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超声报告上说卵巢多发小囊泡,并不意味着你就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B超可以发现卵巢内小卵泡的数量增多了、卵巢增大。而要确诊“多囊卵巢综合症”还需要其他条件: (1)稀发排卵或者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改变 以上三条,满足任何两条,都可以确诊多囊卵巢综合症了,这是妇科医生目前普遍采用的诊断标准。
一个朋友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胆囊息肉,直径0.4厘米,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要不要手术?如果不手术,平时该注意什么?我们今天来谈谈这个问题。 胆囊息肉是体检时非常常见的问题。我没用疾病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绝大多数胆囊息肉都不算病,都不需要手术。 近年来,胆囊息肉逐渐为人们所知。不是因为这病发病率高了,而是因为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体检多了,B超应用得到了普及。 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最经济和最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在B超没有普及的年代,胆囊息肉的发现率很低。以前,在很多尸体解剖中,都发现了胆囊息肉。也就是说,很多人的胆囊息肉,到死都没有被发现,也没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患了 胆囊息肉该怎么办?到底要不要手术?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切除有两大类情况:一是患胆囊息肉伴有严重的胆囊炎症状,胆囊炎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如论息肉有没有,息肉多大,都需要手术。二是怀疑胆囊息肉已经癌变或者为了预防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癌变。除外这两大需要手术的情况,其他的胆囊息肉都不需要手术治疗。 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复查B超。这种定期可以是三个月到六个月甚至一年之间,不心疼B超的钱的话,完全可以多查几次,心痛钱,可以少查几次,没什么本质区别。 胆囊息肉的外科处理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现在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胆囊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
女性从20岁开始就应该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房检查,40岁以后尤其应该重视。检查手段包括乳房钼靶和超声检查,如有必要行核磁共振检查。而平时也可以进行自查。方法如下(有图): 1、视诊: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做双侧乳房视诊:双臂下垂,观察两边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无改变、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有无脱皮或糜烂,乳头是否提高或回缩。然后双手叉腰,身体做左右旋转状继续观察以上变化。 2、触诊:取立位或仰卧位,左手放在头后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手指要并拢,轻压乳房。从乳房上方顺时针逐渐移动检查,按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下顺序,系统检查有无肿块。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不要用指尖压或是挤捏。检查完乳房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带血的分泌物。通过检查,如果发现肿块或其他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检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正常的妇女,月经来潮后第7~10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在哺乳期出现的肿块,如临床疑为肿瘤,应在断乳后再进一步检查。除了自我检查,专家还提出,女性应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同时少喝酒,多吃水果、蔬菜、胡萝卜素及全麦食品,摄取足够的叶酸、维生素 D 和钙,少吃脂肪,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总访问量 254,05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8位
科普文章 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