内容(成熟知识),(2)不联系实际的新内容,(3)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新内容,(4)翻译的似懂非懂的新内容,留下不曾听过的、比较实用的、成体系且能自圆其说的、内容清晰的新内容,将之集结成几个小问答题。不过,问答题的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小标题,问答题的答也没有“答:”,只有对应陈述句小标题的内容陈述。一个陈述句小标题+陈述内容构成一个自然段。4.分类:等积累到24-30个这样的自然段时,开始对小标题进行分类,同一类的小标题再编一个上一级标题。一篇综述中大约有4-6个这样的上一级标题。对个别无法分类的段落,删除。5.陈述句小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统领下,对多个陈述句小标题(携带其段落)(通常为4-6个),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用“1,2,3,4”列出。6.上一级标题之间的排序:在上一级标题之间,按照某种表达顺序(例如专业习惯)进行排序,用“一、二、三、四”排出。7.放弃:等这个新知识整块已有序表达后,再加写综述的首段,表示因为什么需求,什么价值,所以要写这篇综述,综述的首段就像是造船厂为新船下水时所铺设的轨道一样,只是引船入水,没有别的用途。越花哨就越不成熟。
给厌学孩子父母的温馨指南如果你家有个孩子突然出现厌学或拒绝上学的情况,请别担心,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这些孩子可能还会有些其他表现,比如心情低落或烦躁、沉迷游戏、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容易生气、生活作息颠倒、一去学校就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等等。下面这些建议,可能不是每条都适合你家的情况,但如果有那么一两条能引起你的共鸣,也许就能帮你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1.首先,这不是你家的特例。现在竞争压力大,不少家庭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你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那里看看,会发现不少家庭都在寻求帮助。知道这点后,或许你会稍微放心一些。2.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不愿意上学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就像老话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们其实比我们还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如果他们不去上学,肯定是遇到了什么难题。这时候,再重复学习有多重要的讲道理,或者不断催促、威胁孩子,往往帮不上忙。而且,要有耐心,因为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3.冷静下来,找出问题的根源很重要,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直接告诉一个不自信的孩子“你要自信一点!”,可能只会让他们感觉更不被理解,反而更不自信。我们需要更细致、更有策略的方法。4.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家里环境不和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担心父母的情绪、家里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等。学校里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被欺负、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学习压力大、同学关系不好、自信心受挫、对未来感到迷茫等。5.大部分情况下,解决问题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包括父母和其他重要家庭成员,有时候,这些不上学的孩子被称为“索引病人”,意思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系统的问题,孩子不上学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因此,针对不上学的孩子,医院大部分时候会安排家庭心理治疗。6.有些孩子可能需要用点药来帮忙,比如他们已经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或失眠,或者有自伤行为、自杀的念头,或者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这时候只做心理辅导可能不够,需要用药。如出现以上情况父母需带孩子及时就诊,并注意孩子安全。7.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别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表达你的理解和接纳,安抚孩子的情绪,用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负面的方式,比如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或讽刺。8.不得不说,这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个挑战。很多父母自己都慌了,但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没信心。父母需要稳定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如果父母自己也很郁闷,可能需要先调整自己,比如锻炼、找朋友聊天、逛街、享受美食,甚至寻求医生的帮助。只有父母内心有力量了,才会带着孩子好起来。9.最后,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孩子不上学的困境其实是个“礼物”。因为这样,家庭才会开始认真思考问题的原因,尝试做出改变,长远来看,这可以预防更严重的问题发生。比如,父亲可能会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可能会更关注自己的需求,父母可能会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或者开始建设更健康的婚姻关系,最终帮助孩子解决上学的困境。结语: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孩子厌学情况不能短期得到解决,建议及时就诊。~~~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康传媛,2018年4月26日首发于“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微信公众号(题目:致不上学孩子的父母),经修改后再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