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涛 三甲
张涛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硬皮病、硬萎、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4983人已读

硬皮病的病理表现:

1)早期损害:

真皮浅层或深层血管丛周围、基质中中等致密的混合类型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真皮上部明显水肿

2)充分发展期的损害

真皮、皮下组织、有时在筋膜的血管周围有灶性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还有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在皮下组织的小叶和间隔交界部位及皮下组织与真皮网状层的交界处,可见小灶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可相似于淋巴滤泡

真皮特别是网状层的下部及皮下组织的纤维间隔化、增厚

网状层胶原束增厚,排列紧密,大多与皮肤表面平行排列

真皮乳头层硬化、增厚

3)晚期损害

真皮全层硬化,胶原束增厚,间隔变窄,胶原束大多与皮肤平面平行排列

皮下组织上部的小叶部分为新形成的硬化胶原所代替,其中可有少数弹力纤维

皮下组织小叶间隔明显增厚硬化

皮肤附属器减少或消失,真皮网状层下部及皮下组织有些小血管官腔闭塞

表皮正常或变薄,表皮中局灶性色素增多或减退

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1)炎症期

真皮乳头高度水肿、增厚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界面部位炎症浸润细胞不多

水肿的乳头层下浅层血管扩张,有中等密度以淋巴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

表皮萎缩变薄,表皮突变平

2)硬化期

真皮乳头明显的均一化、硬化,其中毛细血管扩张

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噬黑素细胞

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出现表皮下裂隙

表皮变薄,表皮中黑色素减少,表皮突与真皮乳头间的波纹状结构消失、变平

角化亢进,毛囊角栓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慢性期的病理表现)

真皮、特别是中下层纤维化乃至硬化,皮下组织的间隔亦增厚、硬化

皮肤附属器减少或消失

真皮全层血管周围稀疏以组织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浸润

真皮上层毛细血管扩张

表皮变薄,表皮突变平,消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涛
张涛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