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柳 三甲
杨柳 主任医师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7377人已读

暑假假期结束,忙碌了一个假期,随着孩子们回归学校,病房忙碌的节奏缓和了下来。在这个假期,印象至深的是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患儿就好几个,都是男孩。该病发病率不高,下面就这一疾病把我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经验简单做一介绍,仅供参考,以指导就医及了解如何避免复发。

此病多发生于青少年,据文献报道是男女发病相似,我所经治的男孩多见,7岁至13岁不等,耳鼻咽喉科医生根据以下情况极易明确诊断。

1、 后鼻孔息肉系单发性,主要症状是单侧进行性鼻塞,鼻涕有,不多。如果息肉从中鼻道脱垂至鼻咽部,则导致双侧鼻塞、张口呼吸、入睡打鼾等。

2、 鼻内镜检查可见一侧中鼻道来源荔枝肉样新生物向后鼻孔脱垂至鼻咽部,自对侧后鼻孔亦可看到鼻咽部荔枝肉样新生物。

3、 现在常规均需要行鼻部CT检查,CT显示患侧上颌窦、患侧中鼻道、鼻咽部充满软组织密度影

上图为两例患儿鼻内镜下所见,均为灰白荔枝样新生物

下面是一例患儿CT检查所见

可以看见右侧上颌窦、中鼻道、鼻咽部充满软组织密度影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病因尚未明确。息肉源发生于上颌窦,然后以细长茎蒂通过上颌窦在中鼻道的窦口进入鼻腔,向后滑向后鼻孔并可突入鼻咽部。Stammberger(1986)用鼻内窥镜检查发现息肉起源于上颌窦窦腔内的窦口附近内上角。Kamel(1990)借用内窥镜在22例后鼻孔息肉中发现13例起源于上颌窦内侧壁,另9例由于窦壁粘膜广泛难以确定起源位置。Berg(1988)通过对15例后鼻孔鼻肉上颌窦探查发现,息肉与窦腔中窦壁囊肿相连,因此他认为后鼻孔息肉起源于上颌窦窦壁囊肿,囊肿逐渐增大经窦口突入鼻腔,最后形成后鼻孔鼻肉。

上图1内镜下示病变来源上颌窦内,可见窦内粘膜息肉样变,窦内还有积脓,第2、3张图片显示两例患儿切除下来的息肉

治疗原则:

既然青少年后鼻孔息肉起源于特别是上颌窦,那么手术就不能仅仅切除鼻道内、鼻咽部的息肉组织,必须将窦内病变彻底切除干净才能避免复发。窦内病变未能彻底切除,复发是肯定的,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在鼻内镜应用于临床之前,鼻腔部分可用圈套器绞住其蒂部拉出,然后经柯-陆氏手术(上颌窦下鼻道开窗)方式切除窦内病变是通常的手术方式,鼻内镜应用以来经鼻内镜息肉切除及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清除窦内病变是最好的微创的手术方式。

杨柳
杨柳 主任医师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