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预防“秋老虎”

发表者:刘建平 人已读

立秋已至,但秋老虎威猛。这段时间,天气闷热,高温多雨。秋老虎容易带来哪些健康问题、这一气候特点容易诱发哪些疾病?

秋老虎在我国民间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来袭,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此时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表现为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中至高热。

许多疾病发生在这个时节,常见的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疾病病,肠胃疾病、意外损伤也时常出现。

支气管炎高发,其中70%是旧病复发者。有旧病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正常人也应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
由于冷热更迭,早晚温差较大,燥风秋雨频袭,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落叶枯草使过敏粉尘猛增,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
在立秋过后,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此时食欲逐渐好转,常常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尤其是一些老人更讲究。但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不宜盲目急着贴秋膘。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另外秋季气温下降,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亦大为不利,秋季气候是阴气长、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源微生物容易乘虚而入,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以免患上和加重胃疾。
许多儿童以及少数老人易患“热伤风”。一方面鼻流清涕,一方面全身大汗淋漓,或兼有溏便。这是衣服加得太早,被褥盖垫过厚的缘故。常言道:“春捂秋冻”。所以,最好不要过早、过多添加衣褥,让机体逐渐适应热凉的环境。

面对秋老虎,应当从饮食、起居、防病等方面注意哪些养生细节?

1 饮食方面防暑降温要继续

首先,继续适当食用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这些饮食既可防暑敛汗补液,又能增进食欲。如喝绿豆汤,吃莲子粥、薄荷粥都是很有益处的。另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不但可以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同时又能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减少寒凉饮食。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身体的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容易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像西瓜、梨、黄瓜、葡萄等,性味寒凉的瓜果,多食可能伤及脾胃,要少吃。三宜加强饮食营养。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2 起居方面须防治“空调病”;防食品、衣物霉变

由于炎热,人们大都开着空调,但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因此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看可以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立秋之时降雨增加湿度大,天气 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一般来说,如果气温达到35℃以上,而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就很容易产生霉变。如面包、蛋糕、熟肉、鱼虾、奶、鸡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类等。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

3 防病方面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与自然界相呼应,此时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本文是刘建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