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乳腺增生的防治

发表者:田甜 人已读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病因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雌激素过高和孕激素过少或两者间不协调、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均可导致乳腺实质增生。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实际上,有了乳腺增生不必惊慌。因为乳腺增生是育龄女性常见和高发的疾病,在乳腺门诊里乳腺增生患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乳痛,在生理周期出现前比较厉害,周期结束后缓解或消失。年龄比较大而未婚,没有生过孩子或哺过乳及精神抑郁的女性最容易得上这种疾病。

预防:平时要少吃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同时,少吸烟和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白菜、海带和豆制品。平时应该穿有钢托、承托性好的内衣。内衣穿的不合适也会影响乳房的健康。同时一年接受一次乳腺专科检查。适时婚育可减少乳腺增生。妊娠、哺乳是女性身体的正常功能,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罹患乳腺增生。所以35岁前最好把结婚生子这件人生大事完成。另外,产后不要逃避哺乳,心情还要一直保持开朗。另外,保持夫妻生活和睦、生活规律,能够消除不利于乳腺健康的因素。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如果情绪不稳定,能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也可使雌激素增高,导致乳腺增生。所以查出乳腺增生情绪调节是第一位的,同时应积极地去乳腺专科治疗。
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有的妇女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久之可诱发乳腺增生。
此外,患有其它妇科疾病人也容易患有乳腺病,如月经周期紊乱、附件炎患者等,子宫肌瘤患者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积极防治妇科疾病,也是减少乳腺增生诱发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

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

非手术疗法:(1)生活调理: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减少咖啡及茶碱类的摄入,少食油腻、油炸及辛辣食物,戒烟及不食含有黄嘌呤的食物与药物,多食大豆、蔬菜和水果。选用合适的胸罩及适合的节育方法,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和谐的性生活,均有利于调节全身及乳房的健康状态,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向病人讲明疾病的发展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也是重要方法之一。(2)中医中药治疗:以中医理论分析,乳房结节与疼痛为冲任两脉不和、肝气瘀积所致,可以采用疏肝理气、调和冲任、活血化瘀等药物,如逍遥散、小金丸、乌鸡白凤丸、乳宁颗粒、乳康片、天冬片等,也可于胸罩内放置上述有关药物或磁片,均可改善症状和体征。(3)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大量维生素E能改善上皮细胞的功能,为辅助药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其它维生素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确有许多病例在接受大剂量维生素A、维生素B6和维生素E治疗后,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改善。(4)利尿剂与镇静剂:在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合并严重的乳房症状者中,常可发现其体内雌二醇水平过高,以致体内水、钠潴留。若服用小剂量的利尿剂与镇静剂,促进水、钠排出,可使症状和体征改善。(5)病程稍长较重者可少量用甲状腺素片或碘化钾可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作用。若于经前症状最明显时使用,效果更明显。(6)激素:有的学者常通过补充外源性激素,试图达到雌、孕激素重新协调的目的。虽然这种设想有些道理,但由于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外源性激素的应用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确能暂时减轻症状,但长期使用必将造成体内激素之间新的失衡。有学者报道,在应用激素治疗后,原先存在的小腺瘤或小囊肿反而增大。联合应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可使乳腺组织密度呈弥漫性增高。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更不宜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应用激素类药物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且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副反应的产生。(7)该病应坚持长期观察与随访。

手术治疗适应证为:(1)病程长,又有母系乳腺癌家族史者;(2)年龄>50岁才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的结节,并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者;(3)未育或未哺乳者,初产年龄>35岁者;(4)X线片见有大片致密阴影或伴有可疑的点状钙化者。对病灶局限、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者,均应做局部或区段切除及病理切片检查。对病灶弥散、有大小不等的多发结节者,或已可疑有癌变或细胞高度变异者,可考虑做皮下单纯乳腺切除术,同期或II期做乳房成形术。

本文是田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