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清
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骨科
民革党员王永清关于破解“血荒”降低输血风险 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言被政府采纳
1671人已读
民革党员王永清关于破解“血荒”降低输血风险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言被政府采纳 |
发表日期:2013-7-31 已经有8位读者读过此文 |
民革天津市委会提交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得到市政协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市政协主席促办提案,由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领衔促办。提案办理期间,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医卫文体委员会多次与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就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协调,并及时与民革市委会沟通。各部门对此提案高度重视,民革建言被采纳。“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将很快在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并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减轻病人负担。 5月8日,田惠光副主席在市政协机关九楼会议室召开重点提案《关于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刘长顺,医卫文体委员会主任张连云,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嘉华,民革市委会副主委王玉佩,医卫文体委员会副主任杜洪印、董金梅,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同志及部分政协委员和民革市委会相关人员。 会上,提案提出人、民革市委会常委、河北区委会主委王永清就提案形成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提案首先简要介绍了“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形式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接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收费标准、医保政策及医生的阻力和公众的认识等方面,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围绕着国家政策扶持、医保报销政策调整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建议。 在促办会上,市卫生局副局长申长虹表示,民革市委会的提案紧密结合我市医疗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内容具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是破解“血荒”,保证用血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大力在医学临床中推广应用。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我市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背景、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表示当前此项技术的开展主要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度,市卫生局一定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推广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缓解用血供需矛盾。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对提案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通报了提案的办理和落实情况。市财政局表示将对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宣传上给予财政支持。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已经对该项目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对提案提出的“尽快将所有‘自体血液回输’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建议予以采纳,将尽快下发文件,将此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减轻病人负担,支持该项目的临床推广应用。 与会的政协委员均为临床一线的外科专家,他们也进行了踊跃发言,对民革提案给予肯定,对政府部门的落实措施表示满意。委员们还结合各自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对“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当前存在问题及推广应用的建议进行了广泛发言。 张嘉华代表市政府讲话。她表示,民革市委会的提案选题很好,对于建立缓解我市临床用血紧张的长效机制,保证用血安全,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今天,在田主席的促办下,各政府主管部门也提出了各自的办复意见,并达成了共识,促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督促各办理部门,尽快落实各项办复措施,确保把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提案的顺利落实。 最后,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作总结发言,她表示这次促办会议开的很成功,对市政府和各主办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复意见表示感谢,对民革市委会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和各位政协委员的发言表示感谢。她指出,目前用血紧张和输血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国家的问题更显突出,所以大力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缓解临床用血紧张,对于保证用血安全和社会稳定最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促办,在各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随着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和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各项办复意见的落实,必将积极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促进“自体血液回输”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⒈观念上:政府、医院、患者三方要共同转变观念,政府要建立对此项技术的补偿机制,保证项目实施;医院要从专业角度深入推广此项技术;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输自体血的优势。⒉机制上: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建立完善我市的运行机制。⒊法律上:要解决法律条款的壁垒,找准突破口,为技术的推广扫清障碍。⒋技术上:要不断总结创新,寻找适合我国国情、我市市情的技术体系,并不断推广完善。⒌宣传上: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让社会各方和广大百姓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现实意义,为此项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调研处 解鸿翔) 附件:王永清撰文《自体血液回输利国利民》 自体血液回输利国利民 王永清 自体血回输是把病人自身丢失的血液用相应的仪器回收并经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过程。包括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血液回收。术前自体血储备是指在手术前分次采集一定量的自体血储存起来,在手术时再把其回输给自己。术中血液回收在手术过程中出的血利用仪器回收、洗涤出的红细胞,再回输给患者的过程。术后血液回收是利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手术切口中引流出的血液回收,经过滤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方法。 自体血回输有利于患者:1、为病人节约了开支,尤其是需大量输血的病人。2、为特殊或罕见血型的病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即特殊血型(如RH阴性)病例的供血问题。3、大大降低了通过输血而致血液传播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乙肝、艾滋病等。4、大大降低了因输异体血所致的过敏反应的发生,无需检验血型的交叉配血,无输错血型之虞。5、“自供血”是一种选择,更代表患者的一种权利,使不接受异体输血的宗教信仰者也能接受。不仅是医学科学的一大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健康,利民利国。 自体血回输有利于国家:缓解血源紧张局面,外科手术、急救等治疗主要输入库存同种异体全血或成分血,且未能及时、充分输血而死于手术台的也不乏其例。我国血资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大城市“血荒”频频发生,天津也不例外。减少病毒性肝炎、梅毒、HIV等疾病传播。解决医疗血源短缺的困难;提高大出血时的紧急抢救成功率,避免手术中患者出血过多、过快,血液供应不及。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减少血库人员工作量。(作者系:民革河北区委会主委、骨科专家、天津市第四医院主任医师)。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