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童保健知识

发表者:蒋妍 人已读

一、如何判断小孩是否生病了

婴幼儿生病时不见得会告诉大人,父母应保持警觉,注意其平时的外观与行为。如果突然有异常的情况,多半表示孩子生病了。以下是孩子生病时常见的征兆:

烦躁不安(尤其在三岁以下)

特别疲惫、精神不济

特别爱哭闹(婴儿期常见)

脸色潮红或苍白

头疼或耳朵疼

皮疹

冒冷汗、寒颤

前额发冷或发热

胃口变差

肚子痛

大便的次数或开关有改变

小便量减少或增加

睡不安稳

一旦有上述的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让小孩在家休息并量体温。注意!体温一定要用温度计测量,对医师而言,准确的体温是很重要的数据,不要使用空手道,不可偷懒!

二、什么时候应去看医生

在多半的情况下,父母可以相信自己对孩子是否生病的判断,因为你们对孩子平时的习惯、脾气、健康状况最为清楚。但是出现下列情况时,最好去看医生:

刚出生的几个月,婴儿生病不见得会发烧或有特别症状而且变化很快,家长不见得能掌握生病的状况:

观察情况后觉得不太放心时

急性难忍的腹痛

大便、小便或呕吐物中带血时

眼睛红肿发炎

全身性的红疹

喷射性的呕吐

呼吸不顺畅、脸色变白或青紫

有抽筋现象

神智不清、昏睡不醒

流血不止(家长必须先施行直接加压止血法)

高烧不退并且有上述任一情形时

小提示

发烧只是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发烧的高度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度,发烧本身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永久性的伤害。38以下,无需服用退热药,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或酒精降温。

最常引起小孩发烧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感冒时精神状态才是疾病严重度的最佳指标。

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因此家长有必要每次看病时要求工程师检查中耳,以免错失治疗的时机。

三、小儿用药常识

宝宝生病时,父母都急于治病,不经医生指导,就凭自己一点点医药常识,擅自用药,殊不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生活中用药不当的现象屡有发生。以下是一些用药误区,在这里提醒您引起注意。

感冒时忌乱用抗生素。一般人们将抗生素类药统称为“消炎药”,但是消炎药却不等于抗生素。宝宝患感冒的原因,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根本不起作用。天气变化大时,应给宝宝信用益生菌冲剂或用板兰根等草药预防感冒。

用药时忌半途而废。宝宝有炎症时,一些父母在用抗生素类药时,急于见到药效,用一两天不见效果,立刻另换新药。孰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只能培养细菌的耐药性。因为无论哪种抗生素,杀灭细菌都有一个时间过程。

发烧时忌乱用退热药。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腹泻时忌乱用止泻药。腹泻是幼儿的常见病,多由胃肠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及内分泌障碍等原因所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的用药是很不相同的。然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大全稍有稀薄,就急于盲目应用止泻药。止泻药具有强有力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可暂时缓解腹泻症状,但存留于肠道内的有害菌和毒素却不能排出体外,这些有害菌和毒素在肠道内迅速增加,继发多种冷热病,严重威胁幼儿健康。故对幼儿腹泻的治疗绝不能一概而论,应对症治疗。

咳嗽时忌乱用止咳药。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年轻父母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于给孩子喂各种止咳药、止咳糖浆,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这种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天生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乱喂止咳药。

忌给宝宝用成人药。宝宝稳中有降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肝、肾及神经系统极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因此一些成人药不要轻易给宝宝服用。

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用途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肋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两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煎汤药时不宜多加水。汤药性苦,孩子一般不肯接受汤药,因此药量必须少而精。煎时要少加水,煎药时间略长一些,煎得浓稠量少,便于喂药。

服中药时不宜滥放糖。中医学讲究药与食同源,所有的食物均可按四气五味来分类。红糖性温,可以祛寒;白糖性凉,可以败火。服中药时先了解药物的性状。

服西药时忌用果汁。这是因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能使药物提前分解,或使药衣提前溶化,不得肠胃的吸收。而一些碱性药品更不能用果汁送服,因为二者中的酸碱中和会使药效大减。

忌用茶水和牛奶服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碱、鞣酸、硅酸等,如与药中万分发生反应,会使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后果。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较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一层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从而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我的孩子喉咙发炎,要不要开一些消炎药给他吃呀?”

天啊!我的孩子得了肺炎,用了抗生素,他的身体受得了吗?”

医生,抗生素吃太久会不会伤到肝及肾脏呢?”

这些问题是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其实最重要的问题仍在于:生病了,到底该不该用抗生素呢?

其实,目前的抗生素绝大部分只能治疗细菌性的感染,对大部分病毒性感染几乎没有作用。象一般的发烧、喉咙痛、咳嗽、流鼻水,仍以病毒感染占大多数。即使小孩子流鼻涕,亦只是疾病的病症,此时若使用抗生素并无治疗之效,也无法缩短病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凡是有细菌性感染的冷热病,应使用抗生素。但感染开始时,由于症状不是很明显,若不是极具经验之医生,实在难以判断,更别说是孩子的父母。所以应寻找一位可信的专科医生,能够予以定期追踪,才貌双全良策。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冷热病,有的家长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除了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外,“乱”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细菌对一种抗生素药品产生耐药性之后,如果下次还吃同一种药,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细菌还会继续在体内系列。如果乱用抗生素,有朝一日,细菌对所有药品均已产生耐药性,那种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2.杀死体内益生菌。抗生素既会杀灭体内的致病菌,也会杀灭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打乱肠道内微生物的正常平衡,造成肠道菌群紊乱,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维生素A、锌及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3.虽然抗生素有副作用但现在还没有研制出一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的药物,所以,应该注意预防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感染的预防重点放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上。20世纪90年代初,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副主任委员能德鑫教授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就是通过服用益生菌,调整和发送人体微生态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定植抗力而防治疾病。WHO(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受性监视与处理科学组认为,益生菌是处理耐药性的一种手段,并把益生菌列为消除抗生素不良作用的内容。西方举的生态——免疫——营养学,把益生菌列为不可缺少的要素。

4.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定要用抗生素——也就是说没有别的办法来恢复健康,则应及时使用足量的益生菌来补充损失的有益菌。而且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两小时后食用益生菌,或停用抗生素后及时食用益生菌。

五、在使用抗生素时也应注意:

由医生诊断后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对于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搞病毒药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的是獐的用药特点:首选口服剂型,其次是肌注,最后才是打吊针。

一种抗生素能解决就没必要用两种,能用窄谱抗生素就用窄谱的。乃是和疗程要依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定,也就是遵医嘱使用。切记不要自行加减药物,否则会导致毒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段治疗效果前功尽弃。

严格按时用药,抗生素有6小时1次、8小时1次或12小时1次的,这是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生效的速度不同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更改。有的家长嫌麻烦,常将6小时用药1次改为1日3次,说不定这下真的麻烦了!

用药期间,要按医生的嘱咐做必要的检查,如化验血和尿,检查肝肾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抗生素不应随便作预防用药。病毒性疾病或发热原因不明时不要滥用抗生素。

有些抗生素还可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皮肤和粘膜上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能用青霉素、链霉素瓶子盛药,以免发生过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