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大夫在线

论文精选

探究人们寻求心理咨询的心理

人已读

人们寻求心理咨询,最关心会不会有治疗效果。因此,在寻求咨询之前,人们会去了解许多情况,问许多问题,想确认心理咨询的效果到底如何。如,用什么方法做治疗,等等。
有一句话说出了心理咨询的关键:不是“怎样”医治,而是“谁”在医治。
因此,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其实就是寻找心理师。
人们对心理师有许多想当然的看法,而这些大多不真实。这里选出几条最普遍的误解加以澄清:

心理师不是心理完美的人。一个成熟的治疗师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会坦然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甚至会袒露自己的弱点,避免当事人对他进行理想化的投射。当然,作为治疗师,他接受过专业训练,包括对自己的深度分析与觉察,会在咨询中尽量调节自己的心理与情绪,避免不适当的反应给求助者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你遇到一个心理师,在你面前显露一副完美的样子,摆出一副权威的面目,高高在上,不可亲近,或者用太多的头衔来证明自己如何了不起,这些不过是他的面具。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治疗师,赶紧另寻高明。因为,在他的面具下要么是虚弱的专业能力,要么是别有所图。

心理师不是魔术师,不是算命先生。心理咨询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但这个效果往往是在一个过程里发生,不太会立竿见影。如果你遇到一个治疗师,他声称可以用某种方法一下子解决你的问题,或者一次性“根除”,你要留心,世界上没有这样的方法。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许多遭受心理困扰的人在寻找这样的“奇迹”,结果“奇迹”没有发生,却让“骗术”一次次得逞。

治疗师不会读心术。有经验的心理师具有相当的敏察力,但他需要跟你谈话,才会慢慢了解你,才会发现问题发生的根源,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许多人对心理学有误解,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师能够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这会让学了一些心理学皮毛的人产生虚妄,也会给心理师造成压力。更可能让一个人在寻求心理师时产生防御,反而影响治疗效果。我记得以前出差在外,路途中跟人聊天,当对方知道我的职业时,我明显感到对方内心立刻架起一道防御,对我有所提防,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不自然了。我知道这缘自误解。此后,为了省却不必要的麻烦,我在聊天时不再说自己的职业是心理咨询师。
治疗师不是“医生”。在我们的文化习惯里,许多人把心理师称为心理医生,但需要澄清的是,心理治疗跟身体治疗很不一样, 不是一套固定的诊断和开药模式,可惜的是,在一些医院里开办“心理门诊”的服务模式,大多是谈上5-15分钟,简单做出诊断,接着就开药,再要求住院,以至于一个门诊医生一天接待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这哪里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但这种治疗模式却给他们造成了局限,难以产生治疗效果,也限制了专业的探索与发展。

你需要寻找怎样的心理师呢?下面我大致描述一下治疗师的基本特征,你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去寻找你的咨询师或治疗师。虽然一个治疗师不见得具备所有这些特征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越是趋近这些特征,他越是一个好的治疗师。也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特征并不是明摆在那里,而是你在跟他谈话时感受出来的:

1.他对生命有怜惜之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真诚关怀别人的幸福,体谅人的有限,体恤人类的的生存境况。他能够敏感地察觉到你的需求,并且会做出适当的回应,但他的回应不会让你觉得,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2.他对生命有兴趣,喜欢跟人相处,不惮于进入别人的内心深处,敢于直面生活与生活最根本的问题。他把心理咨询看做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他会跟你进行深度的沟通与互动。

3.他关注你,倾听你,并且设身处地体谅你的感受,尊重你的经验,理解你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接纳你的弱点和错误。他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感到自然而温暖,并且愿意向他敞开你自己。他的体谅不是技术,而是基于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他的同理不是占有性的,而是科胡特所说的“不带诱惑的深情”;他的体谅不是从高处施予的怜悯,而是出自他自身经历过同样的激烈而深沉的内心痛苦与挣扎,用路云的话来说,他是一个“经历过创伤的医治者”。

4.他对人生有成熟的看法。他对人类生存有根本的思考和全面的理解,他相信,人生是艰难的,问题是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生不只是追求快乐,更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从而活出存在的意义。

5.他对人抱有积极的态度。他之所以选择治疗的工作,是因为一个基本信念的支持:人是会改变的。他相信,人性里有积极的趋向,就是追求成长,成为自己的趋向。而治疗就是促进人的改变,让人沿着成长的趋向,穿越生活的各种艰难,坚持成长,最终成为自己。

6.他有确定的价值观,但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你。他会了解你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看法,但不会给你的价值造成任何损伤,甚至他会跟你探讨价值观问题,但他关心的不是你的价值观是否跟他的一样,他关心的是:你的价值观对你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他的个人价值观必须符合治疗的基本价值准则:一切为了提升对方,而不是抬高自己。

