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偏头痛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康复锻炼
  • 10预后

介绍

血管性偏头痛是常见的急性头痛之一,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及某些体液物质(如脑脊液)暂时改变所引起的疼痛。一般以单侧为主,以女性多见,疼痛的时间多数持续数小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血管性头痛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常有家族史。

危险因素

强光、过度劳累、应激(如高考、工作压力大)或应激后的放松(周末或放假)、睡眠过度或减少、不吃东西、紧张、情绪不稳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血管性头痛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症状表现

  • 发作前幻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
  • 继则呈一侧性头痛,为搏动性钻痛、刺痛或钝痛。
  • 剧烈时伴眩晕、出汗、恶心呕吐、心悸、便秘等。
  • 持续约数小时。一般间隔数周复发,呈周期性发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血管性头痛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如何预防

预防血管性偏头痛主要是从病因诱因入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远离诱发因素等有助于预防血管性偏头痛。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规律作息。
  • 远离诱发因素:少食奶酪、巧克力、腌制食品等;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如不要直视霓虹灯,日照强烈时外出应佩戴太阳镜。
  • 女性应注意月经期的生活调理,注意保暖。
  • 必要时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预防发作。

检查

依靠询问症状及体格检查,医生通常能判断是否存在血管性偏头痛。如果医生认为症状由其他疾病所致,可能需要进行部分实验室检查,反之则不需要。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液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等引起的头痛。
  • 脑电图:血管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
  • 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性偏头痛发作时,可观察到异常表现。
  • 腰椎穿刺:腰椎穿刺主要用于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膜癌及异常颅内压所导致的头痛。

治疗方式

血管性偏头痛目前尚无法根治。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一般治疗

当出现血管性偏头痛发作,应在黑暗,安静的房间内休息或睡觉,可用布包裹冰袋,放在颈后部,并轻按头皮上的疼痛部位。

药物治疗

  • 血管收缩剂:麦角胺是一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剂,适用于偏头痛先兆期的预防。
  • 镁制剂:镁离子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阻断交感神经节、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 钙拮抗剂:用来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这类药物有心痛定、吲哚洛尔、尼莫地平、脑益嗪和盐酸氟桂嗪。
  • 止痛剂:应用该类药物的目的主要是减轻或消除头痛之苦,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去痛片、颅痛定、撤烈痛和卡马西平。
  • 抗焦虑及镇静剂:减轻患者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抑制中枢的兴奋性,如西地浮、芬那露、多虑平和氯氮草等。

心理治疗

  • 放松疗法: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
  •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皮肤电阻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
  • 认知疗法: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头痛是怎么被“一根针”治好的?

杨克勤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营养与饮食

  •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某些偏头痛的发病与特定饮食有关,比如咖啡、红酒、巧克力、避孕药、硝酸甘油等,可养成记录饮食的习惯,避免摄入以上食物或药物。
  • 日常烹饪应以简单调味料为主,尽量避免使用鸡精、味精、代糖等人工调味品。
  • 避免食用腊肠、火腿等腌制食品和富含人工香精的食物。
  • 可适当提高富含维生素 B2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每周 1 ~ 2 次),鸡蛋、牛奶、绿叶蔬菜等。

注意事项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 不要吸烟,避免饮酒。
  • 定期随诊,做好病情记录。

康复锻炼

  • 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
  •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 运动前一定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引起头痛。
  • 经常运动也有助于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

预后

无法治愈,但能通过治疗和避免诱发因素进行控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缓解。

相关科普号

吕阳医生的科普号

吕阳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疼痛科

70粉丝4.2万阅读

牛西武医生的科普号

牛西武 无职称

好大夫工作室

中医科

241粉丝67.9万阅读

高亦深医生的科普号

高亦深 主治医师

威海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596粉丝10.5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康复锻炼
  • 10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