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刁力为
刁力为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 心胸血管外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

2956人已读

概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急性、亚急性心内膜炎症。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是发生于败血症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大部分病人原无心脏病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缓慢,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绝大多数发生于原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基础上。 感染性心内膜炎会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即肾损害。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中,肾损害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肾损害有两种:一种由于免疫机理引起,称为免疫性肾炎,包括局灶性肾炎及弥漫性肾炎,组织学改变类似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另一种为大型或微型栓子所引起,称为栓塞性肾炎或肾梗塞。以上两种病变可同时存在。

治疗

按心脏病护理常规,严格卧床休息。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 2.抗菌治疗。对心脏病患者的不明原因的发热,在排除其他感染和风湿活动后,疑为本症时,尽早开始投用足量有效杀菌抗生素治疗。一般首先采用青霉素G480万~960万U+庆大霉素24万U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不用庆大霉素者可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有效者以上述青霉素剂量继续用药4~8周为一疗程。血培养阳性者按其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参阅有关抗生素应用节)。如为真菌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或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等药。 3.手术治疗指征有:(2)瓣膜破损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者。(2)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者,应手术切除人工瓣膜。(3)动脉导管或动静脉瘘合并感染性血管内膜炎,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试行手术结扎异常通路。 4.本病与风湿活动难鉴别者,必要时在治疗中兼顾两病。 5.预防性治疗。心脏病患者需进行各种手术或创伤性检查者,术前、术后3天可预防性给予苄新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 治愈标准及随访 1.治愈标准 经过6周以上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血培养多次阴性。 2.好转标准 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培养阴性但其他检验末完全恢复正常。 3.随访 出院后每2周送血培养1次,至停药后1~2月为止。

护理要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微生物(细菌、真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心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可并发心力衰竭、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治疗上应用抗生素,或行人工瓣膜置换(再置)术。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体温过高;②疼痛;③心输出量减少;④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⑤潜在并症--栓塞;⑥知识缺乏。

一、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感染

[主要表现]

发热(除老年或心、肾衰竭者外)。

[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

[护理措施]

遵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生素。

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退热剂。

监测体温每4h1次。

发热时遵医嘱抽血作培养。

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注意保暖。

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

补充水分,鼓励病人多喝温热饮料。

做好口腔护理。

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进食。

[重点评价]

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血培养及血常规结果。

二、疼痛

[相关因素]

毒血症、败血症。

[主要表现]

头、胸、背、肌肉关节疼痛。

[护理目标]

病人诉病痛减轻、次数减少。

会应用减轻疼痛的技巧。

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

对病人的主诉疼痛给予关心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人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痛苦。

尽可能减少应激因素。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如果疼痛部位、性质有改变时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应用冷/热敷。

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

松弛疗法:肌肉松驰,深呼吸。

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读书。

音乐疗法:每日2次,每次听45min音乐,音乐选择多为通俗舒缓音乐。

心理调节:大脑放松入静,排除头脑中杂念。

[重点评价]

能应用技巧缓解疼痛。

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三、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心脏瓣膜损伤致关闭不全。

[主要表现]

血压低、脉搏细数、精神状态差。

[护理目标]

心输出量充足,如血压正常、脉搏有力。

[护理措施]

记录出入水量。

观察病人精神状态、面色、皮肤。

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咳嗽加剧、气急等心衰发作征兆。

[重点评价]

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皮肤温度、颜色。

四、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瓣膜关闭不全所致血流动力变化。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紫绀。

[护理目标]

不出现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得到迅速控制。

[护理措施]

采取高枕卧位或半卧减轻心脏前负荷,在急性期限制病人活动,降低氧耗。

病房温、湿度适宜:温度20-22℃,湿度50%-60%,房内空气清新,利于呼吸。

观察病人有无发作先兆,如情绪紧张、烦躁、咳嗽、被迫采取半卧位等。

如果突发心衰,即予端坐位、下肢下垂、湿化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

严格控制病人摄钠量以减少钠潴留。

控制输液速度,记录出入水量。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事得以控制。

潜在并发症--栓塞

[相关因素]

心脏赘生物脱落。

[主要表现]

脑栓塞:烦躁不安,意识改变。

肾栓塞:肾区疼痛,尿少或无尿。

外周栓塞:瘀斑,甲床出血。

关节栓塞:活动受限,关节触痛。

肠系膜栓塞:腹部压痛。

[护理目标]

病人发生栓塞的危险性降低。

发生栓塞能及时发现。

[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每班评估有无栓塞症状,如有意识改变、肢端疼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报告。

栓塞发生于肢端疼痛、尿量减少等症状时及时报告。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重点评价]

是否发生栓寒。

是否及时发现栓塞

六、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病情变化大,得不到及时指导。

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相关信息。

[主要表现]

对病情发展不理解或盲目乐观。

[护理目标]

病人能描述心内膜炎的病因、发展、预防。

[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疾病的阅读资料讲解,尤其是心脏瓣膜的解剖生理知识以及菌血症的病因和防治。

与病人讨论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法。

宣传如何预防感染,如保暖、口腔卫生、进行口腔科治疗或外科治疗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

如需外科瓣膜置换术,作好知识宣教。

[重点评价]

病人对治疗的了解程度。

能否挽描述出如何预防感染

刁力为
刁力为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 心胸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