7.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一个助人者,不是万能的救星。他的工作是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你解决问题。他会鼓励你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从中发展出“我能行”的能力与自信,而不是让你养成对他的依赖。作为治疗师,他会努力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你“不再必要的人”。

8.他有基本的自我觉察,而且不断增进这种自我觉察。他了解自己从事心理咨询的动机,他会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时时自己做出回答:“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做一个治疗师?”“我用什么做治疗?”等等。他明白,他不是靠帮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隐秘的需要,而是珍惜和重视自己有帮助人的机会---如欧文.亚隆所说:他把这看做是来访者给他的幸运或特权。

9.他在态度上是谦逊的、认真的、谨慎的,但他对自己的治疗能力充满自信。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会给来访者造成伤害,甚至,他的治疗可能成为来访者命运的转机。因此,他忠实于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同时,他在治疗上充满自信,不会被已经定型的观念系统和治疗程序所限制,只要有可能,他都会去进行创造性的努力。

10.他真实、诚恳而可靠,他不戴面具。他是一个治疗师,但他不是用自己的角色在做治疗;他更是一个“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做医治的工作。因此,他会真诚而自然地袒露自己,跟你在生命的深处相遇。他的真诚包括,他的医治不只安慰,若对你有益,他会出于关心跟你对质,表现出一种“不带敌意的坚决”(胡科特的用语),这也正是直面的态度。

11.他的心理并不完美,但他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弹性的个性;他具有活力,具有感染力。

12.他具有良好的敏察力,能够辨识纷繁的生活表象,能够洞察曲折的心理活动,但不会让你感到受到威胁。对他来说,治疗的根本是帮助你获得觉察,整个治疗过程是跟你一起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他善于使用语言,但他的表达是具体而简洁的。他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用模棱两可的方式说话;他会用你听得懂的语言说话,而不会随口讲一套专业名词;他的话语虽然普通,却是恰当的,甚至能够触及微妙之处。他知道心理咨询是语言的艺术,而这艺术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

14.他具有幽默感。虽然心理咨询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治疗师的幽默感有时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治疗过程中,你也许会感受到,治疗的某个幽默的表达,使你不禁为之开颜,长期形成的某个心结在一笑之间解开。

15.他尽量向更多的知识领域开放,而不让自己成为某一个学科的专家。他会不断主动地通过阅读,从人类最新的知识成果中吸收资源,好让自己更有效地帮助他人,而不至于变得枯竭。

16.他有良好的常识、丰富的跨文化经验、充分的社会生活能力,并且会不断向新的生活经验开放,好让自己有能力对来访者的广泛需求做出回应,并且协助他们对自己的经验、感受和行为做出整合。

17.他有适当的边界意识,而这种边界意识表现为:他能跟你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跟你适当分开;他对你的问题能够入乎其内,也能够出乎其外;他体谅你的情绪,但不会过度搅入其中。他这样做,是为了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

18.他有耐心。他知道,治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心理症状如同一块顽石,治疗就如同每天敲击顽石,让来访者的自我从禁锢中走出来,而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治疗师有足够的耐心。有时候,来访者自己都几乎放弃了,但治疗师却在寻找任何一个可能的空间坚持工作,因为他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19.他的治疗是顺其自然的。好的治疗师,把治疗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让改变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里发生,让改变按自己的步骤和方式发生。这时,他成了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疗师。所谓“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按着自然的方式去做;不是强求,而是因势利导;不是拔苗助长,而是春风化雨。只有这样,才做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20.他相信经验。一个真正的治疗师,是在经验里成长起来的,他相信经验,也在经验里变得自信。有一个说法:十年的治疗经验会造就一个成熟的治疗师。经验比头衔更重要。

21.他接受心理咨询是有限的。治疗是有限的,因为治疗师本身是有限的,来访者是有限的,治疗师和来访者的现实条件也是有限的。因此,治疗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之后,产生有限的效果。寻求心理治疗,不要把它视为“唯一”,而要视之为“之一”。有时候,它是很重要的“之一”。生命成长是“万事互相效力”,心理治疗是其中的“一力”,而不是“一切”,因此,一个成熟的治疗师,会尽力而为,但不会苛求完美。

22.他具有成长意识,不会逃避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反而让自己在问题中不断成长。他的成长表现在这样的一些方面:他不断增进自我觉察,从而对他人有更好的觉察;他能够接纳他人,也能够接纳自己;他会赞赏他人,也有适当的自我欣赏;他会犯错,但不会文过饰非,总是尝试做出改变;他解决别人的问题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