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血糖控制

认识糖尿病黄昏现象

发表者:郑淑莺 人已读

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0~2.0mmol/L者,应考虑有“黄昏现象”。但也有的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在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

其实“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 是原因相同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高血糖发生在黎明时叫做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发生在傍晚时叫做糖尿病的“黄昏现象”。两种高血糖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是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升糖激素均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糖,因而就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这两种现象,表示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不够,必须调整治疗方案。

黄昏现象易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严重者;抑郁症肝硬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者;激性心梗、脑出血、大手术后应激反应明显者;糖尿病白内障手术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患者等。

针对黄昏现象,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 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2 午餐后运动30-60分钟。 3 早餐前用短效胰岛素,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4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使用胰岛素泵。5 早晚餐前用磺脲类降糖药,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6 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定4-12毫克,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有抑制生长激素作用,3-7天见效。必舒胃(哌仓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