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某,6个月,右下肢大面积草莓状血管瘤,曾于五个月前在外院行冷冻治疗,效果不明显,创伤较大。于我院行同位素敷贴治疗一个疗程,三个月后来复查,症状明显改善,将行第二个疗程治疗 行同位素敷贴一个疗程治疗后,三个月来复查 同位素敷贴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同位素敷贴是我科室特色治疗血管瘤的方法,相比较激光和冷冻治疗,无痛苦,不留疤痕。
徐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李汉银,刘光飞摘要:目的观察手术联合早期放疗治疗瘢痕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瘢痕瘤采用手术切除,术后72h内给予第1次放疗,采用锶90放疗,每次800cGy,每周放疗1次,共4次,总剂量3200cGy。结果30例瘢痕瘤均顺利完成治疗,治愈26例(86.7%),显效2例(6.7%),无效2例(6.7%),有效率93.3%。未见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发生。中位随访时间28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手术联合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瘢痕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词:瘢痕瘤;手术;放射治疗;瘢痕瘤又称瘢痕疙瘩,是皮肤受到创伤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瘢痕组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手术切除、放疗、中西医治疗、免疫治疗等,除外放疗外余诸方法效果均欠佳,其中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高达45.0%~100.0%。为了降低瘢痕瘤术后复发率,我科于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瘢痕瘤给予术后放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组30例瘢痕瘤,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15~50岁,中位年龄37岁。均为多次术后复发,肿物增大的速度和程度随手术次数的增多而增加,治疗前肝、肾、骨髓等功能正常。1.2治疗方法30例瘢痕瘤首先进行手术切除,术后72h内给予第1次予锶90敷贴治疗,每周1次,每次800cGy,连续给予4周放疗,总剂量3200cGy。照射范围包括手术切开周围3~5mm。放疗后同时予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1.3瘢痕瘤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无瘢痕生长;显效,治疗后1年出现I级瘢痕生长;无效,治疗后1年出现Ⅲ级瘢痕生长或1年内又复发者。有效定位为治愈+显效疗效评价为首次治疗后3月。2结果2.1疗效30例瘢痕瘤均顺利完成治疗,治愈26例(86.7%),显效2例(6.7%),无效2例(6.7%),有效率93.3%。2.2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所有病例均无切口感染、愈合延迟及放疗相关并发症出现,无任何毒副反应发生,且患者各项监测指标正常。2.3随访结果所有病例至少随访2年,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病例。3讨论瘢痕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继发于皮肤损伤,以30岁以下青壮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耳眉胸背等部位。主要病理表现为大量致密旋涡状排列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和分裂相较多的纤维母细胞。瘢痕瘤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的纤维母细胞高表达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能是瘢痕瘤发生的主要原因,瘢痕瘤不但影响美观,有些还伴有痛痒不适,若出现在躯干及四肢某些部位还会影响功能活动,许多患者采用单纯手术切除的办法,但瘢痕体质患者手术切除后瘢痕瘤还会再次生长;瘢痕瘤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手术加术后放疗能使局部控制率提高,美容效果也更好。术后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占绝大多数,该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术后即时放疗能抑制其增生,从而能使纤维母细胞的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并使胶原纤维排列较平整、分布较均匀,同时放射线可抑制切口毛细血管的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影响瘢痕瘤的预后因素主要有瘢痕大小、性别、既往治疗史及术后开始放疗的时间。术后72h纤维母细胞逐渐成为纤维细胞,从而对放射的敏感性相对降低。因此,如果术后超过3d再放疗,则预防术后复的效果可能降低。Caccialanza等对156例瘢痕瘤行术后放疗,结果5年后复发率为13.32%。Ragoowansi等对80例曾用除放疗以外的其他方法治疗未愈的瘢痕瘤患者,应用手术切除辅以术后立即放疗,结果1年复发率为9%,5年复发率为16%。瘢痕瘤属于良性疾病,术后放疗的晚期反应及放射致癌等问题未知,因此放疗应坚持3个原则:剂量尽量要低、照射野尽量要小、放疗时间尽量要早。我们在术后3天内即开始放疗,无须待伤口愈合拆线后进行,否则影响疗效。经临床观察,放疗对伤口愈合影响不大,不会影响远期效果。手术加术后放疗是治疗瘢痕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72h内疗效最好。因放疗剂量低,本组观察未见有放疗并发症的发生,且其临床治疗周期短,经济安全,可作为瘢痕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i]程光惠,马影哲,董丽华.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05,26(6):3.[2]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26—328.[3]姜笃银.付小兵,陈伟.等.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过表达与瘢痕疙瘩侵袭性生长[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2):128—131.[4]鲁峰,高建华,黎小间.瘢痕疙瘩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1):49—52.[5]贺肖沽,韩春茂,马奇.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
治疗前 患者因下颌部位血管瘤于外院做过激光治疗,治疗后疤痕增生,形成疤痕疙瘩 治疗中 对于这种疤痕增生,我科采用同位素敷贴治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四次,每周一次),照射范围:疤痕及疤痕周围3-5mm 治疗后 治疗后3月 治疗后,疤痕停止增生,突出的疤痕萎缩变平
总访问量 159,46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21位
科普文章 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