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乔海泉 三甲
乔海泉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普通外科

中华儿女杂志采访稿,全篇溢美之辞,权当鞭策罢

3187人已读

勇攀高峰的年轻博导

记哈医大一院普外四科主任乔海泉教授

总有一种思维定势,博导应该是白发苍苍,内敛深沉;常有一种认知模式,教授应该是精神矍铄,稳重老练。

特别是医学中的外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经验科学,需要大量的病例积累、临床经验。因此,常有人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看待年轻的乔海泉。

35岁即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继而又领导着某种程度上代表哈医大一院发展水平的、普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胃、脾、门静脉高压外科。

辗转于多家医院的薛某,贫血严重,经胃镜和血管造影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十二指肠异位静脉曲张。在鲜有人敢承担手术风险的情况下,他周密设计,大胆地施行了脾切除、十二指肠切除术,从出血的源头入手,解决了问题。此为国内第一例。

一个月前,一例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因呕血量大,常规止血无效,被迫急诊手术。手术台上,血流如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无效,胃切开、食道-胃底切除。沉着自信的勇气,勇担风险的性格使他在危急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如今病人康复出院了。

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身兼外科医生和大学教授的乔海泉却医疗、教学、科研齐头并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十年来共发表科研论文104篇,主编、参编专著9部。目前他已招收1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他的学生说:“我们的导师,年龄与我们相仿,工作上他是我们的师长,生活上是我们的兄长。”

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哈医大一院普外科主任姜洪池教授,既是他的领导,也是他的博士后导师,曾写道,“我与乔海泉相识相交多年,他敏锐的洞察力、忘我的实干、苦干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直爽朴实的个性,完全称得上是青年医师的杰出代表,多年的磨砺使其积累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品德修养,尤其不拘于传统思维模式、勤于思考、执着追求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完全具备成为一名高级的科研人员和优秀临床医师的必需素质。”

一个好医生未必是个好的管理者。普外四科建科之初,人们担心他偏短的资历能否让人信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良知促使他常常深刻思索医学发展的方向和临床外科医生的走向,他博览群书,不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更注重加强人文修养,并将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科室管理之中。不算丰富但很有办法的管理理念足以让人相信他瘦小的身躯是能够撑起这片天空的。短短一年,他所领导的普外四建科以来,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公众评价均谓上乘。

黑龙江省首位普外科博士后、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这一系列的头衔源于他不凡的经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乔海泉之所以能在诸多的领域不断取得成功,是与他深厚的积淀分不开的。从小学到博士后寒窗苦读23载,吃了太多苦,经历了太多磨难,同时也铸就了他的品质:自强自信、永不言败。他每天清晨四时即起,手术前看遍了各种手术图谱,因为他深知:手术刀凝聚着多少人生的希望和渴盼,性命相托中维系着多少家庭的悲欢与离和。从手术技巧、操作规范、果断决策上就能体会到是什么样的功底做铺垫才会使之然。下班后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厚重的书包相伴,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大小手术的点滴体会,足见其务实求真的学者风范。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是黑龙江省第一位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外科学博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承担着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如果说他真的取得了一些成绩,用他的话讲,他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是一方面,而从他的老师,李广华教授、宋春芳教授,姜洪池教授,尤其是硕士导师我国著名医院管理专家——单世光教授,博士导师我国著名内分泌外科专家——朱预教授身上汲取了太多的智慧和人生难得的财富。采访结束时,乔海泉教授说的一句话仍在耳边回响:“觅教书之师易,寻教人之师难,不善于自我培养的人,很难培养别人。”

乔海泉
乔海泉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